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玉
改善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是政府、百姓和医院自身发展的共同需要。本文立足于医院管理层面和患者视角,结合医疗服务特点,借鉴西方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SERVQUAL测量工具,探讨了感知服务评价模型———SERVQUAL评价法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建立了以沟通为主的SERVQUAL医疗感知服务理论模型。
作者:康石清;易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铂类化疗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恩度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疗联合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赵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的体位。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5例,根据体位不同,分中立位固定组(n=33例)和屈曲位固定组(n=32例),测量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患侧腕关节活动度。结果中立位固定组治愈30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90.91%,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5例,未愈1例,治愈率为81.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立位固定组的腕屈、腕伸、旋前、旋后、尺偏及桡偏活动度均优于屈曲位固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塑性夹板治疗中采取中立位固定和屈曲位固定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但中立位固定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有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阳兆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项目如功能训练、推拿、手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经颅磁治疗,1次/d,30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感觉统合训练,1次/d,1h/次,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儿智力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显效20例,有效8例,进步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提高脑瘫患儿智力康复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英英;郭鑫;娄元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早期由于术后脱位和内衬碎裂(陶瓷对陶瓷假体);晚期由于磨损、骨溶解严重影响假体的生存率,特别对于年轻的、活动量大的患者,假体10年生存率较低。为了降低上述并发症,人们设计了金对金承重面(metal-on-metal,MOM)假体。但是第一代MOM假体由于其材料学及加工工艺学的问题,以及相比同时代的金属-聚乙烯假体疗效较差,使MOM人工髋关节一度被废弃。但是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人们发现金属-聚乙烯假体因磨损产生的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假体松动,严重影响假体远期生存率。在此我们报道我院应用MOM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结果。
作者:田家祥;孙俊英;侯杰;渐元修;张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结果诊断结束后,37例患者的病情的得到了确诊,准确率为92.50%,其余3例患者误诊为肾癌,误诊率为7.50%;共计发现56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左肾为19个,右肾为30个,肾上极为17个,肾下极为26个,肾中部为10个。病灶的直径为0.5至6.4cm,平均直径为(2.4±1.2)cm。其病症多以圆形肿块或类似圆形肿块的形式呈现,皮质期的肿块均以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形式呈现,脂肪以及囊变基本以坏死形式呈现,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张世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外固定架结合螺丝钉或克氏针内固定对30例 Pilon 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0例,通过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评价优16例、良12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办法之一,适用于软组织良好的I、Ⅱ型骨折,对于严重的Ⅱ、Ⅲ型及开放骨折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杨劲松;刘衡;佟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手术方式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6-24个月后,患者Lysholm 评分平均为(93.5±3.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2.5±3.8)分,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67%。结论应用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进行治疗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得到更快恢复。
作者:肖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和社会满意度。方法总结分析2013———2014年来神经内科科室存在的主要护理质量问题,并且提出改进护理质理管理方法,进而改善护理服务态度。结果护理人员专科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投述明显减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有效持续改进,能消除临床工作各种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3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稳定和控制患者的心率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丹;陈霄;周君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中存在部分基金浪费以及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对就诊病人权益发挥不利影响。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的有效控制,维护参保病人的正常权益是医疗机构医保办的服务职责[1]。本文主要综述医疗机构医保办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旨在强化医保服务工作的落实,系统规范我院医保管理制度。
作者:隋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介入作业治疗对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疗效。方法对18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和6-12个月﹚将患者分为4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患者的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个月组的患者其上肢、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P﹤0.5);1-3个月和3-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提高(P﹤0.5);6-12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提高(P ﹤0.5)。结论全面系统的作业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患者。
作者:熊国芳;不艾尔;李金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分析抗菌药物 ADR 发生的原因,以减少 ADR 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单位辖区内监测站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集到的89例抗菌药物ADR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89例抗菌药物ADR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 ADR的事件居首位。结论开展 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医务人员必须掌握药理知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掌握 ADR 处理流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淑梅;刘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救治方法救治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急诊救治方法,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中,系统性急诊救治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超;任孝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我市与省 CDC合作开展麻疹监测项目以来的麻疹发病情况,评价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我市的麻疹监测系统比较灵敏,2009———201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9例,确诊病例74例;报告发病率为1.28-15.12/10万,确诊发病率在0-12.55/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发为主兼有局部小爆发,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加强免疫以及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120例糖耐量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bA1c及血脂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TG、TC、LDL -C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HDL-C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各血脂指标与HbA1c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TG、LDL-C与HbA1c呈正相关(P<0.01),TC 与 HbA1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TG、LDL-C与HbA1c呈正相关,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兼顾调脂治疗。
作者:康新红;张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且分析老年人群体重指数和血脂、血压与脂肪肝的有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期间本团队对所管辖区实行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体重指数把132例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44例。观察并对比测量后三组患者血脂的各指标值、血压值和发生脂肪肝的几率。结果 A组患者血脂的指标明显要比C、B两组低(p<0.05);C组患者除了TC(总胆固醇)之外,TG(甘油三酯)和 LDL(低密度的脂蛋白)均比 B 组高(p <0.05);C 组患者血压的水平明显比 A、B 两组高(p<0.05);但三组在发生脂肪肝的几率上,各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体重的指数是形成脂肪肝、高血压和高血脂重要的诱因,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对其实行健康宣教,用以掌控肥胖。
作者:李厚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不同流产方式的疗效观察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26例早孕妇女分别实行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种方法终止妊娠,观察两组流产效果、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人工流产组的完全流产率高于药物流产组,不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腹痛持续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完全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受术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流产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人工流产组的腹痛发生率、重度腹痛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流产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各具优缺点,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根据孕妇个体情况选择佳方法,并在流产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能降低受术者身心损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姜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4例手足口病2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不同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A 组(大剂量组(10g/kg.d -1)、32例)、B 组(小剂量组(1-2mg/kg.d -1)、32例)、C 组(无激素使用组,2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A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73±0.45)d,B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51±0.82)d,C 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19±1.23)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可取得较好效果,可缩短热程,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的具体操作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以其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对症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方案。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雾化吸入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操作简单,保障老年人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重视推广。
作者:邓海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