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的改进

张光辉

关键词:胆总管下段结石, 超声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 显示的方法, 应用价值, 力的作用, 胆系结石, 准确性, 临床
摘要:肝外胆管结石约占胆系结石的55%~86%,由于重力的作用结石往往位于胆总管的下段.本文旨在介绍一种使该处结石清晰显示的方法,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的改进

    肝外胆管结石约占胆系结石的55%~86%,由于重力的作用结石往往位于胆总管的下段.本文旨在介绍一种使该处结石清晰显示的方法,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光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误诊出血性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坏死1例

    患者,52岁,女性.主因左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无恶心,无尿急、尿频.查体:T 37度,R 22次/分,BP 15/10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平坦,下腹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阴道少量暗红色血,宫颈欠光滑,有明显举痛,子宫大小正常.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大小约6.5cm×4.4cm×4.2cm,近水平位,表面欠光滑,内部实质回声尚均匀,内膜隐约可见;宫体左侧可见4.5cm×4.0cm的不均质低回声包块,不规则,并于子宫前方可见大小约5.7cm×3.2cm×2.0cm的腊肠样液性包块,壁厚,轮廓尚清,与宫体粘连;左侧卵巢显示不清,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液性包块周围可见大深度约0.6cm的液性暗区(彩图23见Ⅵ页).超声诊断:1.左附件区囊性包块,性质待查;2.盆腔少量积液.住院手术所见: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无异常,左侧卵巢正常,左侧输卵管增粗,呈肾形,直径约0.4cm,暗红色,与子宫粘连,分离粘连,切除部分左侧输卵管.病理诊断:出血性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缺血坏死,术后抗炎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魏丽艳;姜淑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颏下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男性,18岁.因两周来颏部无痛性肿物就诊.肿物系偶然发现,无不适,无快速增长史,发病后无发烧,无体重减轻.未做任何治疗.检查:颏下可触及5cm×4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韧,可移动,无粘连,无压痛,无波动感.超声检查所见:颏下部皮肤线以下探及一约5.0cm×4.8cm肿物,肿物内回声呈不清晰、欠均匀的网状结构,间杂有规律的平行线状较强回声.近场肿物内可见类圆形或梭形偏强回声团块与不规则低回声区.提示:颏下实性肿物.性质建议进一步检查.手术所见:肿物约4cm×4cm,囊性,囊肿壁厚,囊内填充棕灰色豆腐渣样物质.病理报告:表皮样囊肿.

    作者:刘淑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膀胱多发憩室并膀胱肿瘤1例

    患者,男,5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排尿不畅三十年以上,经外院诊断为膀胱结石,行膀胱取石术二次后,大一结石约鸡蛋大小,现再次复发症状如前,来我院就诊.尿常规WBC:500CEL/UL,BLD:+125CEL/UL,PRO:+21.0G/L.

    作者:吴爱花;陈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室间膈膜部瘤的初步价值

    目的:观察室间膈膜部瘤的形成对室间膈自然闭合的价值.方法:采用HP-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像仪对患有室间膈缺损(VSD)的8例室间膈膜部瘤(VAS)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2~7年后,除2例室间膈膜部瘤尚有小开口外,其余6例均自然闭合.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室间膈膜部瘤的诊断简便可靠.结论:室间膈膜部瘤的形成大大提高了VSD的自然闭合可能性.

    作者:范正俊;孙荣艳;丁绍平;陈玲;侯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在诊断糖尿病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这一无创性的技术,探讨其诊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价值.方法:30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检查其颈动脉、股动脉、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有无狭窄、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提高,血管内径较对照组减少,内中膜较对照组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同龄人增高;彩超在诊断糖尿病动脉硬化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蒋云山;陈伍英;张富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肠系膜纤维瘤合并感染自发穿孔1例

    患者,男性,46岁.突发性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发热6小时来诊.患者一年前摸上腹有拳头大活动性包块,近半年发现渐增大如儿头大,未诊治.半年前患脑梗塞,遗留右侧肢体轻度瘫痪.查体:T:37.8℃,BP:14/12kPa,P:120次/分,R:20次/分,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腹部隆起,全腹压痛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上腹触及10.0cm×8.0cm大包块,边光滑整齐,质硬、活动度大.移动性浊音(+)、腰大肌试验(-).实验室检验:WBC 12.9×109/L、中性71%.右下腹穿出2ml灰黄色微混脓液,送检报告有蛋白(+),RBC(+),WBC0.5×109/L.

    作者:顾育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胎儿尿道闭锁1例

    孕妇,25岁.孕2产0,停经25周,二周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异常膨大,体重增加迅速,来医院就诊.产检:宫高35cm,腹围101cm,胎心规律,心率140次/分.拟诊:胎儿大于妊娠月份.申请B超检查.

    作者:李晨;杨德民;徐巧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1例

    患者,女性,14岁.以间歇性右上腹痛,伴恶心,纳差4年余收住院.

    作者:达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早产预测——超声指标的研究

    目的:前瞻性研究超声预测早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孕龄20~37周孕妇386例,孕期内常规行会阴超声检查,以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为检查指标,根据孕妇的分娩结局分为3组:①正常组328例;②自然早产组31例;③先兆早产组27例,研究两项指标与早产发生的关系.结果:1.正常组平均宫颈长度3.67±0.72cm,平均宫颈指数0.37±0.27;早产组平均宫颈长度2.64±0.80cm,平均宫颈指数0.82±0.55,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先兆早产组平均宫颈长度3.36±0.89cm,P<0.05,平均宫颈指数0.44±0.38,P>0.05,提示先兆早产以宫颈长度改变为主.2.宫颈长度与早产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r=-0.96,宫颈指数与早产呈正相关关系,r=0.93.结论: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可作为预测早产的可行性指标,预测早产的警界值为宫颈长度≤3.0cm,宫颈指数≥0.5,预测早产的危险值为宫颈长度≤2.5cm,宫颈指数≥0.8.

    作者:张志华;朱国平;张伟玲;黄艳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脾脏肿瘤22例分析

    目的:评价脾脏实质性肿瘤的彩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脾脏实质性肿瘤彩超检查结果.结果:22例脾脏实质性肿瘤中16例为淋巴瘤,多为结节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彩超对脾脏实质性肿块检查时,应首先考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作者:杨光;牛思东;刘波;徐文林;关宏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实时超声诊断脾破裂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对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了经手术证实的36例应用实时超声诊断脾破裂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与手术诊断符合率97%(35/36),误诊率3%(1/36).36例中脾包膜下血肿5例,脾实质血肿9例,脾真性破裂22例.结论:超声对脾破裂有其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胡莹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胎儿腹裂合并肝脏外翻畸形1例

    孕妇,27岁,孕24周.常规行超声检查:宫内见一胎儿回声,双顶径6.0cm,胎心率146次/分,脊柱排列整齐,四肢齐全,胎动正常,胎盘功能0级,位于子宫后壁,大羊水深度4.5cm.胎儿腹部纵切面可见胎儿腹壁回声缺如2.5cm,于缺损处见4.8cm×4.7cm的类圆形实性膨出物,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其下方见脐带回声.胎儿腹腔内见小片不规则液性暗区与羊水暗区相交通.CDFI:膨出物内部血流与脐带及胎儿心脏血流相交通.超声诊断:1.宫内中妊,单活胎;2.胎儿腹裂合并肝脏外翻畸形(图1).次日引产后证实超声诊断.

    作者:邓祥粉;杨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误诊巨大宫颈肌瘤粘液样变1例

    患者,女性,49岁.半年前发现下腹部硬性包块,近期增大来我院就诊.超声所见:子宫位置明显抬高,子宫在脐与剑突之间腹腔内横向排列,后壁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相邻.子宫大小8.3cm×3.4cm,形态正常,内膜线居中,子宫内膜厚0.8cm,宫腔内见节育器回声,位置佳.宫颈段可显示,回声未见异常.子宫颈下后方,小腹及盆腔内见一个巨大的以实质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包块,包块大小为25cm×20cm×10cm,边界清,包膜完整且较光滑,肿物实质内光点粗细不等,分布不均匀,后方回声不衰减,中心部出现低回声区和不规整的液性暗区(图1).彩色多普勒检测肿物实质内见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血流速在25~40cm/s,PI:1.6.双侧附件显示不清.超声诊断:下腹部巨大占位性病变,卵巢瘤?手术所见:子宫位置高,子宫体稍大,子宫颈下段见起始于宫颈下后壁的巨大肿物,肿物大小25cm×18cm×12cm,质硬,表面光滑,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切除肿物重量2200g,子宫颈管位于肿物前壁,长20cm(彩图21见Ⅵ页).病理诊断:宫颈平滑肌瘤粘液样变性.

    作者:太明子;颜祥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巨大含气肝脓肿1例

    患者,女性,52岁,汉族.自2001年7月以来间歇性发热,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钝痛.曾给予抗炎治疗.于2001年9月19日因发热,右上腹痛入我院.查体:T40℃,HR 90次/分,Bp:120/80mmHg,肝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Hb:118g/L,WBC:11.2×109/L,分类:N:0.84,L:0.16.超声所见:肝左叶厚6.5cm,右叶大斜径15.2cm,肝右叶内可见大小约12cm×9cm强回声区,显示为弧形强光带,边缘不光滑,后方声影混浊,无法窥其全貌,连续扫查有球形感(图1).取头低足高位时,该病灶底部可见液性暗区,内有光点,坐位该暗区消失,胰、脾及胸腔均未见异常声像图,超声诊断:肝脓肿.X线示:右上腹肝区可见11cm×10cm巨大含气空腔,内可见一小液平面.患者住院手术治疗,经腹腔切开引流,术后诊断:肝脓肿.

    作者:邵平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肺吸虫皮下包块声像图表现1例

    患儿,男,5岁.因转移性胸腹部皮下包块1+月入院.包块初位于右肋间皮下,不久即向右上腹皮下转移.查体:见右上腹局部皮肤略隆起,触及一大小约3.5cm×3.0cm的实性肿块,边界较清,质中,无波动感,无明显压痛.既往有生吃石蟹病史.

    作者:熊联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药物引产致子宫不全破裂1例

    患者,女性,30岁.以闭经32周,腹痛6小时,阴道出血3小时主诉入院.入院2日前在外院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宫高27cm,腹围92cm,胎心未闻及,左侧腹部压痛明显,有拘胀感.超声所见:单胎,宫内妊娠,双顶径约7.0cm,羊水适量,胎心搏动消失,胎儿胸腹部及肢体表面呈双层回声.宫体左侧壁可见6.0cm×5.0cm×5.0cm大小之异常回声区,向外凸起,内为杂乱低回声,分布不均,其外侧子宫浆膜层连续完整,内侧子宫壁正常结构消失(图1).超声诊断:1.胎死宫内;2.子宫不全破裂.

    作者:宋曙光;张天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左室粘液瘤2例

    例1,患者,女,50岁,维吾尔族.间断性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一年半,胸闷、心慌、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6个月,加重一周来就诊.查体:血压110/8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104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提示:双室肥大.X线:右上继发性肺结核、肺心病可能伴肺淤血.超声检查:应用SSA-22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主要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等切面观,于左室心尖部处可见24mm×27mm(图1)的略强实性回声团块,边界清、无蒂,附着于左室心尖内膜,随心脏舒缩微微摆动;各瓣膜形态及启闭未见异常;房室间隔回声连续性好,心包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双心室增大,以左室明显,左室粘液瘤,心功能减低.

    作者:郭宇兰;温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腹膜后隐睾1例

    患者,男,7岁.因隐睾曾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两次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现来我院复诊.查体:双侧阴囊内空虚,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临床拟诊为隐睾.B超检查:应用HP-8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MHz.双侧阴囊内空虚,未探及睾丸回声反射;于下腹部超声多切面探查,在膀胱后上方两侧分别探及一异常低回声,大小分别为:左侧2.58cm×1.34cm,右侧3.04cm×1.28cm,形状呈椭圆形,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规整,外周有一层致密的纤维包膜包绕,内部呈均质性低回声,后方未见明显回声增强(彩图16见Ⅴ页).B超诊断: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腹膜后隐睾;后经手术证实.

    作者:余波;刘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脐带血肿并水肿1例

    孕妇,农民,年龄25岁.G1P0,妊娠5个月,来我院做常规检查.腹部膨隆大于正常孕龄,临床疑羊水过多,双胎.超声所见:宫内双胎,羊水过多,深度17cm.依次对胎儿各个部位进行常规检查,发现一胎儿胎心搏动微弱,心率100~110次/分,同时见脐带增粗,内呈实性弱回声光点.近脐约1cm处,其内见一1.7cm×1.1cm之实性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图1),2小时后,该胎儿死亡.超声诊断:1.脐带血肿并水肿,羊水过多;2.宫内双胎,一胎死亡.遂安排孕妇住院.引产后见脐带近脐处一血肿,脐带高度水肿.并剪去局部脐带送病理证实为脐带血肿并水肿.

    作者:张志隽;王子峰;孙云鹏;钟秋云;冀福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