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坐骨神经不全断裂延迟表现致漏诊1例

李丹;卡索;马骁

关键词:坐骨神经, 断裂, 延迟表现, 漏诊
摘要:患者,男,31岁.主因左大腿刀伤入院.患者1 h前被他人用刀扎伤左大腿,伤口出血较多,简单包扎后送入我院,测血压为100/60 mmHg,查伤口从大腿中上1/3交界处后外侧贯穿至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起始处内侧,可触及股动脉搏动,入口处伤口纵形长4cm,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出口处伤口长1 cm,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存在.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坐骨神经不全断裂延迟表现致漏诊1例

    患者,男,31岁.主因左大腿刀伤入院.患者1 h前被他人用刀扎伤左大腿,伤口出血较多,简单包扎后送入我院,测血压为100/60 mmHg,查伤口从大腿中上1/3交界处后外侧贯穿至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起始处内侧,可触及股动脉搏动,入口处伤口纵形长4cm,伤口内有活动性出血,出口处伤口长1 cm,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存在.

    作者:李丹;卡索;马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半环式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半环式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半环式钢板内固定治疗205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其中Ⅱ型粉碎性骨折156侧,Ⅲ型49侧,分析疗效.结果205侧中196侧获6~13年的有效随访,其骨折对位良好,愈合牢固,钢板固定确实,未见肢体明显旋转、成角、短缩、畸形;其中6例膝关节伸屈小于30°,在取钢板同时行股四头肌腱松解术,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至90°以上.疗效综合评定:优160侧,良22侧,尚可10侧,差3侧,优良率88.8%.结论依据股骨形状、力学特性所设计的半环式钢板,对粉碎性骨折碎片起到良好整复、固定作用,与现有单钢板比较,它的生物力学特性更为合理,改变现有钢板偏心固定不足、各髓内针固定造成分离的缺点;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选择中,该钢板实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高秋明;王宏东;樊晓海;刘旭东;张宇;高明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报告通过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6月间共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Neer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自肩峰前1.5 cm处向下切开皮肤,长6 cm,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间接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肌层深面向远端插入钢板,近端用锁定螺钉固定,远端经皮引入固定螺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28±35)min,术中平均出血(65±19)mL,平均住院时间4 d,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得到平均6.1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连接,平均愈合时间15.7周.肩关节外展80°~150°,前屈80°~160°,上臂外侧皮肤感觉正常.结论经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简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

    作者:安智全;王烨明;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肩胛盂移位及成角在肩胛颈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肩胛盂移位及成角在肩胛颈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 2000年 1月~ 2005年 1月收治的 9例伴有肩胛盂移位及成角的肩胛颈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前后位 X线片检查,辅以 CT检查测量肩胛盂移位及成角畸形.采用 Goss等的分型方法 :Ⅱ A 型 5例,Ⅱ B 型 4例.伴有合并损伤者 7例.肩肘吊带保守治疗 2例,通过 Judet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7例.结果 9例患者 7例获得随访,随访 5个月~ 4年,平均 28.6个月.根据 Constant疗效评价标准,优 3例,良 3例,差 1例,优良率为 85.7%.远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肩关节疼痛 3例,肌力下降及外展活动受限 4例,肩关节不稳定 1例.结论①肩胛颈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所致,合并损伤发生率很高,容易漏诊.②正确的 X线摄片及 CT检查有助于明确骨折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③肩胛颈骨折肩胛盂移位超过 1 cm或成角超过 40°应行手术治疗.④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吴剑宏;张秋林;纪方;汪滋民;唐昊;王万宗;邓迎生;杜明奎;汤旭日;汪方;王秋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其难点在于肌腱-骨交界面的修复.目前,已经认识到机械刺激,尤其是应力刺激对肌腱-骨交界面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罗涛;王蕾;邓廉夫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肩关节相关生物力学介绍

    肩关节是由胸锁关节、锁骨、肩锁关节、肩胛骨、盂肱关节、肱骨近端以及肩胛胸壁关节共同组成的复杂结构.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处理肩关节疾病时很有必要知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肩关节的结构、力学特点及运动规律.本文重点对与肩关节运动、功能有关的解剖特点以及生理状态下肩部运动及受力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朱以明;姜春岩;王满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9例,分别于术后 3 d、 4周、 8周、 12周复查,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伸屈范围及手握力.腕伸屈范围和手握力结果与健侧比较,取其比值.结果术后 12周时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相对尺骨长度与术后 3 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腕活动范围差异显著.所有骨折均愈合,患者满意率为 100%.按张殿英腕关节综合功能评定法, 12周后优良率为 10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使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并防止愈合过程中复位的丢失.

    作者:薛元锁;刘智;时述山;李京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2005年骨折微创治疗与生物学固定技术学习班在青岛举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表达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转基因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拟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肾组织mRNA,用逆转录PCR法扩增GDNF全长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GFP-GDNF,酶切及测序鉴定;然后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BMSCs,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形态学检测GDNF的表达.结果扩增到全长687 bp序列准确的GDNF编码片段,并在GDNF转基因原代大鼠BMSCs中检测到重组GDNF的表达.结论体外可构建成功表达GDNF的转基因BMSCs,有望应用于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

    作者:高明勇;肖建德;李振宇;郑启新;闫洪印;田长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应用 AO支撑钢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 AO支撑钢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1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 AO支撑钢板内固定,随访临床疗效.结果 17例获得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根据改良 Green and O' Brien临床评定标准综合评定,优 12例,良 5例,优良率 100%.结论采用开放复位 AO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斌;欧阳振华;吕汉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跟骨塌陷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及自体骨移植重建跟骨塌陷性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 25例,分析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 6~ 24个月,平均 14个月, 25例跟骨塌陷性骨折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按 Kerr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 10例,良 12例,一般 2例,差 1例,优良率为 88%.结论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重建跟骨塌陷性骨折距下关节面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固定坚强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重建跟骨体高度及 B hler角无丢失,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云峰;俞卫忠;王晖;陆坚;何建新;刘百伟;刘延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关节镜在中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和肩关节镜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近 6年来收治的 40岁以上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镜检和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9例患者完成终随访,术后平均随访 34个月,优 3例,良 3例,进步 3例.结论中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患者部分可合并肩袖撕裂、肩盂骨折和软骨损伤等,肩关节镜检查是确诊病变及进行处理的有效手段.

    作者:薛庆云;黄公怡;张耀南;蔡恒江;申剑;赵立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的原因.方法对 1996年 6月~ 2004年 8月收治的 24例内固定术后股骨髁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 1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 6~ 24个月,平均 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 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 6例,良 8例,一般 6例,差 4例.10例( 41.7%)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屈伸功能障碍.结论致伤暴力大、损伤范围广、制动时间长、膝部感染是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永宝;李锋;南惠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青少年Pilon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青少年Pilon骨折的特点、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方法对1990年4月~2003年12月期间治疗的13例青少年胫骨Pilon骨折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按Merv-Letts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2例.骨牵引治疗2例,有限内固定8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3例.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按Helfet踝关节功能评价:优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2.3%.并发症:皮肤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骨骺早闭3例,畸形愈合1例,骨延迟愈合1例,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1例,总体并发症38.5%.结论青少年Pilon骨折应根据其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疗效与创伤程度有关;Ⅲ型骨折有较高的并发症.

    作者:刘云鹏;骆宇春;朱建平;李宏;华国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股骨干骨折--逆行穿钉与顺行穿钉的探讨

    在对股骨骨折进行逆行和顺行置入髓内钉治疗时,两种治疗方法产生很高的愈合率和相近的畸形愈合率.虽然未经过一致的认定,但那些接受顺行穿钉治疗的患者愈合较快.患者在接受逆行穿钉治疗后膝关节疼痛频繁出现,然而髋关节疼痛和异位骨化现象却在接受顺行穿钉治疗的患者中存在.患其它并发症的几率也无显著增长.因此不能决定功能结果.

    作者:Tim Pohlemann;David Ring;Hartmut R. Siebert;陈滨;姜小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对于肩峰撞击征合并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 6月~ 2005年 6月收治的肩峰撞击征患者 25例,术前或术中诊断合并肩袖损伤者 18例.对其中 12例合并肩袖完全或不完全断裂的病例在进行肩峰成形的同时将断裂的冈上肌腱做紧缩缝合或做修复缝合锚钉止点重建术.术后指导患者系统功能康复,定期复查.按照 ASES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平均 11个月随访.术前本组患者 ASES评分平均为 32.5分.术后:单纯肩峰成形患者 ASES评分平均为 92.5分,冈上肌腱做清创缝合的患者平均评分 87.1分,冈上肌腱做止点重建患者平均评分 85.9分.三种术式患者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 (P< 0.01),而三种术式患者之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在对肩峰撞击征的治疗中要注意探查有无肩袖损伤,积极的肩袖修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傅中国;姜保国;张殿英;陈建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软骨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目的评估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与人软骨细胞的体外粘附性.方法切取人关节软骨,对之冷冻干燥后,经粉碎机粉碎,筛取150~200μm大小的软骨粒,经0.25%的胰酶在37℃消化24 h,再经1%的化学去污剂Triton X-100震荡72 h,蒸馏水清洗48 h后,在冻干机内再次冻干12 h,经钴60灭菌后,与第6代人软骨细胞共同培养,分别在倒置显微镜下和电镜下观察即刻、2 h、8 h、30 h的粘附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软骨粒变为绒球状或毛刷状,将此微载体加入培养基后,即见有呈圆球形的软骨细胞与微载体相粘附,2 h见微载体上粘附了大量软骨细胞,仍呈圆球形,8 h见微载体上粘附的大量软骨细胞仍呈圆球形,而瓶底贴附的软骨细胞已呈现为成纤维细胞样形状,30 h见软骨细胞-微载体复合体已沉降贴附于培养瓶底部,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并向周围伸展,而电镜下观察见粘附于微载体上的软骨细胞仍维持了软骨细胞的形状.整个观察期间均见软骨细胞增殖良好,提示制备的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对软骨细胞无毒害作用.结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软骨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良好.

    作者:张建党;卢世璧;袁玫;黄靖香;赵斌;孙明学;崔雪梅;许文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逆行静力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静力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逆行静力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 21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获得平均 14.2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2个月,无骨折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 Neer评定标准,得分 88~ 100分,平均( 94± 4)分.结论逆行静力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具有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韩清民;罗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肱骨头粉碎骨折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螺钉克氏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四部分骨折患者 22例,术后用 Constant Functional Score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优于 LCP固定组( P< 0.05),两者均优于螺钉克氏针内固定组( P< 0.01).结论对于年龄偏年轻,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 LCP内固定应考虑为首选;对于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佳选择.

    作者:张卫国;吕德成;王立德;汤欣;李洪敬;葛全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Ⅰ区伸肌腱断裂锤状指保守疗法疗效不佳的探讨

    目的探讨Ⅰ区伸肌腱断裂锤状指保守疗法疗效不佳的原因及更佳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报告 13例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的闭合、单纯Ⅰ区伸肌腱断裂锤状指的外固定方法及时间,治疗后远侧指间关节 (DIP)的欠伸度及其中 5例改行手术者术中所见.从指伸肌腱的解剖、力学及损伤修复机制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13例患者因外固定去除后或治疗后仍有 DIP背伸受限而再次就诊.就诊时 DIP的欠伸度在 20°~ 50°之间.本组病例门诊就诊时间在伤后 15 d~ 1年,其中 5例改行手术者在伤后 15 d~ 4个月手术.手术中见肌腱断端间以瘢痕组织连接,伸肌腱延长.结论对Ⅰ区伸肌腱断裂锤状指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更能恢复伸肌腱恢复原有长度及手指伸屈力平衡.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及患者同意就应予手术治疗.若只能选择保守治疗时则应作近侧指间关节 (PIP)屈曲、 DIP过伸固定,固定时间 6~ 8周.

    作者:陆涛;宋知非;任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