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2006~2008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关恺珍;杨莹;黄舒雯

关键词:抗抑郁药, 用药频度, 用药金额,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限定日剂量(DDD值)排序的分析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常用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及DDDS均逐年提高.结论 非三环类抗抑郁药占主导地位,但价格低廉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仍被相当多患者接受,开发疗效肯定、价格适中、副作用小的抗抑郁新药将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日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药流通企业药品条形码使用浅析

    医药流通企业的内在能力体现在对医院客户需求的药品进行分拣的能力.由于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任何的分拣差错都会导致医院客户的重大医疗事件.因此如何利用企业的药品条形码技术与物流硬件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客户验收药品的效率,是医药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的方向.

    作者:梁智宇;李苗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对住院患者促凝血药物应用的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促凝血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本院2006~2007年促凝血药物的主要品种的销售金额及其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促凝血药物的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呈增长趋势.结论 促凝血药物品种日趋完善,临床应用比较合理.

    作者:张喜民;范叔清;肖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美伐他汀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美伐他汀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采用HB-5(30.0 m×0.32 mm×0.25 μm)硅胶键合毛细管柱;柱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5 min后,升至90℃,升温速率为2℃/min,保持0 min,升至160℃,升温速率为30℃/min,保持2 min;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器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氮气;流速:4 ml/min;分流比:1:10.结果 丙酮在15.8~79.0μg/ml、乙酸乙酯在18.0~90 μg/ml、甲苯在8.7~43.3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较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丙酮101.0%,相对标准偏差值(RSD)=1.6%;乙酸乙酯99.8%,RSD=1.0%.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控制美伐他汀中残留溶剂的可靠方法.

    作者:杨亚勇;黄炜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谈药品营销中的非语言沟通技巧

    随着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药品营销队伍日益壮大起来,医药代表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人们的概念中,医药代表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般包括熟悉产品,专业程度高,业务能力强,善于与客户打交道.医药代表在药品营销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药代表必须拥有的素质之一.

    作者:林宇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贫血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辛伐他汀及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炎症和贫血指标的影响,了解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贫血的作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透析患者中应用.方法 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42例稳定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PO治疗组(B组)20例及辛伐他汀+EPO联合治疗组(C组)22例.实验期间B组只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C组患者每天服用辛伐他汀,与rhEPO时间为2个月,分别在实验开始、结束时检测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及血脂浓度.结果 与A组相比,B、C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著升高,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改变,HB和HCT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组HB和HCT明显升高、CR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浓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HB和HCT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辛伐他汀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态优于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实现的.

    作者:罗群;郑丽容;刘华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尿浊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尿浊清(NZQ)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碳廓清法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测定NZQ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NZQ可增强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ZQ高剂量组的廓清指数(K)与吞噬系数α与模型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NZQ高剂量组溶血素生成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zQ可提高实验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李焕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944例老年人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莞地区944名社区非住院老年人群用药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东莞地区老年人患病率高,用药品种多,老年人药物认知度低.结论 健康用药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碧波;蔡国宁;谢家隆;巫培军;谭卓开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排毒清脂胶囊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排毒清脂胶囊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 排毒清脂胶囊给药剂量分别为0.35、1.05、3.15 g/kg时,连续静脉滴注给药90 d.结果 对大鼠的行为、外观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的重量比、肝脏和肾脏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该药长期服用较为安全,毒副作用不明显.

    作者:黄家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12月PIVAS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输液医嘱共2 529份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医嘱的审核和配制需关注载体选择、用量、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顺序、滴注速度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PIVAS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和药师的审核作用,促进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黎刚;郑师明;刘颂华;黄永英;陈锡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例剖宫产应用抗生素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抗生素应用现状,为规范抗生系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剖宫产手术病历.结果 共调查病历200份,抗生素使用率为100%,联合用药率为1.5%;抗生素使用前3位为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头孢替唑,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占67.5%;用药疗程<48 h占7.5%,<72 h占63.5%.结论 本院剖宫产抗生素应用在品种、疗程、联用等掌握较为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

    作者:黄培良;陈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对2006~2008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限定日剂量(DDD值)排序的分析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常用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及DDDS均逐年提高.结论 非三环类抗抑郁药占主导地位,但价格低廉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仍被相当多患者接受,开发疗效肯定、价格适中、副作用小的抗抑郁新药将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关恺珍;杨莹;黄舒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血流灌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E)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后,使用NE进行治疗,NE大泵注速率为0.01~0.1μg/(kg·min),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泵入NE的速度从0.01μg/(kg·min)开始,视血压情况逐渐调节药物输注量,直至平均动脉压(MAP)达到75 mmHg.在治疗前对所有休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Ⅲ)评分,记录其BP、HR变化及尿量、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尿白蛋白(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定量等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抗休克治疗前,所有患者BUN、CRE、尿ALB和β2-MG定量均异常升高.抗休克治疗开始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尿量(UO)、BUN和CRE、尿ALB和β2-MG定量逐步恢复.结论 低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改善肾脏血流灌注.

    作者:李江林;卢小虎;谢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加强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的思考

    本文浅析近几年发生的葛根素、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等中药注射剂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典型例子,从核查、标准、技术审评、再评价和说明书等方面思考如何加强中药注射剂注册管理.

    作者:赖育健;肖树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在血糖治疗基础上加上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19例在血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可保治疗.结果 对照组明显改善10.5%,总有效率52.6%,同时治疗组明显改善42.1%,总有效率89.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庆深;付伦姣;罗成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目的 制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辅料相容性研究和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优化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初步稳定性考查,认证处方组成的合理性.结果 相容性试验表明:乳糖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具有配伍禁忌;优化处方组成:主药苯磺酸左氨氯地平3.47 mg,微晶纤维素(MCC)70 mg,磷酸氢钙30 mg,淀粉30 mg,崩解剂交取聚乙烯吡轿咯烷酮(PVPP 8%),矫味剂阿斯巴甜5 mg.2.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水溶液制粒,硬脂酸镁1%.采用内外加崩解剂(内加4%,外加4%),片剂崩解效果好.佳崩解时间<85 s,10 min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P<0.05),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和室温留样6个月制剂质量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普通片,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唐开勇;郭晓静;周庆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吸湿性研究

    目的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吸湿性研究,测定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方法 将试药置于具有不同相对湿度干燥器内,测定不同时间的吸湿率,绘制吸湿平衡曲线图.结果 测得头孢硫脒、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呋辛钠的吸湿平衡时间为72 h,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31%、32%、75%、73%.结论 吸湿性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控制合理的相对湿度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丽梅;符玉洁;梁伟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骨友灵贴膏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骨友灵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颠茄流浸膏、马来酸氯苯那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樟脑的含量,色谱柱为聚乙二醇(PEG)-20 M毛细管柱(柱长30 m,内径0.32 min,膜厚度0.25 μm),程序升温.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颠茄流浸膏、马来酸氯苯那敏;气相色谱法测得樟脑在0.0803~6.4242μg/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7.60%.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骨友灵贴膏的质量.

    作者:罗双辉;徐志伟;冯婉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阿仑膦酸钠防治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

    1 成分福善美(Fosamax)是一种含氮原子的双膦酸盐,其化学成分是(4-氨基-1-羟基亚丁基)双膦酸单钠盐三水合物,通用名为阿仑膦酸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欧洲速递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证不符、配伍不合理、超剂量使用等多方面.结论 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以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今日药学杂志

今日药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广东省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