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4例.A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B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B组为79.55%(P<0.05).对比术前与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楔变指数(伤椎椎体前方高度/其后方高度)和后凸Cobb角等指标,无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改善其相关指标,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可推广.
作者:朱新琪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份-12月份收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6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12%(32/34),较比对照组76.47%(26/34)的效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较比对照组8.82%(3/34)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中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效果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通痹益脑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较对照组73.81%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R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尹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儿童肥胖症系统预防干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的66例探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肥胖患者,将其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预防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症儿童实施系统预防性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各项指标,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不断推广与采纳.
作者:马秀琦;马纯玲;秦廷娅;张翠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累及肺部较少见,在肺部主要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等,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极易误诊为肺癌或肺炎等其他疾病.我院2017年7月收治一名以肺部大面积实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孔;王雅岩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方案在急性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按通常护理常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50例采用中医护理计划进行护理.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平均住院日、中医护理计划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计划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刘春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本文通过对一起向学校销售无卫生许可批件的涉水产品案件的分析和思考,探讨学校饮用水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取证要点、违法所得计算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为此类案件的监督执法提供参考.
作者:林柯杨;黄道海;林炳杰;陈伟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依据调查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压力,对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胡燕玲;王琪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比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采取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疗效.方法 :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疗法,观察组采取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均为96.55%,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疗法,均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力度推广.
作者:匡卫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通过慢性腰痛散打运动员的腰部形态分析,探讨其腰部形态学改变,为散打运动员慢性腰痛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RI和ImageJ图像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慢性腰痛运动员的竖脊肌形状扁宽不规则,腰大肌明显变大,位置靠前;多裂肌、竖脊肌的肌纤维束较难辨别,有脂肪化趋势;椎间盘呈圆形且面积较大;脊柱曲度明显变直,腰椎椎体均呈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椎间盘均呈现出退行性变且出现椎间盘膨出现象.结论:慢性腰痛散打运动员存的腰部组织结构退变及竖脊肌、多裂肌的功能紊乱,屈伸肌肉的比例失衡,伸肌呈萎缩的趋势,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周同;陆爱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低剂量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挑选100例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一般化疗方法治疗,研究组行一般化疗方法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00%)低于研究组(92.00%),χ2=4.762,P=0.0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研究组(14.00%),但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053,P=0.08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运用低剂量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晗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药理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将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在经过了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较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孙曦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两种根治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1例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9/36),差异显著(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啉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安全性更高,更适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本次在我院普外科收集7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分别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T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雷延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索讨论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1月消化内科住院治疗90人肝脏肿瘤的患者,经临床病理生化检测肝脏良性肿瘤50人,肝脏恶性肿瘤40人,根据研究需要分组肝脏良性肿瘤50人为对照组,肝脏恶性肿瘤40人为实验组,比较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确定实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与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其中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0.0%(40/50),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5.0%(34/40),总检出率为82.2%(74/90),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2.0%(41/50),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7.5%(35/40),总检出率为84.4%(76/90),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与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96.0%(48/50),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97.5%(39/40),总检出率为96.6%(87/90),增强CT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均比单独一项检测高具有差异性,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可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应用于肝癌患者可以准确及时的检测出肝癌的良恶性,可以使患者及时治疗和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尹永芳;陈志仁;梁研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并了解系统健康指导对耳鼻咽喉科手术后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及满意度重要性.方法:将64例声带息肉和鼻内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观察组采取专科医师给予系统、详细的专科化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和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指导可提高声带息肉及鼻窦炎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满意度.
作者:徐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后接收的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91.1%VS60.0%),动态心电图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84.4%VS55.6%),动态心电图患者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测有利于医师了解个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情发展情况,提高疾病检出率.
作者:张语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两小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患者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出血控制率分别为91.04%(21/23)和95.65%(22/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和73.91%(17/23),研究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为(16.15±1.4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06±2.6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时,对于止血效果,泮托拉唑比奥美拉唑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0%,p<0.05;观察组复发率4%,对照组复发率26%,P<0.05;组间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实施,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作者:王晓鸣;王花兰;车妍妮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病例,参照患者体质情况分为甲组(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乙组(有高血压无糖尿病)、丙组(无高血压与糖尿病史)各20例,对三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有4例患者黄斑水肿显著,黄斑水肿发生9例,其中乙组与丙组黄斑水肿症状极为显著各2例;甲组黄斑水肿发生4例,乙组黄斑水肿发生2例、丙组黄斑水肿发生3例,三组患者黄斑水肿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40d,三者患者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OCT)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与治疗前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概率相对较大,强化对黄斑水肿研究的深入性,对优化白内障患者治疗与预后效果有很大现实意义.
作者:常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