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群力;殷浩;刘新功;赵琦辉;黄东辉
对于股骨关节囊外骨折,虽然有些研究认为髓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但还看不出其优于髓外固定.
作者:Tim Pohlemann;Ladislav Nagy;Hartmut R.Siebert;陈国奋;顾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植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56例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示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作者:张景贤;张开刚;范存义;蒋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制一种可动态显示骨折断端压力的实用单边加压外固定架,并进行测评.方法通过在单边外固定架上加装加压器和触力传感器及压力显示仪以达到动态检测骨折断端压力的目的.结果该装置传感器在0~100kg范围内,其线性度和重复性优于1%,精确度达0.5kg.施加的压力和骨折断端显示的压力具有相关性.结论该外固定架可以较好的动态显示骨折断端的压力,为四肢管状骨骨折提供适度的轴向加压力以促进骨折愈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龙江;戴景兴;张磊;黄文华;赵卫东;张美超;张辉;原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16例,其中93例获得随访.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2个月,90%以上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T12(3.14±0.41)cm,L1(3.33±0.34)cm]与正常值[(T12(3.26±0.38)cm,L1(3.47±0.61)c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CT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边缘模糊,融合良好,植骨块无吸收现象.结论后路椎管环形减压及内固定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行椎体成形术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作者:王华东;侯树勋;史亚民;李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04年1月,对32例尺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骨折解剖复位率达95%,临床治愈率达90%以上.前臂活动功能好,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无松脱、断裂.结论镍钛形态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文杰;何春雷;黄希群;高文波;杨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中心减压防治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对40髋(Garden Ⅰ、Ⅱ、Ⅲ、Ⅳ型)患者股骨颈内测压,对7髋骨内压超过30mmHg(GardenⅢ、Ⅳ型)患者进行中心减压.结果按王岩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评分法评定,评分由平均89分(85~95分)上升到98分(95~100分)优秀.结论本防治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洪潮;顾小华;沈智豪;胡桂香;曹欣宇;马伟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胫骨标本18根,制成中段斜行骨折模型;梅花针、交锁钉、IESN固定胫骨后进行抗屈伸、抗侧弯、抗短缩、抗扭转、抗疲劳方面的生物力学测试,评价IESN的内固定稳定性;同时比较三种内固定稳定程度的差异.结果IESN在抗侧弯、抗短缩、抗扭转、抗疲劳刚度方面明显强于梅花针(P<0.01),在抗屈伸方面与梅花针、交锁钉相当(P>0.05);在抗侧弯方面强于交锁钉(P>0.05);在抗扭转方面稍差于交锁钉(P>0.05);在抗短缩方面明显弱于交锁钉(P<0.01).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和稳定性.
作者:骆洪涛;孙天胜;赵卫东;胥少汀;钟世镇;张建政;张美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11月~2003年9月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Fernandez Ⅴ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及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7个月.参照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2%和86.8%;放射学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1.8%.A、B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在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有影响.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骨折愈合后宜尽早拆除内固定钢板.
作者:张经纬;曾炳芳;冯建翔;吴志军;杨立峰;徐荣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转子周围骨折采用亚太型Gamma钉(Gamma-AP钉)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68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中,31例使用Gamma-AP钉固定,37例使用DHS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Gamma钉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DHS手术小,而且患者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Gamma钉手术创伤小,适用性强,是治疗不稳定型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李豪青;曹云;陶杰;吴晓明;吴小峰;王建东;张明贵;黄恭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报告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逆行进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分别从手术情况、并发症、生物力学、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18个月,平均7.6个月.髓内钉逆行内固定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3个月,术后尺神经麻痹1例,无一例髓内钉和锁钉折弯或断裂,功能煅练时间早,骨折愈合牢固,功能恢复良好;钢板内固定: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6个月,术后桡神经麻痹2例,螺钉松动、折断和钢板弯曲各1例,骨不连1例,骨延迟愈合3例.结论肱骨干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方法简单安全,内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术.
作者:端木群力;殷浩;刘新功;赵琦辉;黄东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处理.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20例为旋后外旋型损伤,通过摄应力X线片及术中固定内、外踝后摄片证实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均行螺钉固定.结果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4个月~2.3年,平均1.5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1%.结论判断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中下胫腓分离可靠的方法是固定内、外踝后摄X线片,以证实是否有分离.螺钉应在12周左右取出,防止折断.
作者:宋兴建;刘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15例,锁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0~20周(平均12周),1例骨折延迟愈合(20周),无骨不愈合;锁骨6~10周(平均8周),肱骨8~13周(平均11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作者:郑晓辉;沈泽培;黄枫;周琦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清和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及S-100B蛋白在急性脊髓损伤后以及应用川芎嗪治疗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Allen's打击法制作犬的T13节段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蛛网膜下腔留置一枚硬脊膜管,并将一端穿出皮外封闭,留做采脑脊液用.实验动物随机分三组:A组(n=6)为对照组,B组(n=6)脊髓损伤组,C组(n=6)川芎嗪治疗组.三组分别伤后2、4、6、8、10、24、48、72、96h采静脉血4mL、脑脊液1mL离心,-20℃保存待测.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的MBP和S-100B蛋白的含量.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治疗组中血清和脑脊液中MBP及S-100B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呈动态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川芎嗪治疗组升高水平低于脊髓损伤组,并在72h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MBP).结论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MBP、S-100B呈动态变化,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MBP和S-100B可作为急性脊髓损伤的标志物并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洪敬;吕德成;张卫国;姜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临床应用共21例,根据创面特点,设计多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皮瓣面积5cm×4cm~12cm×9cm,筋膜蒂长12cm.小腿下部10例,足踝部7例,肘部2例,手腕部2例.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1例误伤桡神经深支,出现暂时性垂腕,2个月后完全恢复.5例皮瓣远端1~2cm坏死,伤口换药愈合.主要并发症有皮瓣下血肿、早期皮瓣和足部肿胀、皮瓣边缘与受区皮肤愈合延迟、供筋膜蒂区皮肤水疱、表皮轻度糜烂以及皮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皮肤感觉障碍.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之一,供区灵活多样,损伤小,操作简单,皮瓣不臃肿.
作者:吕玉明;李健;高粱斌;潘永谦;曾勉东;余升华;张志;张平;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使用LISS PLT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8月使用LISS PLT通过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10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经过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全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的并发症.结论LISS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周琦石;黄枫;何才勇;郑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观察伤后12h、1d、3d、7d、14d时间点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及C3c的阳性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sCR1组在伤后各时间点C3c阳性表达均明显少于NS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CR1组在伤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弱于NS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CR1组在伤后7、14d时间点大鼠后肢BBB评分明显优于NS组(P<0.05、P<0.01).结论重组sCR1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的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作者:李良满;朱悦;范广宇;Henry Marsh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跖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月共收治l 3例跖骨骨折病例,其中4例为第五跖骨骨折(2例为骨干骨折,2例为基底部骨折),3例为跖跗关节骨折脱位,1例为第一跖骨基底部骨折.全部患者中有4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方法包括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加压螺钉、微型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12周,平均8周.随访骨折愈合和负重行走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随访2~48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4周.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针道感染.所有患者站立及行走时无明显足底疼痛.结论解剖复位是跖骨骨折疗效的保证.
作者:魏亦兵;王思群;夏军;黄煌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膝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2001~2004年,我院采用局部简单内固定、韧带修补、外固定架超膝固定、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膝关节开放脱位28例.结果26例获8个月~3年随访,按王亦璁提出的方法评定:优2例,良1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69.2%.结论膝关节开放脱位时早期局部固定、韧带修补、关节腔灌洗对预防关节感染,早期功能练习,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效果良好.
作者:张雪松;项力源;陈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用脊柱系统(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7例,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操;杨述华;王洪;孟春庆;邵增务;肖宝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60~95岁,平均74.5岁.按AO分类31-A1型7例,A2型29例,A3型6例,终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39例获得11~24个月(平均20.9个月)随访.37例骨折愈合,2例延迟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7.2%,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DHS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早期活动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作者:吕云耕;汤欣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