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梅
目的:回顾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不同年龄段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以期指导临床,达到尽早干预,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方法:收集自2012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儿科病房住院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年龄在1周岁至12周岁之间).按不同年龄将76名儿童分为三组:A组幼儿期(1周岁~3周岁),B组学龄前期(4周岁~6周岁),C组学龄期(7周岁~12周岁).定期复查抽取脑脊液,离心瑞氏吉姆萨染色,油镜观查有无白血病细胞,随访18个月,选取能够采取依从性治疗儿童.结果:(1)先对三组入选结果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看三组之间是否匹配.先对3组患儿的基本特征性别构成比做R×C列联表的c2检验,各组间无差异(x2=1.3057,p=0.5206);其次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做R×C列联表的c2检验各组间WBC、HBG、PLT都无差异.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和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1),骨髓无差异;然后再对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做做c2检验显示:肝、脾、纵隔包块、免疫分型都无差异;后对不同年龄段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4396,p=0.4869),各年龄组患儿脑白发生率无差异.(2)多因素分析:儿童脑白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变量逻辑回归没有变量进入模型.结论:年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没有影响,虽然年龄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危险因素,但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在缓解期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无影响.
作者:吴秋红;周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2016年6月~10月以及2017年1月~5月期间,每月随机从全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16个病区中分别选取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均为240例住院患者.结果:学历越高,家庭月收入越低,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越差;各职业类型中,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差的是干部,依从性好的是农民;中青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对医护服务不满意的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表明,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不佳,与其年龄、学历、职业、患病情况、医护服务、家庭经济等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性地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措施,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
作者:王菲菲;刘晓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山东省小城镇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卫生院护理工作日趋复杂化,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卫生院普遍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效的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终病人获得了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疫苗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为预防和抵御疾病的侵袭不断发展这项免疫技术.本文对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传统亚单位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重组基因工程活疫苗和核酸疫苗共七种常见类型的传统与新型疫苗的免疫特点、免疫机制和应用实例进行了整理,并对两大类疫苗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综上结果,对疫苗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和预期.
作者:高乐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距骨脱位的发生率不高,倘若对距骨脱位进行诊断时仅仅依靠X线片,往往会增加误诊的几率.为了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对患者实施查体,有需要时,还要对患者进行CT检查.而为了实现良好的复位效果,需要对受伤机制加以了解.曾有1例距骨脱位患者经明确诊断和手法复位,得到成功复位效果,且对其予以石膏外翻位固定.但是在此之前曾经误诊,且有过1次复位失败的情况.本文就该患者距骨脱位的漏诊及复位失败进行分析,以总结经验.
作者:谭从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选择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手术室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人员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手术室住院期间均按照这一原则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患者住院期间的配合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进行对比评估的三个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且两组表现出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该重视人性化护理的积极效果,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人性化护理的成分.努力做好针对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工作.
作者:郑春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针对结石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2014年至2016年所接受的该类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并且将其100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比组(A组)和观察组(B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对B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还采取了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工作,对B组患者进行有关病情变化、心理状态的临床观察,辅助饮食管理、心理疏导等循证护理工作.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发现,B组在整体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措施,在提升护理效率的基础上,可实现疼痛程度的控制,有助于恢复.
作者:赵晓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于传统食管胃吻合以及不对称膈胃固定术对于患者胃排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对于研究和探讨.方法:以本院自2013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的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所有的患者手术均采用左胸后外侧的切口进入胸腔,并且所有的患者都采用吻合器进行吻合.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食管-胃弓下吻合,并且进行对称型的膈肌胃固定术;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并给采用非对称的膈胃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对于两组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胃排空障碍等)的发生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于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胃排空障碍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对称的膈胃固定术,对于更好的提升胃排空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胸腔内胃部的张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后胃排空的相关障碍,对于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荣林;赵瑞兴;马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食管胸膜瘘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评估患者一般状态、静脉营养支持情况、皮肤、呼吸、咳痰、发热等症状及胸腔引流颜色、性质、量.术后给予完善的护理措施,主要为口腔护理、鼻饲管护理、引流管路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经过十日的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口服造影剂,见食管瘘封堵尚满意,仍给予鼻饲饮食,一般状态尚可,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穿刺口无红肿,无发热,阵发性呼吸困难、胸痛症状减轻,心理状况良好.结论:食管胸膜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食管胸膜瘘行食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的介入治疗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范钰晨;李敏;曲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工作的基础,但是与我国医院的发展、进步相比,后勤管理是滞后的,特别是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首先概述了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成本控制的措施:实施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和建立后勤成本控制专业化管理.
作者:崔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1000例体检人群血糖及血脂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带本院接受体检的1000例受检对象为研究对象,对受检人员的血糖(Glu)、血脂(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结果:1000例受检人群中,8.40%(84名)Glu异常,10.70%(107名)TC异常,21.70%(217名)TG异常,11.10%(111名)HDL-C异常,12.30%(123名)LDLD-C异常.血糖随年龄增加增高,HDL-C随年龄增加降低,TC、TG、LDL-C在20~60岁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年龄的增加会使得人体血糖增加,51~60岁人群血脂异常率非常高.
作者:侯英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成都市金堂县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9月30日已生产的,且有剖宫产史并再次妊娠的产妇1397例产妇进行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率为22.33%;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30岁,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体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小于2年,有2次及以上剖宫产史以及体重指数≥28是影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因素.结论:对于日益增多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考虑其高危因素,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以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安全.
作者:陈华蓉;李春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酒精依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酒精依赖患者209例,按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饮酒分类标准以连续饮酒年限大于(且包含)10年的患者为长期饮酒组(102例),连续饮酒年限小于10年的患者为非长期饮酒组(107例);并纳入无习惯性饮酒嗜好的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IMT及ABI值.根据ABI值分为ABI正常组和ABI异常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BI异常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IMT均高于ABI正常组,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饮酒组、非长期饮酒组、对照组的TG、TC、LDL-C、IMT、ABI比较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饮酒组、非长期饮酒组的ABI均低于对照组,长期饮酒组IMT、TC、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长期饮酒组TG高于非长期饮酒组及对照组,非长期饮酒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酒精依赖患者IMT与ABI程序负相关.
作者:赵志强;白布加甫?高娃徐向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疾控中心属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档案管理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本文针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电子档案缺乏规范化管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周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研究对象采用PICC置管术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和感染率,总结PICC置管术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表明PICC置管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当前肿瘤疾病的护理中,通过PICC置管术的利用能够显著的提升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文娟;徐明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当中收治的4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分成西医组与结合组,西医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黄体酮肌注药物保胎治疗,结合组患者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联合服用滋肾育胎丸,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原因较为多样,本研究中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西医组,两组患者主要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中,医生需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确保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赵乐;吴琼琼;高永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门诊是医院前沿服务的窗口,大部分患者是通过门诊来接触医院、了解医院、熟悉医院.患者门诊就医时对医院环境、就诊的流程以及疾病的诊疗,等等的诸多一切,甚至匮乏,于此不少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更有甚者不知所措.门诊护士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单是简单分诊或为维持秩序,更多是为患者答疑解惑,健康教育,根据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各种帮助.
作者:杨爱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护理措施,积累并改进护理经验,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4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从加强心理护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规范的营养支持、腹腔灌洗护理等方面提出改进方案.结果:4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负压冲洗引流是治疗护理关键点,采取一系列完善专业规范的护理措施,加强人文关怀,医护患三方积极寻求多途径,尽量缩短疗程,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施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源头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加强质量控制与监测是保障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目前我院是小专科转型大综合模式的医院,对于负责全院物品消毒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也是我科当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王新凤;仲米兰;程月娥;李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为蒙药黄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近几年来蒙药黄芩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对蒙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该药进行研究提供了依据.蒙药黄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往往具有使用和携带不便及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严重影响着推广应用.对蒙药黄芩进行合理的改进,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斯古楞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