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体格大鼠软骨生长板及胃促生长素变化关系的研究

沈振宇;金华伟;黄越芳;朱顺叶;邓红珠;杜敏联

关键词:软骨, 生长板, 胃促生长素,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出生及生后持续小体格(IUGR-NCU)大鼠长骨软骨生长板和胃促生长素(ghrelin多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生长的影响. 方法 采用母鼠妊娠期饥饿法建立IUGR动物模型.选取新生鼠生后4周体质量和身长持续低下者为IUGR-NCU组.正常怀孕娩出和生长的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测量4周龄时幼鼠下肢长骨长度并比较胫骨生长板形态学,免疫组化法测定生长板IGF-1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清ghrelin、IGF-1、IGFBP3浓度. 结果 IU-GR-NCU大鼠血IGF-1水平、生长板各指标、生长板增殖期软骨细胞IGF-1表达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UGR-NCU大鼠血ghrelin水平较高(P<0.05),但同时并不伴有生长板各指标的改善. 结论 持续小体格鼠存在软骨生长板局部生长轴受损伴纵向生长障碍;其ghrelin水平升高但并未起相应的促生长效应,体内可能存在ghrelin抵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后疗效关系、为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组织应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型,并确认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根据肿瘤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肿瘤侵袭性与术后复发、死亡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釉质型颅咽管瘤与鳞状乳头状颅咽管瘤两组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颅咽管瘤与非侵袭性颅咽管瘤两组全切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切除、近全切除、部分切除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影响颅咽管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切除程度,而与病理类型无关;侵袭性颅咽管瘤只存在于釉质型颅咽管瘤中,全切术后死亡与肿瘤侵袭性有关.

    作者:曹健;黄正松;陈昆;林佳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显微吻合输卵管32例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对输卵管妊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输卵管吻合的经验体会. 方法 输卵管妊娠32例应用显微镜外科技术施行输卵管吻合,其中峡部妊娠20例、壶腹部近侧端12例.输卵管未破裂18例,输卵管破裂14例.结果 术后随访输卵管复通和受孕情况.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液检查通畅31例,2年累计妊娠28例.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是输卵管妊娠后修复输卵管的有效技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吻合的输卵管通畅.

    作者:胡玉莲;郑星梅;王玮;李玉;金惠芳;周红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严重复合组织损伤

    目的 报道应用背阔肌皮瓣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复合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对12例严重的上肢复合组织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血管、神经、肌腱损伤,重建骨支架,急诊带蒂或游离移植背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屈伸肘功能. 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一期愈合10例,2例术后创缘部分坏死感染,经换药后植皮愈合.皮瓣植皮区完全成活.1例肌力恢复至M5,5例肌力恢复至M4,1例肌力恢复至M3. 结论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可有效提高濒截肢体的保肢成功率,缩短疗程,功能恢复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佘恒;王恒;王勇;王战磊;沈卫军;胡洪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及腹直肌皮瓣重建

    目的 报道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游离腹直肌皮瓣重建的方法及临床评价. 方法 常规颈淋巴清扫,完整保留下颌骨,将全舌及口底组织由颌下及颏下牵拉到口腔外切除.制备游离腹直肌皮瓣,皮瓣后分与会厌谷前方及舌骨上肌肉残端缝合后由口腔外转移到口腔内,周围与牙槽粘膜缝合固定,再造全舌及口底.受-供区血管显微吻合. 结果 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面形无改变.术后随访12~30个月,5例重建的舌及口底形态满意,呈隆起型或半隆起型,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恢复良好;1例舌及口底形态呈平坦型,语音功能恢复尚可,饮食及吞咽功能恢复较差.3例味觉恢复良好,3例味觉恢复较差.肿瘤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 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口外入路中晚期舌癌切除、腹直肌皮瓣重建是可靠和理想的方法.

    作者:黄相道;王发生;川口浩司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T仿真内镜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显微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18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对常规术前垂体CT检查数据进行CTVE重建,并用于指导术前计划、术中定位.对CTVE显示的鞍底三维图像与术中显微镜所见图像进行比较. 结果 CTVE能以三维图像形式显示鞍底解剖结构,对表面结构:蝶窦内隔、鞍底、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隐窝的显示率分别为344.4%、100%、41.7%、36.1%、58.3%.显示范围较较术中显微镜大.通过透视功能或调高观察阈值,CTVE能显示鞍底深面的颈内动脉、垂体组织、部分视神经管,通过二维图像,能准确的标出肿瘤在CTVE图像上的位置.CTVE能反复模拟手术入路及部分经蝶手术过程. 结论 CTVE能显示蝶窦及鞍底的表面解剖标志同深面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CTVE能指导术前计划形成及术中定位.

    作者:蔡梅钦;李文胜;王辉;胡冰;石德金;何海勇;陈少琼;郭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随着工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因交通致伤和机械伤造成的创伤较前明显增高,而且多为多发伤、复合伤.大面积组织缺损治疗都比较棘手.传统治疗疗程长,并发症多,疗效差,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性地给以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新宏;郑晓菊;王保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报道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例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手术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1例,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疗效良好,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柯春龙;余振华;刘金龙;金华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磷酸盐缓冲液纯化许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纯化新生小鼠许旺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 取新生(出生5~7 d)C57BL/6小鼠的坐骨神经,采用0.2%的复合胶原酶NB4消化获取许旺细胞,然后采用含10%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24 h.在16℃~20℃PBS中振荡差速分离纯化许旺细胞,48 h后再重复1次,共进行两次纯化.每次纯化后应用S-100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许旺细胞的纯度. 结果 应用16℃~20℃PBS纯化新生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2次后,经免疫荧光组化法鉴定许旺细胞纯度可达98%以上. 结论 该法可以纯化新生小鼠坐骨神经来源的许旺细胞,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纯化新方法.

    作者:祝加学;沈尊理;沈华;张兆峰;金羽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间背侧动脉近端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从2004年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应用了以骨间背侧动脉近端穿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红霞;赵笑燕;林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解剖与临床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为多条营养血管所分布,故一直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常用供区之一.选择膝下外侧血管腓骨上段骨瓣,乃着眼于腓骨头端的关节面及其内侧钝圆的隆起部和含有生长潜能的骺板,而膝下外血管又具备解剖位置恒定、表浅,蒂长、径粗和手术显露容易等优点,因此,该骨瓣遂成为修复成人和儿童某些骨端缺损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移植骨.

    作者:陈振光;喻爱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治疗小腿远段及足踝部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髓炎3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缺损范围3cm×5 cm~9 cm×13 cm,切取筋膜瓣大13 cm×18 ca.供筋膜瓣区保留皮肤及髂腹股沟取皮区皮肤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7例筋膜瓣联合全厚植皮均完全成活,成功治愈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筋膜瓣供区、受区以及髂腹股沟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外形平整美观,供区保留皮肤感觉正常. 结论 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既能充分治愈小腿远段及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同时也能大程度保护患肢功能及整体外观.

    作者:杨成林;毕郑钢;付春江;曹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和筋膜蒂位置分区的研究

    目的 讨论在小腿不同分区内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的设计及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将小腿均分为三个区,按皮瓣筋膜蒂位置的分区不同分别采用逆行或顺行的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5例.皮瓣面积大25.0 cm×10.0cm,小5.0 cm×3.0 cm. 结果 43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小腿上1/3内有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20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改良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血供可靠,可根据皮瓣筋膜蒂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皮瓣,是一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邵新中;苏晓清;于亚东;徐建杰;杨晓亮;许娅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显微外科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 报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显微外科领域内应用效果. 方法 对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24例和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46例,行VSD后再行组织移植修复术;对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创面12例,以VSD覆盖植皮表面. 结果 7~10 d去除VSD,24例再植术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肢体血供未受影响;46例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未见或少见脓性分泌物,二期移植的组织瓣或皮肤均成活;12例肌瓣表面游离植皮者,肌瓣和植皮均成活. 结论 VSD能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组织瓣或植皮的成活率.用于治疗不能一期闭合的离断伤创面,骨外露或者肌腱外露创面以及肌瓣上游离植皮创面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吴刚;喻爱喜;祝少博;宋九宏;陶圣祥;漆白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骨科为河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关节外科(含关节镜组)、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含显微外科)四个病区,220张病床.骨科学术队伍强大,拥有26位骨科医师.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16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7人,退休返聘5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性下肢骨折伴动脉损伤15例治疗体会

    老年性下肢骨折伴动脉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损伤,由于大多数老年性患者存在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因心、肺、脑疾病而危及生命;在动脉损伤后,因老年性血管的病理性改变,而严重影响血管修复的效果.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老年性下肢骨折伴动脉损伤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华军;黎忠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目的 报道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24例,皮肤缺损面积6.0 cm×4.0 cm~12.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小为8.0 cm×5.0cm,大为13.0 cm×11.0 cm.8例将供区的腓浅神经与受区手背皮神经行显微吻合修复,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结果 临床应用2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个月~5年,皮瓣质地好,皮瓣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足背创面一期愈合,对功能无不良影响. 结论 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质地相似,修复手部创面效果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作者:黄飞;李骥;王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第二足趾移植修饰性再造手指

    目的 报道采用联合V形切口切取部分第二足趾移植修饰性再造手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联合V形切口切取部分第二足趾采用吻合趾一指动、静脉移植修饰性再造15例16指.急诊入院后先行清创术,9例急诊再造,6例分别解剖标记受区血管神经备用,延迟5~7 d后行足趾游离再造术. 结果 术后16指均成活.术后随访6~26个月,再造指外形满意,趾指结合部饱满,颈部狭窄情况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6~9 mm 结论应用联合V形切口切取部分第二足趾移植修饰性再造手指,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外形、感觉满意,较传统方法切口外形更佳,是一种修复手指Ⅱ°~Ⅲ°缺损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作者:焦利斌;林科;田纪渭;项伟;潘海珍;谭延曦;许仁伟;应军海;殷根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皮瓣远端坏死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目的 分析皮瓣远端坏死的原因,探讨皮瓣远端坏死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0月至2008年9月发生的31例皮瓣远端坏死病例.根据皮瓣远端坏死情况,采用换药、植皮、皮瓣再利用及另设计皮瓣修复等方法处理. 结果 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的原因中,皮瓣设计不合理11例,切取方法欠妥3例,蒂部处理失误8例,术中清创不彻底7例,术后固定不良2例.根据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的局部组织条件,本组病例经伤口换药上皮爬行愈合8例,二期邮票植皮10例,皮瓣再利用6例,再次皮瓣转移7例.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外露的深部结构得到有效覆盖,皮瓣无破溃,关节功能良好. 结论 合理的皮瓣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根据皮瓣远端坏死后局部情况分别采取上述不同的处理方法,能使皮瓣的远端坏死的创面得到有效的修复.

    作者:李军;徐永清;朱跃良;江慕尧;赵万秋;岳正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的作用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EPO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原代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随机分成三组:A组(10%胎牛血清DMEM液)、B组(10%胎牛血清DMEM液加10U/ml EPO),C组(10%胎牛血清DMEM液加50 U/ml EPO),应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GDNF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培养上清液中的GDNF明显增高,许旺细胞处于S期百分比(S%)和(S+G_2M)%都有明显升高. 结论 EPO可增加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GDNF,并且能提高许旺细胞的增殖活性,这可能是其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吴学建;杜盛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瓣或骨膜瓣移植治疗顽固性肱骨骨不连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经常规2次以上手术仍未愈合的疗效. 方法 对肱骨干骨折已行2次以上常规手术仍未愈合的13例,均为肱骨干中段或中下段骨折,已行手术次数2~5次,病程18~60个月,平均39个月.全部病例再次手术,给予去除原内固定物,切除硬化骨痂,根据断端骨缺损情况,选择吻合血管髂骨瓣或腓骨,或骨膜瓣移植(位),重新钢板、外固定架或锁式髓针内固定. 结果 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例并发桡神经牵拉伤,于术后6个月恢复,余病例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骨折不连接于术后3~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肱骨干骨折经常规手术后仍不愈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

    作者:魏杰;郭秀生;梁庆元;贾中伟;田丰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