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袖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研究现状

朱庆生

关键词:疾病, 病因, 病理, 肩关节疼痛, 慢性下腰痛, 慢性头痛
摘要:慢性肩关节疼痛已成为继慢性头痛、慢性下腰痛之后的第三大疼痛.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与肩袖疾病有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6例报告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急症之一,但双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较少见.

    作者:廖凯;李双全;陈水昌;廖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接触应力半月板载荷全膝置换的X线分析

    目前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的半月板载荷全膝置换技术(meniscal bear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可减低全膝假体聚乙烯塑料上的接触应力,减少聚乙烯塑料的磨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合并广泛软组织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繁忙,各种合并严重软组织挫伤或伤口严重污染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日益增多,在治疗上比较棘手,并发症多.

    作者:王文涛;贺利军;王秀霞;陈向阳;白国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急性脊髓损伤(ASCI)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多见于16~30岁的年青人群,对患者和社会均可造成身心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发生ASCI的新病例约1万名左右,耗资达100亿美元[1].

    作者:侯铁胜;鲁凯伍;傅强;贺石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接骨器件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应用由聚酚胺材料制成的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棒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各类骨折50例(第一组).另连续选择我院50例各种骨折后,用金属髓内针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第二组).随访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可吸收内固定物有无毒性反应等.总结各类骨折的手术规范.用X2检验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治疗骨折与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骨折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分子聚酸胺可吸收接骨器材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其疗效与金属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尚礼;赖权;宋耿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免疫抑制剂FK506加速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初步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加速临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方法严格选择15例肢体神经断裂修复术后1d~3个月志愿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18~45岁.口服FK506胶囊,1mg~8mg/d,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以此调节剂量,实际用药时间2~6月.定期评价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结果15例患者均有效,Tinel征、肌电图、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等综合显示神经再生速度达2.2~4.0 mm/d,平均3.1mm/d,快于同期肢体神经断裂修复术后非免疫抑制对照组1.2mm/d的速度.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3~5ng/ml,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免疫抑制剂FK506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临床治疗,促进神经快速再生,加速肢体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顾立强;陈国奋;相大勇;朱立军;裴国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漏诊原因.方法统计分析1986年1月~1997年6月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36例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损伤发病率占同期收治髋关节后脱位的69.3%,明显高于以往的报道,且首诊漏诊率高达58.2%,其中15例病人疗效不满意.结论特定环境下屈髋、屈膝位时,经股骨轴向的暴力打击是髋关节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检查,特别是CT扫描是早期确诊、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庆涛;张循美;孙树新;邓昌;田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DNA含量与血管缺血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随缺血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判断断指再植时限.方法7只新西兰大白兔过量麻醉法处死,常温(25℃)和冷藏(0~4℃)保存条件下,在0h、4h、8h、12h、16h和24h时取材,Feulgen染色后,图像细胞光度仪检测颈动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在常温下缺血8小时后,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较有规律的下降,缺血12h以内下降不明显,12h后下降比较明显.冷藏组(0~4℃)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断指再植时限常温下以12h内为宜.冷藏保存的肢(指)体24h内都可再植.

    作者:王庆;陈统一;陈中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折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随着生物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骨折愈合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10年来关于骨折治疗的概念与方法都产生了显著的改变.下面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做相应的介绍.

    作者:荣国威;姜春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循证骨科学常见词汇

    EER(experimental event rate)指实验(新疗法)概率.CER(control event rate)指对照(旧疗法或不治疗)概率.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作者:裴国献;杨润功;魏宽海;金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报告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损伤,并且由于城市建设及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的损伤导致粗隆间骨折亦越来越多.

    作者:戴晓强;刘康宝;段敏俊;王小虎;亢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体外复合经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大动物大段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国青山羊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实验组缺损区植入CHAP和BMSc复合体,对照组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2、4、8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而实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CHAP和BMSc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作者:陈滨;裴国献;王珂;金丹;魏宽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四肢骨良性肿瘤并发病理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附6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应用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的SGD系列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四肢骨折[1],至2000年2月达336例.

    作者:秦步平;钱铮;黄永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肩袖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研究现状

    慢性肩关节疼痛已成为继慢性头痛、慢性下腰痛之后的第三大疼痛.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与肩袖疾病有关.

    作者:朱庆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维CT重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CDH患儿22例,其中双髋脱位15例,单髋脱位7例,另有正常髋2例,共计患髋37个,正常对照髋11个.采用Picker公司PQ6000螺旋CT机,在独立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分别对股骨头颈、髋臼及头臼关系行三维直观显示,运用MPR技术测量了髋臼指数(AI)和股骨颈前倾角(FNA).结论三维CT可以直观、全面及分解地显示髋关节结构,对于股骨头、髋臼形态和头臼关系的显示具有常规X线和普通CT平扫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加之更加精确的测量,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科学性和手术的预见性,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

    作者:张劲松;赵黎;孙晶;黄耀添;宦怡;李建武;彭勇;李昌宏;李明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Ender钉治疗下肢骨折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观察Ender钉治疗下肢骨折的并发症.方法股骨、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消肿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开始功能练习.结果术中、术后觉见的并发症为:断端存在间隙,断端不稳定,成角.钉进退困难,异位穿出,骨皮质破裂,钉尾滑移,滑囊炎,钉腐蚀,断钉,成角畸形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论认为只要掌握适应症,术中正确操作,不稳定骨折变为相对稳定性骨折,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张秉文;杨建业;申安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文献回顾时对医学文献研究质量的评估方法

    系统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中对每个独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是很必要的,以减少偏倚、便于理解随后进行的解释以及指导对结果的解释.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中国青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的新方法.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制备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AO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用放射学、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的20mm骨缺损均未自行修复,遗留骨缺损.结论钢板固定的成年山羊胫骨20mm缺损模型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

    作者:王珂;裴国献;陈滨;金丹;魏宽海;胡罢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