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瑾;陈灿映
目的 探究产后出血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效果及该药物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凝血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78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出血量情况比较中,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PT、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同时改善患者凝血因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古新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雷替曲塞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某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62.22%,高于对照组的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且多为1~2级,可耐受.结论 雷替曲塞结合TACE术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利于肿瘤的控制,值得推广.
作者:李恒平;张晓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分析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属于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从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总结该药物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该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潘鹏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5例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患者选用雷尼替丁治疗,研究组62例患者选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嗳气、反酸及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伴发慢性胃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帮助患者快速控制症状,加速病灶恢复,且有一定用药安全性.
作者:周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对肝癌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诊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肝功能损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缓解率(ORR)为78.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减少肝功能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臧红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两种不同的侧卧位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8月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患者左侧卧或右侧卧位.试验组选择改良侧卧位,在传统侧卧位基础上将固定托手架改造为可升降的托手架.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受压迫情况,以及升高腰桥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皮肤受压迫率为10%,试验组为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腰桥后患者心率比升高腰桥前显著升高,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升高腰桥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改良侧卧位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传统侧卧位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付现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强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及用药分析的效果,分析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某院接受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5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于2017年1月1日前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共有300例,2017年1月1日后入院的患者28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观察期间实施规范化高危药品管理方案,比较管理前后问题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高危药品用药错误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管理前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而管理后高危药品使用问题较少;对照组用药错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严重于观察组.结论 加强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能够明显降低高危药品滥用错用的使用率,减少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改善疾病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孙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干预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PTB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对照研究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实施由药剂师主导的药学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掌握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培养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血糖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良好率为89.7%,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分别与对照组的70.7%、22.4%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PTB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开展药学干预有助于实现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杨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70例本地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管理,即自觉到内分泌专科门诊随访,研究组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总结两组患者差别化管理后各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饮食控制、正确用药、锻炼表现、血糖监测等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可收获满意效果,在改善患者各机体指标的同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吴正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中医学影响力的扩大,中药治疗各种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阿胶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药物,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为了更好地使用阿胶,提高阿胶使用的有效性,必须要对阿胶药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从阿胶的临床应用和阿胶的药理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邓一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和宫颈扩张球囊(COOK球囊)用于孕足月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孕妇引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使用地诺前列酮栓或COOK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1023例足月妊娠孕产妇(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临床资料,采用t、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并对促宫颈成熟率、中转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发生过频宫缩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地诺前列酮栓组与COOK球囊组在放药或放球囊至临产、总产程时间上比较,地诺前列酮栓组时间均明显短于球囊组[(7.4±0.9)hvs.(16.0±3.2)h,P<0.01;(8.3±1.0)hvs.(10.0±1.8)h,P<0.05].地诺前列酮栓组在中转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使用硫酸镁率上均明显高于COOK球囊组(P<0.05);COOK球囊组在阴道分娩率、人工破膜率、使用缩宫素率,绒毛膜羊膜炎上均明显高于地诺前列酮栓组(P<0.05);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率及引产失败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和COOK球囊对于宫颈评分<6分需引产终止妊娠的足月妊娠产妇均安全、有效.地诺前列酮栓起效快,产程时间短,但可能出现过强过频宫缩,甚至出现胎儿窘迫.COOK球囊作用温和,效果确切,但有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等风险.
作者:娄水平;李文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两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单独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0 h、24 h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可以使患者神经缺损状况得以改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艳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且治疗结果显著,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研发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激活及聚集过程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有效抑制血栓发生率.本文从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相关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及不稳定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应用三个方面对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辛克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同步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划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试验组采取同步放射治疗,常规组采取单纯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00%,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同步放射治疗相对于单纯放射治疗而言治疗效果更加突出,近期疗效更加显著,同时不会加强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作者:谢常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依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检出相对较重血管的狭窄程度,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111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出现运动中心电图上斜型ST段下降(>0.10 mV)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分为无狭窄(甲组,n=15)、0~50%(乙组,n=18)、51%~75%(丙组,n=26)、76%~100%(丁组,n=52),分析四组平板运动试验相关数据情况.结果 四组运动中上斜型ST段下降持续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恢复期伴ST段下降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两者存在相关性(P=0.013,P=0.314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心电图ST段下降明显,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辅助指标,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顾烽;孙立勤;符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枕后位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妇产科收治的160例枕后位孕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程体位干预同时配合给予视频宣教.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情况,根据观察指标评价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对枕后位孕产妇分娩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185.9±24.6)mL,对照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264.7±26.5)mL,观察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孕产妇的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枕后位产妇,在分娩时采取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可以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纪杰;苗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使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例患者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而观察组151例患者在进行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阿米替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67%,而观察组为96.6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多潘立酮.
作者:杨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西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某院医疗实践中,在实施合理使用药物管理前后,选取共92张西药处方进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其中干预前对照组46张处方,干预后的干预组46张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因素,并根据其中的不合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干预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率21.74%,明显较对照组86.9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疗实践中,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都需要严格遵循药物使用规则,且药剂师应加强对西药药品的监督与管理及处方审核,以提高西药临床用药合理性及用药安全性,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李风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采取全身麻醉手术的4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维持麻醉以舒芬太尼为主导的24例患者为试验组,而维持麻醉以芬太尼为主导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试验组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对照组应用吗啡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较短、自主呼吸时间明显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予以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也较好.
作者:徐镇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法),每组均为26例.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22/2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16/26),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血清白蛋白含量、AST、HA、CⅣ、LN、PC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LT、血清白蛋白含量、AST、HA、CⅣ、LN、PCⅢ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颇为理想.
作者:敖红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