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1996年与2001年口服降糖药应用对比分析

戴海斌;龚瑛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 用药金额, 用药频度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1996年与2001年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方法对我院1996年与2001年的住院糖尿病人及用药情况,对其主要品种、数量、金额、总用药频率(DDDs)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1年与1996年相比,我院Ⅱ型糖尿病住院人数增长了112.2%;与此同时,DDDs增长了118.3%,而口服降糖药的年用药金额却增长了2.66倍;在前6个DDDs中,格列苯脲与格列齐特有所下降,而格列吡嗪与阿卡波糖是增长快的2个品种.结论用DDDs统计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双胍类仍是当前主要的口服降糖药,但一些高效、安全的降糖药越来越受医生的欢迎.
今日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药物咨询,促进药学服务

    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日益增加,提高医院药学服务势所必然.我科根据自身人员、硬件情况和临床实际需要逐渐开展医院药学工作,成立临床用药咨询窗口,并引进了目前新的计算机PASS临床用药咨询系统,加入药物使用互联网为医生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作者:杨辉;林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广东省执业药师执业单位信息(四)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正交试验对川芎提取工艺的筛选研究

    目的对川芎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指标,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川芎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结果用10倍量75%的乙醇在60℃时热浸提取3 h的方法提取川芎中的阿魏酸,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结论该优化工艺阿魏酸得率较高,稳定性好,适合于工业生产.

    作者:刘旭;杨雪梅;徐江平;李琳;朱柏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洛赛克、西米替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洛赛克、西米替丁分别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将126例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泮托拉唑组(P组)40例、洛赛克组(L组)42例、西米替丁(C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再加用其他的止血药物,仅分别加用泮托拉唑、洛赛克、西米替丁,观察其止血情况.结果P组有效率为90%,L组有效率为88.1%,C组有效率为68.2%.P组与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和L组分别与C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洛赛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西米替丁相比均有显著疗效,而泮托拉唑与洛赛克相比无显著差异,泮托拉唑为国产药,相对廉价,值得推广.

    作者:张谦;周厚荣;任亦频;刘兰;王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试论医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目的探讨当前形势下,医药生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方法从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说起,强调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极端重要性.结果与结论要想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有为本的指导思想,搞好人才引进,同时做好人才培养,以政策、事业和感情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作者:丁德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征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穿心莲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十年来穿心莲及其制剂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现代分析仪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徐志勇;刘启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四环素软膏薄层色谱鉴别法的改进

    目的对四环素软膏薄层色谱鉴别法进行改进.方法用0.1 mol/L盐酸液,水浴加温提取,冷却后直接点样.结果避免了盐酸四环素在加热蒸干过程产生降解产物对鉴别结果的影响.结论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莫金娜;李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盐酸曲普利啶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盐酸曲普利啶3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 CN柱,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铵溶液-三乙胺(30:70: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7nm,外标法计算.结果线性范围分别是磷酸可待因125~1 000μg/ml,r=0.9999,盐酸麻黄碱75~600μg/ml,r=0.9996;盐酸曲普利啶18~140 μg/ml,r=0.9997.回收率分别为磷酸可待因99.9%、盐酸麻黄碱99.7%、盐酸曲普利啶100.3%.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辅料无干扰,快速,简便,适合于该制剂3组分的同时测定.

    作者:黄伟明;张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L-天冬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L-天冬酰胺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作者对L-天冬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工艺、与ALL的治疗、酶的修饰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吴晓英;吴振强;林影;夏枫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罗红霉素的工艺研究

    研究了以红霉素肟为原料通过醚化来制备罗红霉素的两种工艺(Ⅰ,Ⅱ).工艺Ⅰ是相转移反应,工艺Ⅱ是非水反应,反应所生成的罗红霉素的收率分别为75%和90.2%.

    作者:覃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李国桥

    李国桥教授,男,1936年生,广东南海市人,1955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学分会常委,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疟疾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卫生部第一、二届药品审计委员会委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我院1996年与2001年口服降糖药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1996年与2001年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方法对我院1996年与2001年的住院糖尿病人及用药情况,对其主要品种、数量、金额、总用药频率(DDDs)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1年与1996年相比,我院Ⅱ型糖尿病住院人数增长了112.2%;与此同时,DDDs增长了118.3%,而口服降糖药的年用药金额却增长了2.66倍;在前6个DDDs中,格列苯脲与格列齐特有所下降,而格列吡嗪与阿卡波糖是增长快的2个品种.结论用DDDs统计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双胍类仍是当前主要的口服降糖药,但一些高效、安全的降糖药越来越受医生的欢迎.

    作者:戴海斌;龚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病人的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分析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病人的结果中,位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有152例(占66.38%),低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有53例(占23.14%),高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有24例(占10.48%).结论地高辛吸收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肖正儒;李爱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004年广东省药师新春联谊会在广州举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三)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广东药学》稿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第三届《广东药学》杂志编委会编委名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科门诊调剂工作中的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的定义就是为得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佳结果而向患者提供直接的和负责任的药物的有关服势[1],也就是说药师通过提供直接的和负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是药学服务在医院的药学实践中的体现.

    作者:何迅如;何艳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利巴韦林注射液与3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目的考察利巴韦林注射液分别与鱼腥草、硫酸庆大霉素、柴胡等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6 h内利巴韦林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pH值、外观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利巴韦林与3种药物配伍后pH值、外观、含量及紫外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利巴韦林与3种药物配伍6 h内基本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作者:刘燕;甘柯林;慕容瑞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今日药学杂志

今日药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广东省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