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

史月秋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脐带绕颈, 脐血流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晚孕脐带绕颈者与未绕颈者脐血流情况.结果晚孕脐带未绕颈者或绕颈过松者脐动脉阻力指数(RI)、大收缩期流速/舒末流速(A/B)值无明显变化.晚孕脐带绕颈中绕颈过紧者脐动脉RI、A/B值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诊断脐带绕颈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内动脉血流异常与单眼失明的关系

    本文统计我院眼科1997年~2003年10月收治的30例无明显原因以单眼突然失明为首发症状并经眼科检查排除眼部疾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发现病眼侧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血流明显异常,与健侧对比有明显差异性,阐明视力障碍与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相关性,提示TCD在眼科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秀成;周明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超诊断胃癌双侧卵巢转移1例

    患者女,35岁.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患者曾于2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彩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宫内膜模糊不清楚.

    作者:汤英;王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两种频率探头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临床疑似阑尾炎者进行腹部扫查,利用3.5 MHz凸阵探头和7.5 MHz及10 MHz高频探头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86例急性阑尾炎中,高频线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大网膜移位及阑尾粪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47%、79.61%和87.18%,明显高于普通凸阵探头的78.49%、53.40%和64.10%.两者联合应用后对阑尾炎、大网膜移位和阑尾粪石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检出率分别为97.85%、91.26%和91.72%.结论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作者:扈长旭;王爱秋;卜凡堂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卵巢冠囊肿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以腹部及阴道彩超诊断的38例卵巢冠囊肿均经腹腔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卵巢冠囊肿,其中声像图可分为三种类型:1.单房性囊壁光滑型30例占83.3%(30/38);2.单房性囊壁增厚型6例占16.7%(6/38);3.多房性图表现,超声检查对其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羚;刘太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应用普通凸阵探头引导行PTCD术.结果 11例共行13次PTCD,其中1例行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失败而改行右前支穿刺,其余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手术成功率达92.3%(12/13).术后观察黄疸明显减退者7例(63.6%),轻度减退者4例(36.4%).结论普通凸阵探头引导下PTCD术操作方便,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良西;胡向东;张义胜;赵国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晚孕脐带绕颈者与未绕颈者脐血流情况.结果晚孕脐带未绕颈者或绕颈过松者脐动脉阻力指数(RI)、大收缩期流速/舒末流速(A/B)值无明显变化.晚孕脐带绕颈中绕颈过紧者脐动脉RI、A/B值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诊断脐带绕颈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月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早期阴道出血326例的分析

    孕早期阴道出血临床多见,原因复杂,临床医师仅凭临床表现,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张玉华;吴荣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化疗前后的超声显像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患者在化疗前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36例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7例)进行化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化疗前86.1%病例有脾脏肿大,所有病例脾内均有低回声病灶.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结节型;2.弥漫粟粒型;3.巨块型.本组以结节型多见,占69.4%.化疗后超声复查,大多数病例脾脏缩小,脾内浸润病灶消失.结论超声显像对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化疗前的诊断和化疗后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无创的简便方法.

    作者:曾辉;操隆辉;周建华;陈孝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脉导管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在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在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800例孕11~14周随诊的单胎孕妇胎儿的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对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的胎儿分别于孕18~20周和孕22~24周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余孕妇则于孕18~24周行一次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正常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频谱为心室收缩期波峰(S)、心室舒张期波峰.(D)和心房收缩期波谷(A)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均为前向血流;2.2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18例静脉导管的A波出现反转,2例出现A波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3.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在孕早期(11~14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3.2%,阳性预测值为13.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3%.结论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可作为孕早期(11~14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一个筛查指标.

    作者:薛敏;鲁树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对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8例均行超声及生化检查,并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28例FNH中共有30个病灶,超声全部检出.二维超声多表现为低或稍低回声(83%),多发生于近肝缘处(79%);13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频谱者占69%,呈轮辐状血流信号者占23%.生化检查发现所有病例AFP均阴性.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AFP阴性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隆忠;陈孝岳;李安华;裴小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对宫内胎物残留漏、误诊的原因分析

    自2001年元月~2002年元月,我院对产后或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怀疑宫内胎物残留的患者117例,经超声检查后行诊刮或清宫术,经病理证实,有胎物残留者107例,宫内积血或坏死组织10例,其中超声误诊13例,漏诊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菊玲;李胜利;陈琮瑛;毕静茹;官勇;文华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显像在残余胆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残余胆囊的声像图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探讨超声对残余胆囊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Acuson 128 XP和Sinmens 450超声仪对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急性胆囊炎、粘连水肿严重者术后残余胆囊发生率较高,占76%;残余胆囊合并结石复发率极高,占88%.结论超声显像为临床预防、诊治残余胆囊提供参考信息和诊断依据,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冰;韩力群;李玉芳;张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监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方法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10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6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08例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60例,检出率55.6%;对照组中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15例,检出率18.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在高血压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芹;原新朋;张静;孙敬敏;吕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右室壁心肌运动的观察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 观察正常心脏右心室壁各壁段运动速度,以了解其运动特征,同时观察以右冠脉病变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右心室壁段运动速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正常对照组,18例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采用心尖四腔观,选取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后间隔右室面基底段、中段为取样点,对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正常组和冠心病组每个心动周期右室壁的运动频谱均包括收缩峰值速度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三个主要运动波、运动速度右室游离壁大于室间隔,同一室壁由基底段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冠心病组不论是游离壁还是后间隔,其基底段及中段S,E均小于正常组相对应壁段,S减小更为明显,而A在心尖段则无差异.结论正常心脏右室壁运动速度与左室相类似,存在不均一性,PW-DTI可以定量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确定其运动方向,并可用于评价冠心病右室壁的运动异常,为右心室心肌缺血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作者:王军;林斌;王凯华;季晓君;章耀;黄旭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胎盘巨大囊肿1例

    孕妇,30岁.孕39周住院待产.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9.8 cm,脊柱呈串珠状排列整齐,腹围38 cm,股骨长7.4 cm,胎心搏动好,150次/min,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II级,胎盘中部胎儿面可见一薄壁的囊性肿物向羊水内突起,大小约7 cm×8 cm,囊内透声好,其壁与胎盘羊膜面相连,壁光滑,规整(图1).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市,北京武警总医院例1,孕妇26岁.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无阴道出血,门诊做尿妊娠试验阳性,化验:血、尿常规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子宫饱满,宫腔内见大小为2.0 cm×1.5 cm的胎囊,其内可见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双附件区未见异常,超声提示:早孕、活胎.

    作者:刘凤照;王春霞;张保隆;周玉兰;黄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超对人工心脏起搏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目的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了心脏起搏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评价不同起搏模式血液动力学效应.方法对32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M型、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心室按需起搏(VVI)不伴室房逆传(A组)和伴室房逆传(B组)及房室顺序起搏(AVP)(C组)的左心结构、左室的泵血功能、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1.心室起搏(VP)不伴室房逆传和房室顺序起搏(AVP)组起搏后的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P<0.05〉,而VP伴室房逆传组则CO增加不明显(P>0.05).心搏量(SV)各组均呈下降趋势,VP伴室房逆传者下降更明显.但起搏后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 VP后左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受损,而AVP后主要损害左室的舒张功能,对左室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3.VP伴室房逆传者,起搏后血液动力学效应在三组间差.结论无论VP还是AVP起搏后由于心率的增加均可使CO增加,但对左室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VP伴室房逆传者为明显,AVP损害程度三组间轻.因此,AVP也并非真正的生理起搏器.临床上提倡埋植更接进生理状态的起搏器(多部位心脏起搏),以保持良好的心功能状态.

    作者:谢玉环;于赛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外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

    患儿男,3岁.主诉尿黄10d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大.

    作者:韩志钧;闫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相关血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方法对30例31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 30例31只眼患者均测不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红色血流柱,血流频谱消失,28例28只眼,眼动脉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内,2例3只眼,眼动脉未见明显的红色血流柱,血流频谱消失,5例颈动脉及颈内动脉未见明显异常,23例颈动脉及颈内动脉可见动脉内膜增厚,2例可见颈动脉或颈内动脉大的斑块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辅助临床诊断.

    作者:刘庆华;刘彦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为探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对我院收治的8例上述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 8例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7.25±9.60)岁.使用东芝6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6.0 MHz,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检查.结果 8例穿孔患者胆囊壁连续性中断,缺损大小在0.2 cm~1.1 cm不等,其周围可见局限性积液,范围在0.8 cm×0.9 cm~5.1 cm×3.4 cm.囊内均可见结石影像,1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另1例合并胆总管肿瘤.8例患者胆囊腔内均可见密集点状回声,为淤积的胆汁影像.穿孔的部位:1例位于胆囊底部,3例位于体部,4例位于颈部.结论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病例中,应用超声全面细致地检查不仅可直观迅速地明确有无穿孔、穿孔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积液的情况,可动态观察,对疗效评估并适时调整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房书芹;段天昱;郭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多囊肾2例

    例1,孕妇26岁,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无阴道出血,门诊做尿妊娠试验阳性,化验:血、尿常规正常.

    作者:井茹芳;李春伶;周红莉;董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