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潘凯;王东;夏利刚;陈小春;李明伟;王晓学;钟克力
目的探讨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2年70岁以上老年贲门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2.6岁,男女比例6.2:1.术前合并心肺功能异常57例(79.2%).病理类型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40例,55.5%);Borrmann分型Ⅱ~Ⅲ型64例(88.9%);PTNM分期Ⅱ~Ⅳ期68例(94.4%).经腹手术68例,其中根治性手术54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5.5%),其中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死亡2例.结论高龄贲门癌患者病理类型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术前合并症多,手术应强调规范化与个体化兼顾的原则.
作者:陈德利;刘弋;刘斌;朱宝和;曹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及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疑诊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普通肠镜和特殊肠镜(放大肠镜和超声肠镜)检查,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微创治疗.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特殊肠镜检查均确诊为早期结直肠癌,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病变浸润深度超声肠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1.3%.本组结直肠癌大体形态分类以亚有蒂型居多(53.3%);腺体开口以ⅢL加Ⅴ为主(50.0%).微创手术治疗16例(53.3%),开腹手术14例.随访12~67个月,除1例盲肠癌患者术后第8天并发急性肺栓塞死亡外,余29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应用放大肠镜或超声肠镜检查对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高;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微创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李志霞;安大立;王烨;韩加刚;吴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胃癌通常被认为是中老年易患疾病,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以上;但在世界范围内青年人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有报道青年人胃癌占胃癌发病总数的2.2%~6.0%,其中30岁以下患者占1%左右[1];个别报道高达14.8%[2].国内报道36岁以下患者中男:女为1:1.28,随着年龄增长,男女发病率趋于相等,50岁以上则男:女转为1:0.72,66岁以上达1:0.60[1].国外情况相似,30岁以下男:女为0.85:1,而30岁以上男:女则为1.45:1[3].
作者:张一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hTERT)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外源反义基因的整合;RT-PCR及DNA测序法检测反义基因的转录;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被封闭目的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TRAP及PCR ELISA方法检测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外源反义hTERT基因已整合入细胞并获稳定转录,且能显著封闭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并显著抑制HGC-27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端粒酶反义hTERT基因可有效地应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
作者:尹家俊;胡祥;金礼吉;袁晓东;安利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特殊年龄段(青年和老年)胃癌和结直肠癌(胃肠癌)患者,既往有关诊治方面的报道较多.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饮食营养状况的改善、疾病谱发生的变化,能够施行手术年龄范围的放宽以及手术范围的扩大,对其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作者:陈峻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及时了解国外胃肠外科方面的研究进展,获取本学科新信息,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2003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所有文章中应用的外文期刊文献作了统计调查.
作者:陈子辉;李成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对25例环状混合痔并血栓形成患者成功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并辅以血栓剥离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伟;吴印爱;刘献棠;蒋邦好;谢尚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3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121例(Ⅰ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小于70岁、但在60岁以上的478患者(Ⅱ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较Ⅱ组输血量多、住院时间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P=0.0106).并发症的发生率Ⅰ组为29.8%,Ⅱ组为2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55,P=0.0496).术后平均生存时间Ⅰ组(48.0±2.0)个月,Ⅱ组(48.0±1.9)个月;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816).结论对7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后有较高的生存率,应对其积极地采取根治手术治疗.
作者:冼沛中;康旭;许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时期胃癌患者的3.4%.病理分类中以弥漫型胃癌多见(65.8%);肿瘤的TNM分期中Ⅳ期病例占53.7%,进展期胃癌占94.7%(360/380);手术切除率68.2%,根治切除率32.4%,姑息手术率35.8%.只有20例(7.2%)生存超过6年.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期、肿瘤的浸润/转移以及是否行根治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35岁以下胃癌患者以弥漫型、进展期癌占多数,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张东伟;马玉林;张浩民;赵志;张建国;梁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端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行空肠代胃术的各种胃肠道重建术式,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对9例患者行回盲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近端胃癌,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显清;余耀生;陆炜;成元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Flt-4,酪氨酸激酶受体-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直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术后肿瘤组织标本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本组88例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62~88(平均75.4)个月]的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70.5%、63.6%.有46例患者VEGF-C表达阳性(52.3%)、40例VEGFR-3表达阳性(45.5%).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生存率相关(P《0.05~P《0.01),与性别、肿瘤大小、侵犯肠壁深度无关(P》0.05).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患者年龄相关(P《0.05).结论VEGF-C和VEGFR-3的检测,对术前预测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术后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綦晓龙;傅仲学;邓靖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胃肠肿瘤为中老年易患疾病,其发病高峰在50~60岁.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青年人病例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年龄原因,老年及青年患者各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其特性,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梁寒;郝希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组予以卡培他滨口服和放疗后再手术.结果综合治疗组于放化疗结束后检查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动度增加,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延长0.8~1.5(平均1.2)cm;手术切除标本见大片坏死组织、细胞变性、癌周浸润消失以及肿块旁淋巴结大部分坏死和癌周血管闭塞.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P《0.05;保肛率分别为34.3%和82.9%,两组比较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9%和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郑伯安;邹寿椿;邓高里;董全进;张成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家族性肠型胃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随访2个家族性肠型胃癌家族,对肿瘤患者特点和家族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家系中共发现7例胃癌患者,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65岁).并在2个家系中各发现1例胃癌之外的肿瘤患者(1例食管癌、1例升结肠癌).结论2个家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族中除发生胃癌外还发生其他器官肿瘤.
作者:孙晴;金万炳;管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对比分析.结果658例患者中,男:女=2.2:1.全组年龄19~89(平均57.0)岁.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4组,A组:小于或等于40岁,71例(10.8%);B组:大于40岁至60岁,281例(42.7%);C组:大于60岁至70岁,205例(31.2%);D组:大于70岁,101例(15.3%).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82.8%,随访率95.7%,中位生存期30.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40.2%和33.2%.A组的男女比例为1:1.1(34/37),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低分化腺癌占90.1%(64/7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肿瘤部位,各组均以胃下部癌所占比例为多(35.9%~47.5%);临床分期A组以Ⅲ、Ⅳ期为主(74.6%),B、C组以Ⅲ期为多(47.3%、45.4%),D组以Ⅱ期为主(43.6%).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总住院日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01),而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和低分化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临床分期较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较低.老年胃癌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较长,但老年不是手术的禁忌证.
作者:彭俊生;詹文华;陈正煊;何裕隆;蔡世荣;崔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9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年于2003年6月23日入院,偶伴反酸、嗳气,以饱食后为重.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胃镜见胃窦部前壁黏膜下有一肿物向腔内突出,突起的黏膜表面有溃疡灶,提示为胃窦部黏膜下肿瘤、胃溃疡,见图1.于6月25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窦黏膜下有一直径约3.0 cm肿物,质软、色淡黄、有完整包膜、未侵及浆肌层,黏膜面可见直径约0.8 cm、0.6 cm、0.4cm的溃疡灶3处,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于7月7日出院.病理报告为胃窦部脂肪瘤、胃溃疡,见图2.
作者:曲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每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于2004年5月8~13日在位于美国中部德克萨斯州风景秀丽的达拉斯市Hyatt酒店召开.来自全美及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结直肠外科医师参加了这次盛会,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代表也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700多篇,现将大会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顾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直肠腺瘤癌变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4年收治的76例70岁以上的结直肠腺瘤癌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本组平均发病年龄77.5岁,男女比例为2.8:1,平均病程2.6年.Dukes A期占22.4%,B期占63.2%,C期占14.5%.术前并存疾病的发生率为68.4%,并存2种以上疾病者为40.8%.主要采取根治性切除及肠段切除术,分别占46.1%和4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9%,术后死亡率为2.6%,手术切除率100%.5年以上生存率为47.4%.结论对老年人结直肠腺瘤癌变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加强术前并存疾病的处理和术后监测,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谭卫民;邓伟雄;庄思敏;莫隽全;罗建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步切除治疗胃癌并局限型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并局限型肝转移行同步切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7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1例;局部肝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生存期分别为9、12、12、13、21、24、30、37和62个月,平均生存24.3个月.术后6例再发残肝转移.死亡原因中,3例死于残肝转移,3例死于腹膜转移.结论对胃癌并局限型肝转移患者施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可有效地延长生命.
作者:孙振华;孙占峰;胡天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在微创前提下更加方便手术操作,我们自制了一种穿刺针(倒刺针),用于25例阑尾炎患者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效果很好,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25例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1~65(平均44)岁.慢性阑尾炎6例,急性单纯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坏疽2例,均有不同程度粘连.
作者:刘学刚;王炬;田延峰;朱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