关健婷;王玲;王永;李园;王蓉;张文燕;詹兰;周总光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57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 157例EGC患者有22例(14%)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黏膜癌2例(2.4%),仅累及N.淋巴结;黏膜下癌20例(27.0%),除累及N1淋巴结外,有7例同时累及N2淋巴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胃癌(直径小于或等于0.5 cm)者未见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或等于2.0 cm和大于2.0 cm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和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EG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和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例出现脉管癌栓,其中4例伴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均为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79.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95.7%和93.2%(P<0.01).结论 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方式.
作者:武治铭;武爱文;李子禹;吴齐;张连海;吴晓江;宗祥龙;季加孚;步召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骶前静脉丛大出血(macroery flroblast of PVP,MPVP)是直肠癌根治手术中严重、难处理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后果极严重.由于其来势闪猛、死亡率高,止血方法的选择一直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间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发生MPVP 7例,分别采用医用胶止血纱布粘贴法、纱布填塞法、图钉钉压法、不锈钢片(简称钢片)压迫加图钉固定法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
作者:虞立平;史文华;段建春;戴国芳;陈伟军;徐涌波;周林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病理特点,以探讨相应预防对策.方法 整理分析1964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胃癌术后108例发生切端残留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手术切端残留癌患者占同期有完整资料的胃癌手术患者1670例的6.5%.男女比例为1.4:1.0:年龄23~82(中位年龄54)岁.根治性、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残留癌发生率分别为3.6%(48/1333)和17.8%(60/337)(P=0.000).早期和进展期胃癌切除术切端残留癌发生率分别为2.3%(3/129)和6.8(105/1541)(P=0.046).远、近端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4.5%(37/815)和8.0%(55/689)(P=0.000).胃上部癌、Borrmann Ⅲ、Ⅳ型、进展期癌、癌肿直径大于或等于5 cm、低和未分化癌以及癌肿侵破浆膜者,易发生癌残留(均P<0.05).结论 癌残留与患者病期及肿瘤的Borrmann分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李威;孙晓卫;詹友庆;关远祥;陈映波;徐大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分析应用腹腔镜下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91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9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93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中5例(5.1%)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87.2±27.1)ml,明显少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279.5±189.4)ml(P=0.011).腹腔镜手术组48 h内肛门排气和离床活动的患者分别占37.8%(37/98)和30.6%(30/98),明显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的6.5%(6/93,P=0.000)和3.2%(3/93,P=0.000).传统开腹手术组术后需要使用麻醉性止痛药止痛的患者占13.3%(13/98),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的61.3%(57/93)(P=0.000).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9±5.9)d.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12.1±7.6)d(P=0.036).两组其他临床凶素(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手术切除方式、收获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安全可行,能达到与开腹同样的效果.
作者:王志度;吴泽宇;李勇;吴伍林;林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特殊的体位及CO2气腹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37例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气腹前3种体位(平卧位、头低脚高位和头高脚低位)及平卧位气腹建立后的3种CO2气腹压(8、12和16 nm Hg)时股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结果 与气腹前平卧位比较.头低脚高位患者股静脉直径显著减少(P<0.05),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1,P<0.05);头高脚低位及平卧位气腹建立后股静脉直径均显著增大(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显著减少(P<0.01.P<0.05),且随着气腹压的增加,股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逐渐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低脚高位有利于血液的回流,而头高脚低位及CO2气腹压均可使血液回流不畅,可能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王瑜;王燕婷;蒋彦彦;林亚华;邹忠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胃肠穿孔的发病因素和治疗效果.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168例胃肠穿孔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早产、穿孔原因、就诊时间及治疗改进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患儿平均胎龄(37.0±2.3)周,早产儿53例:发病日龄为(2.8±1.3)d.诊断日龄为(5.6±1.7)d;穿孔原因主要有特发性肠穿孔(34.5%)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1%).全部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总病死率为32.1%:其中特发性肠穿孔(22.4%)低于坏死性肠炎穿孔(44.4%)(P<0.01),早产儿(45.3%)高于足月儿(26.1%)(P<0.05),前10年组患儿(45.3%)高于后5年组(18.3%)(P<0.01).发病24 h内获得外科治疗者疗效较24 h以上者佳(P<0.01).结论 感染和早产是新生儿胃肠穿孔的主要死亡原因: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作者:唐维兵;徐小群;耿其明;张杰;陈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s)对原位结肠癌细胞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对HT-29细胞中TLRs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经LPS刺激后及NF.KB被抑制后,HT-29细胞所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改变.结果 HT-29细胞可表达不同TLRs,以TLR4的表达为高.经LPS刺激后,HT-29细胞中TLR4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所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VEGF、IL-8、CCL20和IL-6均显著升高(P<0.01 o TGF-β、VEGF、IL-8和CCL20的上调表达不能被NF-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所抑制.但IL-6的上调表达则依赖于NF-kB的活性.结论 结肠癌细胞TLRs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启动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作者:戚灶明;朱铁明;王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常见的靶器官.25%~30%的结直肠癌患者伴同时性肝转移,50%~7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晚期发生肝转移,并因此而死亡.结直肠癌肝转移(e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约占Ⅳ期结直肠癌的60%,不少国家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疾病来对待.如欧洲成立了结直肠转移治疗组(European Colorectal Metastases Treatment Group,ECMTG)并制定了关于CRLM的共识: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均对此有专家共识.
作者:王杉;叶颖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儿童继发性巨结肠多由肛门直肠畸形治疗不及时或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便秘等原因引起.也可继发于会阴创伤、直肠周围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原发因素解除后,排便困难得以改善.经保守治疗,部分巨结肠可以逐渐缓解[1].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手术治疗了13例经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继发性巨结肠患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乐;陈亚军;张延冲;邱晓虹;阿里木江·阿不都热衣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Milligan.Morgan(MM)术对重度痔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间因Ⅲ度、Ⅳ度痔行PPH的91例和MM术的10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情况、治愈情况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PPH和MM术均明显缓解了便血(95.6%比92.7%)、疼痛(93.1%比94.3%)、脱垂(93.4%比93.1%)等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术后排便困难的缓解率优于MM术组(60.0%比32.1%.P<0.05).PPH和MM术对不同分度、类型及脱垂程度痔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4.3%比12.7%)、复发率(12.1%比8.8%)及满意度(85.1vs 88.2)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o结论PPH治疗Ⅲ度、Ⅳ度痔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与MM术相同.
作者:丁健华;赵克;蒋仁秀;朱军;尹淑慧;孔玉珍;汤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Ki-67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95例胃癌组织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Ki-67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95例胃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84.2%,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胃癌大体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6.3%,其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胃癌大体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Ki-67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Ki-67和c-erbB-2在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分化水平.
作者:陈余钿;朱建东;卓文方;王佩飞;陈建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将5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腹腔镜组(26例)和开腹组(28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2、3、7 d清晨检测患者静脉血CRP、免疫球蛋白(Ig):IsG、IgA、IgM及补体C3、C4、CH5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Ig及补体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CRP术后3 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术后2 d达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 d内CRP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I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但IgG和Ig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补体C3C4及CH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血清补体在术后48~72 h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开腹组在术后72 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均可导致术后机体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和免疫水平降低,但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程度轻.
作者:何威;邓海军;余江;张策;王亚楠;程侠;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caspase依赖凋亡途径的凋亡诱导因子(AIF)与caspase依赖凋亡途径的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一癌序列中的表达变化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8例正常黏膜、84例结直肠腺瘤和72例结直肠癌中AIF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瘤组织中AIF及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腺瘤组织中AIF阳性表达率与腺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腺癌组织(P<0.05);腺瘤组内绒毛状腺瘤AI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管状腺瘤(P<0.05),而caspase-3阳性表达率在两种腺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IF表达与caspase-3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IF代表的非caspasc依赖凋亡途径异常发生在腺瘤向癌突变早期,而caspase依赖途径的凋亡失控可能是更重要的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因素之一.非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与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是肿瘤发生中两条相对独立的细胞凋亡途径.
作者:关健婷;王玲;王永;李园;王蓉;张文燕;詹兰;周总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患者 女,74岁.因突发左下腹疼痛3 h于2008年7月6日入院.患者有慢性便秘史,1周前因上腹饱胀不适来我院行钡餐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钡餐检查后5 d患者突发性左下腹疼痛.伴恶心,无呕吐及畏寒发热,1周来仅大便1次.颜色正常.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软,左下腹耻骨上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腹部X线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肠道未扩张,无气液平面.
作者:顾剑峰;王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肉子受体1(sFlt-1)基因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后对其细胞生长及培养上清液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脂质体介导方法把含sFlt-1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sFh-1转染Lovo细胞.通过RT-PCR及ELISA法鉴定sFlt-1的表达,MTT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该蛋白对Lovo细胞生长及VEGF含鼍的影响.结果 pcDNA3-sFlt-1成功转染Lovo细胞,ELISA法检测到转染后培养上清液中sFlt-1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显示此培养上清液可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转染后2、14、21和28 d细胞培养上清的抑瘤率分别为(23.92±9.16)%、(13.98±10.21)%、(22.54±11.92)%和(33.43±9.34)%,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LISA证实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降低,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将sFlt-1基因转染至结肠癌Lovo细胞后,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sFlt-1蛋白,抑制癌细胞生长.
作者:郑朝旭;吴荣耀;陈流华;谭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小干扰(si)RN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Livin和sunrivin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结肠癌细胞,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分别检测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通过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Liyin和Survivin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这种联合靶向SiRNA对Liv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7.9%和22.3%.对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32.2%和40.9%.与对照组相比,联合靶向siRNA可降低肿瘤细胞增殖率,增加细胞凋亡率,但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促细胞凋亡作用均弱于单独干扰Livin或Survivin基因.结论 Livin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siRNA能降低结肠癌细胞中Livin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但此协同抑制作用较单独干扰Livin或Survivin基因为弱.
作者:蔡明;王国斌;陶凯雄;蔡昌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降解吻合环(BAR)在肠道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7月间140例肠吻合术中使用BA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完成手术吻合(2例因小肠管的口径太小致吻合失败),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及切口感染,但有2例(1.4%)分别于术后5 d和7 d 出现吻合口瘘,另有1例(0.7%)术后9 d出现肠梗阻.15例(13.8%)术后2周将BAR排出体外.80例(74.1%)术后3周排出,13例(12.1%)术后4周排出.随访3~83(平均38.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结论 肠吻合术时使用BAR安全可靠.
作者:邱辉忠;吴斌;林国乐;肖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肠梗阻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常规保守治疗组相比,加用奥曲肽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胃肠引流量减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住院时间缩短(均P<0.01);然而,两组中转手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张文斌;冷尹;王云海;李涛;文西年;肖开提;阿不都卡德尔;许新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分析52例手术切除了原发病灶而未能切除肝转移病灶并进行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及四氢叶酸钙化疗方案(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检查比较化疗前后肝转移病灶数目及大小的变化: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原发肿瘤组织HSP70和HSP90的表达:分析HSP70和HSP90的表达与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HSPT0高表达者.部分缓解(PR)率为33.3%,低表达者PR率为6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90高表达者,PR率为50%,低表达者PR率为5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SP70低表达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FOLFOX4方案化疗的疗效可能优于HSP70高表达者:HSP90的表达与其疗效无关.
作者:陈超武;黄忠诚;刘云;袁志军;宁国庆;谭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