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仲明;张锡宝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精液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情况及其对精液质量和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5例男性不育者的精液进行NG、CT、UU检测并做精液常规检查.结果:105例中,NG阳性2例(1.90%),CT阳性11例(10.48%),UU阳性46例(43.80%),NG、CT、UU阳性组与未检到病原体相比,精液液化时间延长(P<0.001),精子活动率低(P<0.005),活动力得分低(P<0.001).结论:NG、CT、UU感染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跃高;张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74岁,因左侧小腿结节伴疼痛4月余.就诊前左侧小腿伸侧出现2个黄豆至蚕豆大的硬结,近1个月加重,其面积增大约为3 cm×4cm大小,有触痛感,双小腿颜色呈咖啡色样改变.实验室检查:超声显示,下肢左侧深静脉静脉瓣功能不全;右侧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杨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乐洗剂治疗头皮糠疹的疗效.方法:对头皮糠疹200例应用采乐洗剂洗头,每周2次~3次,连用4 w.结果:2 w治愈率为45%,3 w治愈率为51%,4 w治愈率为60%.结论:本组观察显示采乐洗剂治疗头皮糠疹疗效高,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病人依从性好等优点.
作者:黄金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1年茂名市报告性传播疾病3150例,比2000年增加了752例,同比上升了31.36%.年发病率为50.80/10万,同比上升了31.33%;是1986年建立性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以来发病率高的一年.现将有关流行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湘水;张凤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对100例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种60株CNS,总分离率为60%.其中溶血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1.67%,表皮葡萄球菌20%,模仿葡萄球菌5%,松鼠葡萄球菌3.33%.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氯林可霉素、利福平.药物敏感率低的为:青霉素类、头孢唑林、红霉素、庆大霉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CNS感染应引起重视,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张杰;朱邦勇;黄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与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带状疱疹随机分为2组.A组用阿昔洛韦,B组用万乃洛韦治疗.分别观察其起效时间,皮损清除时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缓解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在两组中万乃洛韦显示出比阿昔洛韦更好的临床疗效.在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程度方面,万乃洛韦明显优于阿昔洛韦;结论:与阿昔洛韦相比,万乃洛韦在带状疱疹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临床疗效.使用万乃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在改善带状疱疹的相关性痛及后遗神经疼痛方面显著优于阿昔洛韦,尤其是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
作者:温炬;刘世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宫颈糜烂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方法:对252例有宫颈糜烂的患者作性病病原体检测,同时与135例宫颈光滑的妇女作对照.结果:宫颈糜烂组检出病原体的有224例(占88.89%),对照组检出86例(占63.7%),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颈糜烂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谭雪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的相关行为、态度、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对吸毒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HIV感染率为5.37%.静脉注射吸毒占吸毒人员的49.9%;静脉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率为64.19%;96.60%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针对该人群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中流行.
作者:古有婵;吴宝燕;李桂娇;周海;叶世南;舒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自1999年10月起应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来可得脂霜)治疗126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文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概述HIV-1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感染HIV-1以后数年至十几年可出现持续性CD4细胞数下降,终导致艾滋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不同个体CD4细胞数的下降速度相差很大,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病程的进展,但大量研究已经表明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程进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辉;马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2月~2002年2月,我所应用高频电凝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繁斌;陈尧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荧光探针PCR法(FQ-RCR)对妇科门诊200例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同时进行NG、CT和UU检测.结果:NG阳性率为5.0%(10/200),CT阳性率为7.0%(14/100),UU阳性率为8.0%(16/200),三者之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仅有2例NG和CT同时阳性.结论:(1)重庆地区妇科病人泌尿生殖道感染中NG、CT和UU占有一定比例,三者之间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荧光PCR技术检测NG、CT和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
作者:刁庆春;龚小云;郑江;郑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报告一例发生于腰股部,多次复发,病期长达13年之久的血管内皮细胞瘤,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
作者:潘慧清;谷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急性荨麻疹40例患者给予口服皿治林10mg,2 h后观察疗效;慢性荨麻疹30例患者给予口服皿治林10mg,每日1次,治疗14d.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70%在2 h内起效,1 h内88%患者瘙痒开始减轻,86%患者风团数开始减少,83%患者红晕程度开始减轻;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1 w临床总有效率为86.6%,2 w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皿治林口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快速起效、持续时间长、安全有效.
作者:何雯;宦秉瑜;徐大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加电灼治疗男性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行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结果:应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一次性治愈85例(83.33%),复发17例(16.67%).结论:应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包皮过长合并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徐汉新;黄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来可得脂霜)治疗4种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中学生.因阴茎部肿痛近40天而就诊.患者于非婚性交3 d后出现尿道疼痛溢脓,因怕羞未行任何诊治.约7 d后,尿道溢脓自行停止,继而阴茎腹侧出现2个圆形隆起肿块,包皮亦发生肿胀,疼痛显著,影响行走.30余天后被其父发现而带来我科诊治.
作者:常功贤;张红兵;刘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评价目前防治策略,并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省的麻风疫情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991年~2000年广东省麻风病年发现率及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发现率的年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患病率的下降;1991年~1995年麻风病年发病率与发现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775,P>0.05),但后5年(1996年~2000年)两者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t=6.668,P<0.01);病例的早期发现平均为74.02%,各年变化不大;在病例的发现途径方面,被动发现(门诊,线索)占94.17%,各年比例变化不大.结论:在麻风疫苗实际应用之前,病例发现仍然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手段,今后病例发现仍然是以皮肤专科门诊为主.1991年~2000年的发现率年下降幅度小于患病率,说明要彻底消除麻风病,仍要一定的时间.必须通过加强皮肤专科及相关科医生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大众的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提高麻风的早发现、早治疗来进一步控制及消除麻风.
作者:刁(钅监)兴;郑道城;赵子山;黎明;叶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69岁,湖北人.因全身泛发色素沉着斑1年,于1999年3月8日就诊.一年前,患者前胸部V形区无诱因出现散在米粒大小的蓝褐色斑疹,无自觉症状,以后皮损逐渐增多.扩散,部分斑疹融合.
作者:韦敏;李恒进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