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降动脉隐支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于吉文;刘建;张成安;霍永峰;姚力;何维栋;张建

关键词:膝降动脉, 岛状, 皮瓣修复, 膝关节周围, 专业书籍, 效果满意, 皮肤缺损, 临床报道, 外伤, 术后, 描述
摘要:膝降动脉隐支比较纤细,以膝降动脉隐支为蒂切取皮瓣,专业书籍多有描述,但临床报道并不多见[1-2].我院2001年2月~2006年3月采用膝降动脉隐支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或术后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1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β-TCP人工骨治疗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之一,治疗较为困难,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行走不稳等功能障碍,相当数量的患者需行关节融合术.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经过了否定与肯定的艰难历程,现已基本达成手术治疗的疗效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的共识[1].我科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对20例(24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国产β-TCP人工骨植骨加跟骨异形钢板固定,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袁太珍;陈义泉;龚国龄;廖建中;王进东;张志成;赵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角度螺钉固定内收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内收型股骨颈骨折的不同角度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技术进行比较,判断何种技术生物力学更稳定. 方法 以内收型股骨颈骨折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时的受载情况,对倒三角构型不同角度5组模型置钉技术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 结果 三钉固定时,各模型抗扭能力相当,5个模型中,传统模型抗张性较好,其中模型2综合指标好,低角度模型中,虽然模型4、5抗压能力强,但综合指标要差些,其中模型3综合指标差. 结论 倒三角构型时,高角度螺钉固定内收型股骨颈骨折比低角度螺钉固定整体稳定性要好,若将远端钉子紧贴或嵌进股骨距皮质层内固定将提高传统高角度模型的整体稳定性.建议临床使用传统高角度低位置钉模型,避免低角度多钉固定.

    作者:徐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科会客室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年工作会议暨第三届广州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筹备会议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脊柱椎弓根定位数字化导航模板的设计

    目的 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为脊柱椎弓根定位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C3单关节交锁伴关节突骨折患者CT连续扫描数据集,将断层扫描数据导入Amira 3.1软件,三维重建C3椎体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Imageware 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寻找椎弓根的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 结果 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快速成型技术生产出的带椎弓根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结论 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为椎弓根的定位和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陆声;徐永清;李严兵;师继红;范泉水;郭海;石磊;成友华;张元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男性健康的十个国际标准/寄给名人的电子邮件@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技术精确定位椎板进钉区与方向轴的方法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探讨精确定位椎板进钉区与方向轴的方法.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一例健康志愿成年人头颈部CT连续扫描数据集,将CT连续断层扫描.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导入Mimics 8.11软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颈椎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将重建的结果以.stl格式保存,将C4模型导入lmageware 10.0软件进一步分析. 结果 通过三维重建得到C3-7数字模型,获得C4椎弓根在椎板表面的大投影边界、安全区及其佳中心轴入点位置. 结论 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各椎体的三维动态解剖,可以精确定位任意方向一定直径螺钉经椎弓根三维空间通道在椎板表面的大投影边界、安全区及其佳中心轴入点位置;同时可为虚拟手术和数字化手术的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李严兵;李鉴轶;万伟;彭田红;向宇燕;谢叻;黄文华;钟世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相关外科中的数字技术

    个性化、精确化、微创化与远程化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四大方向.为达到这一目标,医学必须广泛地吸收现代科技领域的各种新成果,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就是现代医学发展重要的选择之一.

    作者:王成焘;白雪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近交系小耳猪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目的 探讨近交系小耳猪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BMSCs与版纳近交系小耳猪松质骨在体外联合培养,兔桡骨中上段制成1.5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异种骨,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行标本的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X线片观察、SPECT扫描及骨密度测试,比较其骨缺损区骨修复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骨密度接近正常;对照组骨缺损区修复缓慢,新骨形成量少;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未修复. 结论 近交系小耳猪骨复合B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强,在成骨速度和量上明显优于单纯异种骨.

    作者:刘彬;林月秋;曾养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膝降动脉隐支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膝降动脉隐支比较纤细,以膝降动脉隐支为蒂切取皮瓣,专业书籍多有描述,但临床报道并不多见[1-2].我院2001年2月~2006年3月采用膝降动脉隐支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或术后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1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吉文;刘建;张成安;霍永峰;姚力;何维栋;张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化脊柱椎弓根导航模板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逆向工程(RE)原理和快速成型(RP)技术设计一种新的胸腰椎椎弓根定位的方法.方法 取患者CT连续扫描数据集,应用三维重建软件Amira 3.1建立胸腰椎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Imageware 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寻找椎弓根的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胸腰椎椎弓根的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根据X线片和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结果 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导航定位. 结论 利用RE原理和RP技术为胸腰椎椎弓根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师继红;陆声;张元智;徐永清;李严兵;李军;成友华;郭海;范泉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化技术设计腰椎椎弓根固定定位导航模板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椎弓根固定定位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方法. 方法 选择正常成人腰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将断层扫描数据导入Amira 3.1软件,三维重建L2椎体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Imageware 10.0软件,确定椎弓根位置,获取椎弓根点云轮廓,确定通道大安全区、方向轴,设计钉道,提取椎体后部部分表面形态解剖结构及钉道模型,后导入RapidForm 2004软件,建立与模型形态一致的定位导航模板. 结果 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得到了腰椎个体化导航模板的制作方法,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 结论 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腰椎椎弓根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张元智;李严兵;陆声;秦煜;金丹;黎健伟;陈炅昊;裴国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胫骨近端骨骺动脉瘤样骨囊肿一例

    患者 男性,16岁,于1个月前与人追逐时不慎摔倒,左膝着地,伤后出现左膝肿胀、疼痛,给予按摩、中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症状进一步加重,外院X线片提示为胫骨近端病变,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作者:相大勇;余斌;金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多因素的海藻酸钠复合载体立体培养软骨细胞体系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四种主要因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海藻酸钠胶体复合载体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的佳配比培养体系,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建立单层贴壁和海藻酸钠复合载体立体培养细胞模型,采用正交试验4因素2-way和4因素3-way设计,用XTT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在一定浓度的复合因子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透明质酸钠、纤维连接蛋白、壳聚糖的完全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采用倒置、相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采用LDH检测复合材料对细胞的毒性反应,确定体外培养体系方案. 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能确定各因素的有效浓度及配比方案,其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透明质酸有共协同作用,在DMEM/Ham's F12复合培养基的海藻酸钠载体支架中培养软骨细胞能快速增殖,细胞数48 h就增殖3倍多,Safranine O GAG染色显示传至9代仍然产生大量蛋白聚糖基质;LDH检测未见毒副作用;该复合载体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和组织相容性. 结论 在DMEM/Ham's F12复合培养基的海藻酸钠载体中培养能快速增殖并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表型及功能的表达.

    作者:梁伟国;沈雁;关广雄;杨小红;戴丽冰;梁佩红;谭见容;李超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足部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精确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其在足部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利用横断面的MRI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女性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中足融合术对站立时足部受力的影响. 结果 中足融合术对足底压力分布影响不大,但对足内部骨骼应力分布有较大改变. 结论 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重要的足部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作者:余嘉;张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骨骼肌肉高精度三维模型,为解剖教学、计算机辅助手术计划等应用提供三维数据集. 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四个定位杆坐标值,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的断层图像再计算其四个定位杆中第一个定位杆图像的质心坐标值,将断层图像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其次使用Photoshop中knockout滤镜,完成断层图像的分割.后使用Mimics软件完成三维重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模型的网络发布与共享. 结果 建立了中国数字人男一号上肢骨骼肌肉精确的三维模型. 结论 上肢骨骼肌肉模型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可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同时为数字人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的方法.

    作者:苏秀云;裴国献;李鉴轶;赵卫东;金丹;扈延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并腓骨下段骨折的治疗

    踝关节前脱位并腓骨下段骨折临床比较少见,早期多以手法或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主.我科自1993年3月~2003年4月对收治的4例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并腓骨下段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增华;杨俊涛;谭文甫;谭光华;刘琴;张心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撑开-放松-再撑开复位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具有力学强度大、稳定性高等优点,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有可能出现断钉、断棒和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复位过程中过度撑开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1-4].为了防止术中过度撑开,我院2001年1月~2005年9月采用撑开-放松-再撑开复位技术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采用传统一次性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袁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在制造业中的典型代表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CAD/CAM起源于20世纪中叶,我国在80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回顾我国CAD/CAM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内容上,从CAD造型、设计,到CAM,到CAE,并出现了反向工程、快速原型等新的分支技术;在应用领域,从航空航天、模具、机械到建筑、化工等工业界各领域.

    作者:谢叻;张绍祥;王友;唐雷;张天宇;李鉴轶;谭立文;戴培东;张美超;李严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型MRI磁标记技术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自体皮下移植进行活体示踪的研究

    目的 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粒子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探讨用0.2T MRI活体示踪自体皮下移植磁化标记BMSCs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 方法 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实验组经体外采用SPIO和BrdU双重标记后,与壳聚糖复合植入兔自体大腿皮下.设立自体皮下移植未标记BMSCs组和皮下单纯注射SPIO组为对照组,每组6只.于术后1、5 d及2、4、8周连续行MRI梯度回波T2加权(GRE T2* WI)扫描序列对磁标记细胞成像示踪,并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磁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电镜检查显示细胞胞浆内含致密铁颗粒.磁标记后自体皮下移植的兔BMSCs在GRE T2* WI序列成像时产生特征性的低信号改变至少维持8周,并观察到从移植部位发出低信号线进入宿主组织.组织学检查显示宿主组织中发现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结论 体外SPIO能有效地标记BMSCs,利用0.2T MRI活体示踪体自体皮下移植的磁标记兔BMSCs分布和迁移是可行的.

    作者:金旭红;杨柳;段小军;王晓宇;王富友;李忠;谭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