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研究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 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曹雅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特布他林, 糖皮质激素
摘要:目的:分析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较对照组(75.7%)更高,PaO2较对照组更高,PaCO2较对照组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8.1%)较对照组(27.0%)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有保障.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体重控制APP系统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体重控制APP市场概况,综述和分析国产体重控制APP的信息内容和功能的可靠性.方法:筛选和下载中国移动市场上的国产体重控制APP共483个,用体重控制循证方法评估和分析APP信息内容、服务和更新时间.结果:70.2%的APP只能提供美国13条循证体重控制方法标准中的一项或两项措施;8.1%的APP无符合循证标准中的任何一条.39.5%的APP能提供或推荐的体重控制方法为规律的日常活动.68.1%的APP更新时间截止为2016年及其以前.结论:国产体重控制APP服务功能和信息内容的可靠性、全面性仍需进一步建设,中国居民应理性选择APP进行体重管理.

    作者:刘瑶;鞠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药理分析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药理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将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在经过了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较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孙曦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两组患者均规律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月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及认知障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作者:赵爽;宋志秀;朱岩岩;陈青;赵建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不同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及作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脑梗塞患者,所有脑梗塞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实施大剂量丁苯酞治疗以及常规剂量丁苯酞治疗,将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IL-6(13.57±3.05)ng/L、CRP指标(7.10±2.05)mg/L与对照组IL-6(15.02±3.40)ng/L、CRP指标(10.15±3.25)mg/L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大剂量丁苯酞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冯晓娜;王立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1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产妇大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焦虑与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4.01,P<0.05);研究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4.87,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t=3.62,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产妇的以上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进行优质护理,可缓解产妇术后疼痛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其焦虑与抑郁情况.

    作者:路敏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生化指标水平、甲状腺体积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效果理想,可明显延缓甲状腺结节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尔肯.吐尔逊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献血车(屋)人员合理化配置和工作量绩效激励模式研究

    目的:通过开展献血车(屋)人员合理化配置和工作量绩效激励模式研究,完成血液采集任务.方法:成立献血车(屋)管理小组,根据采供血影响因素对各献血车(屋)人员进行合理化配置,合理制定血液采集计划.结果:建立了献血车(屋)人员的合理化配置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综合因素分析法合理制定血液采集计划,解决了地区之间的工作量计划不均衡等问题.结论: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我市临床用血.

    作者:王作艳;李志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肺癌并肺不张放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肺癌并肺不张放疗中的疗效情况.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肺癌并肺不张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放疗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否实施对靶区确定,随机分设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1)两组.在强化CT下,对照组进行靶区勾画;研究组对肿瘤靶区进行勾画,并将其看作GTV(肿瘤靶区)-ct,实施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对肿瘤靶区予以确定,并将其看作GTV-mri.计划给予患者56至60Gy放疗剂量.结果:61.29%是对照组患者放疗完成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6.77%(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放疗完成率.

    作者:张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56例)及该基础上的健康教育(观察组56例),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例(98.2%)与对照组(85.7%)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降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的缺陷,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控制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填写护理记录,控制组在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应对策略.结果:控制组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2.08%、护理风险发生率2.08%、患者满意度97.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护理人员则需详细、及时、规范的填写护理记录,以降低护理记录缺陷率,避免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燕;张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无效投诉的处理与防范措施的探讨

    医疗纠纷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处理投诉的机制有一定缺陷,其单一化成为降低投诉发生率的硬伤.笔者对我院投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期待能减少纠纷的发生,特别是对无效投诉的受理、解决办法,以期能保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利益.

    作者:王晓蕾;王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 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论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PDCA循环管理系统成立前后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在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试验,分别是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正常护理组进行精神科病房的正常护理干预而护理干预组要进行PDCA循环管理系统中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1%)低于正常护理组(10%),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比正常护理组(82%)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频率,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金树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关节镜手术治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创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创伤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以笔者所在医院的创伤骨科收治的36例膝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18)、常规组(n=18),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达94.44%,常规组总体疗效高达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膝关节创伤患者通过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阿布拉提?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5例.A组给予中医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B组为77.78%,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叶敏;肖海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产褥感染实施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措施在产褥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50例产妇均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在入组后根据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①实验组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32.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64.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后有效的降低了产褥感染的发生几率,保障了产妇的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文金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一例先心术后气管插管患儿行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结了一例先心术后气管插管患儿行气管切开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气管切开物品的准备及配合;气管切开后的体位安置;气管套管内吸痰手法;气管切开处伤口处理方法;注意消毒隔离、预防感染;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等.患儿呼吸机依赖后行气管切开能有效改善呼吸衰竭,帮助患儿顺利脱机.患儿各项指标正常,住院43天康复出院.

    作者:席海侠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基底节区中小型血肿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1 对象与分组手术治疗组:我科自 2006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采用局部穿刺置管血肿排空术,治疗中小型基底节出血 30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60 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 CT显示出血量 30ml(根据多田公式计算)以下.保守治疗组:选择2006 年 11 月之前经保守治疗的基底节区中小型血肿30 例,血肿量小于30ml,其中,男 20 例,女 10 例,平均年龄 59、4 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两组病例有可比性.

    作者:魏连波;李健;刘永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患者(血液透析),收治时间为2015年7月7日至2016年7月8日,把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抽签),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常规护理+协同护理(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两组责任感评分、自我护理评分、依从性评分以及血液透析知识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两组身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交评分、精神评分以及日常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病人应用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布阿提干姆?麦麦提;李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以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为基础,通过对现有国内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收藏、学习及整理,综述了抑郁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护理、家庭康复护理、社区康复护理等模式,期望能为抑郁症患者的日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春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麝香保心丸对AMI急性期治疗和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治疗和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40例AMI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B组给予安慰剂治疗,A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其心功能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P/A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A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B组为40.0%;A组的再住院率为5.0%,B组为45.0%;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为AMI急性期患者行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改善其心脏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再住院的发生率,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且利于梗死后早期二级预防.

    作者:赛力克?吐尔斯巴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