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刘春永

关键词: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数发生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死亡率较高.伴随老龄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现越来越多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IFF的基本原则.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尽快恢复功能.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引流管致结回肠瘘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反复右下腹壁破溃、溢脓4个月,伴间歇性腹痛、腹胀,以阑尾术后引流管口感染收入院.4个月前外院因阑尾周围脓肿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引流量多,每日在100 ~ 50ml左右,为黄色絮状液;7天拔除引流管,半月后治愈出院.

    作者:林克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尼曼-匹克氏病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儿,女,6个月,因上腹部膨大3个月,2011年1月16日入院.3月前家长始见患儿上腹部膨大,到乡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肝肿大”,予保肝治疗无效,上腹膨隆进行性加重,并间有不规则发热,经消炎、对症治疗可退热.精神、食乳尚可.

    作者:容翠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水超滤浓输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腹胀减轻,尿量、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血浆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下降,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 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唐兰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CYP2E1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活性及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清蒸组、黑豆汁制首乌按蒸制时间分为A(8h)组、B组(16h)、C(32h)组,除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按每日生药量5∥kg给药,连续给药90d后处死,提取肝微粒体,通过测定苯胺羟化酶反映CYP2E1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 PCR)法测定大鼠肝CYP2E1基因mRNA在给药后的变化.结果 黑豆汁制首乌蒸制16h、32h的炮制品能显著提高大鼠肝微粒体CYP2E1的活性,清蒸及黑豆汁制首乌(8h)炮制品对其影响不明显;各给药组CYP2E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各给药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均能升高CYP2E1酶活性,而降低CYP2E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而且这种趋势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愈明显.

    作者:缪峰;卫培峰;张敏;吴婷;王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1],多为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气血逆乱,经络闭阻而致[2].急性期病情重,变化快,重者危及生命.在急性危险期过后,大部分患者仍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给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经济上精神上的负担.因此,加强辩证施护和早期采用康复措施,与抢救治疗同样十分重要.通过2005~2010年收治的40例中风病人,积极进行恢复期的辩证施护及早期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县级医院药品比例控制初探

    本文是我院开展控制药品比例工作情况,同时探讨县级医院药品比例多少为宜,为提高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医改,切实降低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县级医院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检查费和治疗费少,药品相对要多,我院针对县级医院特点,对药品种类进行合理安排,现作汇报.

    作者:李文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安达芬栓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几年,尖锐湿疣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尖锐湿疣发病率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尖锐湿疣的高复发率仍是目前尚存的问题.女性尖锐湿疣是由人乳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利于其生长、繁殖,形成外阴或阴道尖锐湿疣.但是,并非所有的外阴赘生物全为尖锐湿疣,所以临床的病理诊断均需严格掌握标准.我院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降低了复发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倡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青少年阅读笔记策略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使用做笔记的方法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知加工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了青少年笔记策略总体运用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笔记策略的总体差异、选择不同笔记策略的差异、及性别与年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旨在呼吁重视青少年笔记策略差异,培养青少年掌握记笔记技能,提高阅读效果.

    作者:赵敏;汪品淳;安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外科护理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前来外科求医的老年病人也日渐增多.由于老年人各个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加之大多数患有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所以手术危险性相对增加.为了确保老年人手术安全,临床上我们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分别给予了特别的护理,现将我们护理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粉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两院(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2月收治8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愈80例;中转手术4例,其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及再次肠梗阻,1例经过保守治疗而愈,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一般不发生肠绞窄,首选保守治疗,中转手术应慎重.

    作者:杨贵银;王玉考;范榕森;赏贵华;汤敬东;王昆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贯众的临床妙用经验

    贯众,味苦,性凉,归肝、脾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痒.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湿热疮毒、瘟疫壮热、痄腮肿痛等.我们用贯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慢性铅中毒、顽固性鼻衄、崩漏、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武强;张武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对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大56岁,小13岁,平均35.1岁.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车祸伤7例,机器挤压伤5例,烧伤1例,慢性溃疡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 ~ 14cm×20cm.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14例皮瓣经8个月~4年(平均2.6年)随访,均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12例皮瓣质量良好,踝关节功能良好,2例皮瓣弹性较差,踝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神经重建后可恢复部分感觉,手术切取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汪振;哈尔山;张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学俄语人名冠名术语的构成、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目的 研究医学俄语中人名冠名术语的分类、构成、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方法 搜集相关医学术语资料,将其系统化,通过语义分析,予以归纳.结果 医学俄语人名冠名术语可以划分为神话中的人物名称冠名术语和现实中的人物名称冠名术语两类.其构成方式主要为单词性术语(后缀法)和词组性术语(句法)两种.部分术语有被现代系统术语所代替的趋势,但大部分单词术语的词根部分已牢固地演变为术语成分,成为构成现代术语的能产词干.结论 人名冠名术语不仅有固定的构成模式,同时又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而且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科学的认知.

    作者:王红;李咏梅;朱研;何冰男;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体会

    颈髓损伤病人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极高,预后多数不佳..近年来,我院收治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8例,通过精心的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和应有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脊柱和股骨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值将74例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9例,骨量减小组25例,骨质疏松组30例,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骨转换标志物甲状旁腺素(PTH)、β胶原特殊序列(β -Crosslaps)、骨钙素(N-MID)、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 Vitamin D3)水平.结果 骨质疏松组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水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是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作者:童明宏;肖国平;丁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房颤抗栓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85例和华法林组5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阿司匹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但华法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两组(P<0.05).结论 对于房颤患者,不仅应积极进行栓塞的危险分层管理,还需进行出血的危险分层,权衡出血和栓塞的风险,把好抗栓治疗与预防出血的平衡,使患者大程度受益于抗栓治疗.

    作者:韩忠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首要的病因,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因此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早期识别,采取吞咽管理及康康复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吞咽的正常生理过程及神经支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病理机制.

    作者:卢士平;赵海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衰老与抗衰老中药研究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衰老的过程.人体衰老就是人体各系统整体性衰退的过程.本文从现代医学研究、自体免疫学说、内分泌学说及祖国医学等不同角度对造成衰老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与深思,并联系临床实验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及先人经验总结出若干对缓解人体衰老的中药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抗衰老机理.

    作者:高平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64例疗效观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 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原因不明隐匿发病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由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导致红细胞过度生成,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作者:王志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数发生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死亡率较高.伴随老龄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现越来越多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IFF的基本原则.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尽快恢复功能.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春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新医学杂志

中国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药学会 陕西省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