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金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乳腺癌患者应用CDFI观察肿块周缘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按照Adler对乳腺肿块血流半定量分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6%(31/35),误诊4例.结论:高频声像图对乳腺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声像图不典型时,结合CDFI及PD血流参数有助于诊断.
作者:黄欣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女,27岁.已婚,生育1男1女,大者5岁,小者1岁半,均顺产.自诉发现腹部包块5年.近2月余感腹胀,纳差,尿频,一直未诊治;5天前曾因早孕45天,而行人工流产术,具体过程不详.今早感腹痛、腹胀而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部明显膨隆,叩诊为浊音,移动性浊音(±),心肺(-)、肝、脾触诊不满意,妇科检查因流血未做.
作者:靳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孕妇,42岁,孕2产1.闭经32周,孕20周时曾在外院作胎儿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现来我院行孕期检查.超声所见:脐右上方探及胎头,头环显示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78 mm.脊柱呈两排串珠样排列,连续性好.胎心搏动可见,律齐,145次/分.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图见到:各心腔大小、形态正常,室间隔连续性好,各瓣膜结构未见异常,房间隔卵圆孔直径约5.5 mm大小,活瓣活动幅度大,开放时可达左房腔的1/2处(图1).
作者:石洪柱;冯丽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女,38岁.反复四肢麻痹4年、加重1年,前来就诊.临床表现:近4年来间歇性四肢麻痹伴口干、多饮,补充电解质后症状可以缓解;发病时血压升高,高达200/130 mmHg.化验提示:尿醛固酮40.2 nmol/L,血浆醛固酮633 pmol/L,血钾2.94 mmol/L,尿素氮3.7 mmol/L,肌酐96.7 mmol/L,尿pH 7.0.超声所见:于左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为2.0 cm×1.7 cm的边界清晰、类圆形的实性低回声团块,似有包膜,随呼吸与左肾同步移动.
作者:苏光明;徐天骄;夏隽;祝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女,33岁.因停经36周,下腹部疼痛10小时后入院.妇产科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宫高37 cm,腹围92 cm,胎儿单臀位,胎动慢、弱,宫口开大3 cm.临产前常规检查,超声所见:子宫内单胎妊娠,胎儿臀位,胎头双顶径7.7 cm,股骨长5.3 cm,颅内结构正常,脊柱排列整齐,骶尾部显示清晰,排列正常.
作者:唐爱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超声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用二维超声随机对孕12~41周妇女进行产前常规检查5 063例,对62例诊断为先天性胎儿畸形或主要畸形、合并畸形和其他异常进行分类统计观察,并进行产后尸检和新生儿检查对照分析.结果:主要畸形分类依次为:胎儿水肿、脑积水、无脑儿、脐疝、短肢畸形和头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合并畸形分类依次为:肠管扩张、窄胸、足内翻、囊性脊柱裂、脑膜膨出、单脐动脉、脐带囊肿、皮肤水肿;其他异常为:胎死宫内、胎盘增厚、羊水增多和羊水减少.产后所见:产前诊断的主要畸形与产后所见的主要畸形符合97%,产前诊断的合并畸形误诊率为7%、漏诊率为32%.结论:超声诊断基础是形态学的改变,形态改变大者产前诊断与产后符合率高,形态改变小者产前诊断与产后符合率低,绝大多数先天性胎儿畸形形态改变较大,并具有典型的异常声像图特征.因此,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但对一些小部位和形态改变较小的畸形,如并指(趾)、单纯性唇裂、外生殖器畸形和面部畸形等超声诊断技术尚待于提高.
作者:银云燕;银云琳;兰桂珍;谢楚军;韦滟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分型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42例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4%;声像图常见类型:弥漫型87例,占25%;局限型255例,占75%(其中前壁型 39例,后壁型167例;腺肌瘤型46例;宫颈型3例).结论:经阴道彩超的分型诊断有利于对子宫腺肌病超声特征的重新识别,提高诊断率.
作者:和朝平;吴梅;李向农;陈玉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宫内胎物残留的彩超诊断价值.方法:彩超检查33例宫内胎物残留患者,并与人工流产、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33例宫内胎物残留的彩超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彩超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伤,并可重复检查,应为首选方法.
作者:黄兵兵;李亮;杨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儿,女,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2天,尿呈鲜红色,5~6次/天,量中,约150 ml/次.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量如常;无颜面及四肢浮肿,无咳嗽、发热.查体:生命体征稳定,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3+,白细胞2+.
作者:邓劲松;王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女性,61岁.3年前体检、生化检验时发现血清钙增高为3.02 mmol/L (正常:2.10~2.70 mmol/L),血清磷降低为0.58 mmol/L(正常:0.83~1.48 mmol/L).两年前外出旅游,先后二次跌倒摔伤, X线摄片诊断为:骨质疏松及右前臂尺骨骨折、腰椎1压缩性骨折.
作者:鞠和;陈皓;林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孕妇,31岁,孕2产1,妊娠24周.因头痛及下肢浮肿我来院就诊.查体:BP 27/14 kPa,双下肢浮肿.
作者:田禾;王威;李培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者,女性,49岁.因腹部包块半年余,近日来包块明显膨隆、伴下腹部坠胀来院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尚好,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心肺(一).T36.5 ℃,P:84次/分,R:21次/分,BP:14/10 kPa.腹部膨隆,如孕8月余,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可触及大小约37 cm×36 cm×34 cm包块;质中,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受限.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患儿,男性,2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月余,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膀胱结石包裹;抗炎治疗20多天,血尿仍间断出现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少数.血常规:(一).
作者:李薇;高露露;叶红;贺照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总胆管结石B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法:对B超诊断的53例总胆管扩张及结石的声像图诊断结果,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对照.结果:B超检出的总胆管结石的敏感性69%,特异性91%,准确性74%.结论:B超诊断总胆管上段结石的符合率较高,对总胆管下段,特别是壶腹部结石易造成假阴性;B超与ERCP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作者:王卫民;李群;郭争捷;陈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分析误诊、漏诊原因,讨论不同阶段子宫肌瘤内部回声的多样性,提高子宫肌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比124 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子宫肌瘤检出符合率:非妊娠期为95.46%;妊娠中晚期为52.78%.肌瘤变性发生率:非妊娠期为23.86%;妊娠中晚期为44.44%.结论:非妊娠期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妊娠中晚期,非妊娠期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妊娠中晚期.
作者:赵素玲;于琳;周立峰;宗淑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析异位妊娠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漏诊原因.方法:采用日立EUB 305型、东芝SSA 340A超声诊断仪对20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0.39%,误诊18例,漏诊2例.误漏诊率为9.61%.结论:超声作为异位妊娠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声像图表现有交叉重叠现象,在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小心慎重.
作者:马小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孕妇,23岁,孕1产0.既往健康,夫妇无心脏病史,足月妊娠,要求B超检查.B超所见:胎头位于下腹部,BPD 9.9 cm,FL6.7 cm,脊柱排列规则;胎心增大,左心房宽0.9 cm,左心室宽2.9 cm,右心房宽1.2 cm,右心室宽1.3 cm,左心室内显示一个2.9 cm×2.7 cm×2.5 cm大的强回声团块,团块周边回声略低,随心室收缩上下活动(图1,图2),心率118~123次/分;胎盘位于宫底后壁,厚4.7 cm,羊水暗区大厚度5.5 cm.
作者:于茂新;蒋建辉;杨素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化疗的价值.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及10例原发性肝癌未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在HIFU及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性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治疗后门静脉癌栓缩小2例;无改变8例;1例发现因背肝血流致脾静脉内显示碘油;10例肝癌未合并癌栓患者肝内无新发病灶及远处转移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化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小玲;张欲晓;谢昭鹏;卢岷;冉海涛;朱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冠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冠脉血流及冠脉血流储备功能(CFR).方法:对全部受检者静脉注射潘生丁,分别测量静息状态(rest)及注射潘生丁后(PDM)冠脉血流频谱,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平均流速(MPV)、时间流速积分(DVI);用药后(应激状态)与用药前(静息状态)测值之比(D/R)(即CFR).结果:糖尿病组其冠脉血流及冠脉血流储备功能均较正常组减低,与正常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正常而CFR减低,可能是发生静息及劳力性心绞痛的主要机制.
作者:丁萍;徐晓文;童鸿;田家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中主动脉血流频谱峰值加速度(ACC)增加幅度预测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室壁功能的恢复.方法: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44例,CABG术前1周内接受DSE检查,术后3个月随诊检查.计算DSE前、后ACC增加幅度.结果:ACC增加幅度≥80% 对于CABG术后室壁功能恢复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75%.与二维超声心动图DSE的预测值相接近(87.5%,85.7%).结论:ACC增加幅度可能成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测室壁功能恢复的一项客观性强、简便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边红;胡大一;朱天刚;汤楚忠;梅运青;王国宏;时光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