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皮肌炎与其各种并发症的关系及特点.方法:收集近20年来广东各地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治疗的223例皮肌炎患者资料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用数据库软件Microsoft Visual FoxPro version 5.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23例患者中并发心电图异常者80/178例(44.9%),肺部病变44例(19.7%),食道功能异常44例(19.7%),恶性肿瘤26例(11.7%),糖尿病13例(5.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8例(3.6%),高血压及血管炎各6例(2.7%),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1.8%),红皮病3例(1.3%),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广东地区皮肌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发生率比北京地区高,以鼻咽癌为主,年龄偏低.间质性肺炎发生率相对较低;心电图异常及食道功能异常两地相近.
作者:莫略;郭俊华;朱晓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1987年~2001年肇庆市梅毒的流行趋势和病例特征,为今后制汀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市梅毒疫情报表及个案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目前肇庆市正处在梅毒疫情快速上升阶段;病例86.75%是20岁~49岁的青壮年,96.99%的学历在高中以下,30.12%是未婚者,84.34%是非婚性接触传播,非婚性接触与夫妻性接触发病的隐性梅毒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须加防治梅毒的力度,规范梅毒诊治,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邓仲明;张锡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诱因、常规药物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住院G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感染及不规则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GPP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11例院外已系统应用激素者,入院后联合应用Tigason(银屑灵)(0.9mg~1 mg/kg/d)或CSA(环孢菌素A)(4 mg~5 mg/kg/d)具有协同的疗效,1 w~2 w内总有效率达90%;但随访发现3年内复发4例,其中1例继发类固醇性糖尿病合并青光眼,1例发生骨质疏松.3例GPP患者单独应用Tigason(0.7 mg~1 mg/kg/d),7 d~14 d脓疱消退,3例GPP患者单独应用CSA(3 mg~4mg/kg/d),3 d~7 d脓疱消失.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被推荐作为常规一线治疗药物.药物对个体的疗效及副作用受年龄、病程、既往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区别.建议采用顺序疗法或联合疗法.
作者:周晖;卢念祖;高谦;佟菊贞;黄家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成人水痘较为少见,近年我科接诊154例水痘患者中,成人38例(24.7%),成人患者比例明显增多.38例中学生33例(86.8%).其特点为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明显,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皮疹密布全身,病程比儿童长,严重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提示应注意成人水痘的鉴别诊断,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锦辉;黄必然;黄文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的相关行为、态度、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对吸毒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HIV感染率为5.37%.静脉注射吸毒占吸毒人员的49.9%;静脉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率为64.19%;96.60%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针对该人群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中流行.
作者:古有婵;吴宝燕;李桂娇;周海;叶世南;舒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1年茂名市报告性传播疾病3150例,比2000年增加了752例,同比上升了31.36%.年发病率为50.80/10万,同比上升了31.33%;是1986年建立性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以来发病率高的一年.现将有关流行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湘水;张凤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用内服中药、外用西药的方法治疗扁平疣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生殖器疱疹是目前世界上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常见性病之一,而且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生殖器疱疹病毒(HSV)不但引起原发感染,还会产生潜伏和复发感染.无论是有临床表现的生殖器疱疹或是无症状的潜伏感染,都可以传染给性伴侣,妊娠的妇女还可垂直传染给胎儿.
作者:陈木开;韩建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评价目前防治策略,并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省的麻风疫情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991年~2000年广东省麻风病年发现率及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发现率的年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患病率的下降;1991年~1995年麻风病年发病率与发现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775,P>0.05),但后5年(1996年~2000年)两者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t=6.668,P<0.01);病例的早期发现平均为74.02%,各年变化不大;在病例的发现途径方面,被动发现(门诊,线索)占94.17%,各年比例变化不大.结论:在麻风疫苗实际应用之前,病例发现仍然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手段,今后病例发现仍然是以皮肤专科门诊为主.1991年~2000年的发现率年下降幅度小于患病率,说明要彻底消除麻风病,仍要一定的时间.必须通过加强皮肤专科及相关科医生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大众的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提高麻风的早发现、早治疗来进一步控制及消除麻风.
作者:刁(钅监)兴;郑道城;赵子山;黎明;叶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在1998年~2001年发现3例孢子丝菌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洁;张桂梅;郭棱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报告一例发生于腰股部,多次复发,病期长达13年之久的血管内皮细胞瘤,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
作者:潘慧清;谷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对100例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种60株CNS,总分离率为60%.其中溶血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1.67%,表皮葡萄球菌20%,模仿葡萄球菌5%,松鼠葡萄球菌3.33%.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氯林可霉素、利福平.药物敏感率低的为:青霉素类、头孢唑林、红霉素、庆大霉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CNS感染应引起重视,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张杰;朱邦勇;黄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74岁,因左侧小腿结节伴疼痛4月余.就诊前左侧小腿伸侧出现2个黄豆至蚕豆大的硬结,近1个月加重,其面积增大约为3 cm×4cm大小,有触痛感,双小腿颜色呈咖啡色样改变.实验室检查:超声显示,下肢左侧深静脉静脉瓣功能不全;右侧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杨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广东省兴宁市地处粤东山区,地形南北狭长,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属半丘陵地带,面积2104.8 km2.总人口107.7996万人.现将我市1958年~1995年麻风病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今后的麻风防治策略.
作者:林锡光;谢东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加电灼治疗男性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行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结果:应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一次性治愈85例(83.33%),复发17例(16.67%).结论:应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徐汉新;黄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2月~2002年2月,我所应用高频电凝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繁斌;陈尧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白介素-2皮下注射及干扰素外用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用CO2激光碳化疣体并联合白介素-2皮下注射及干扰素局部外用并与单一激光治疗比较.结果:激光联合白介素-2皮下注射及干扰素外用能提高CA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从1990年起对本所确诊的麻风患者进行联合化疗(MDT)的同时实施无痛性神经炎防治方案.现将37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曹正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于2001年1月~2001年7月采用盐酸异丙嗪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跖疣共3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德喜;赵小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探讨新时期的麻风病防治新策略.方法:对肇庆市1996年~2001年麻风病疫情和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时期比较有了明显变化: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相对稳定,病例呈离散型分布,发病年龄逐年升高,儿童发病很低,多菌型(MB)型比较显著升高,病例家庭分布下降.病例特征:病人中复发病例较少,Ⅱ级以上畸残率下降,病人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结论: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防治策略必须根据相关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
作者:邓仲明;张锡宝;刘宇伦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