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颤抗栓治疗临床分析

韩忠芳

关键词:房颤, 阿司匹林, 华法林, 抗栓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85例和华法林组5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阿司匹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但华法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两组(P<0.05).结论 对于房颤患者,不仅应积极进行栓塞的危险分层管理,还需进行出血的危险分层,权衡出血和栓塞的风险,把好抗栓治疗与预防出血的平衡,使患者大程度受益于抗栓治疗.
中国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病综合治疗的探讨

    本文对脑血管病治疗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临床脑血管病治疗的体会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要树立整体观念,注意甘露醇的用药时机及用量,合理降压、合理补充电解质,把握溶栓和介入的适应证,纳洛酮应用的益处,以及脑血管病的营养支持、尽早康复治疗、全面的二级措施预防的重要性.以期降低致死、致残率.

    作者:王甫清;高峰;任现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舒筋消痛丸中红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目的 建立舒筋消痛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红花进行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能够检出舒筋消痛丸中的红花,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舒筋消痛丸的定性鉴别.

    作者:陈艳梅;刘传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腰腹部术后瘢痕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的体会

    瘢痕组织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的非健全组织,我科就2008 ~ 2010年治疗20例腹部术后瘢痕,采用中频多功能电脑,等幅中频电脑(音频)、超短波联合治疗术后瘢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瞿冬梅;司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宫颗粒对继发性闭经患者FSH、LH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益宫颗粒对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的影响及治疗继发性闭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3例有继发性闭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服用益宫颗粒1袋/d;对照组62例,服用戊酸雌二醇1 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1d,此后5~7d加醋酸甲羟孕酮10 mg,每日1次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SH、LH差值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宫颗粒可显著升高FSH、LH,对继发性闭经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郑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58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程序.方法 采取及时有效的降眼压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5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马莉莉;张静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状腺巨大肿瘤与颈总动脉粘连时手术入路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甲状腺巨大肿瘤摘除术中如何避免误伤颈总动脉及手术安全性分析.方法 熟悉甲状腺肿瘤与其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及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术者以左手食指尖摸及颈总动脉搏动后作为术中安全的导航系统,逐渐避开颈总动脉,小心谨慎的切割肿瘤与粘连的周围组织.结果 常规的甲状腺肿瘤手术方法一般不会误伤颈总动脉,只有较大瘤体向患侧颈外侵润扩展或与颈总动脉粘连时才有颈总动脉误伤的危险性.因此术中将部分颈总动脉清晰的解剖出来,切割才有安全性.结论 术中熟悉颈总动脉走向,并以术者左手食指尖自始至终、反复多次的摸及颈总动脉搏动并作为导航,才是巨大肿瘤摘除具有安全性,是目前国内比较首选的摘除方法.

    作者:杨成义;马渊平;马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对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大56岁,小13岁,平均35.1岁.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车祸伤7例,机器挤压伤5例,烧伤1例,慢性溃疡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 ~ 14cm×20cm.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14例皮瓣经8个月~4年(平均2.6年)随访,均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12例皮瓣质量良好,踝关节功能良好,2例皮瓣弹性较差,踝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神经重建后可恢复部分感觉,手术切取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汪振;哈尔山;张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64例的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包括输卵管、腹腔、卵巢、宫颈、子宫残角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随着先进设备仪器的引进,诊断技术水平大为提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且使受孕率大为降低.

    作者:张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8例异位妊娠误诊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进行的395例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5例输卵管妊娠误诊28例,发生率为7.6%.其中9例误诊为阑尾炎,占误诊的32%.8例月经不调占误诊的28%,7例流产占误诊的25%,其中3例再次被误诊为完全性流产占误诊的11%.4例子宫内膜炎占误诊的14%.结论 提高医师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认真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妇科专科的检查是降低误诊的关键.

    作者:万虹;王芳;张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2011年1月6日因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自行口服“胃药”(具体不详)未见好转,来本院就诊.门诊以“十二指肠溃疡”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14次/min,BP 14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彩超:肝胆胰脾双肾正常;血常规:白细胞6.5 × 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32g/L,血小板270×109/L,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考虑十二指肠溃疡.

    作者:师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尼曼-匹克氏病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儿,女,6个月,因上腹部膨大3个月,2011年1月16日入院.3月前家长始见患儿上腹部膨大,到乡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肝肿大”,予保肝治疗无效,上腹膨隆进行性加重,并间有不规则发热,经消炎、对症治疗可退热.精神、食乳尚可.

    作者:容翠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贯众的临床妙用经验

    贯众,味苦,性凉,归肝、脾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痒.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湿热疮毒、瘟疫壮热、痄腮肿痛等.我们用贯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慢性铅中毒、顽固性鼻衄、崩漏、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武强;张武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多卡因宫腔灌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孕6~9周自愿终止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初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80例为米非司酮联合利多卡因镇痛组.B组80例为单用利多卡因镇痛组.C组80例为观察组,术前、术中不用任何药物.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多卡因宫腔灌注是一种良好的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方法,该方法方便、安全、有效、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数发生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死亡率较高.伴随老龄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现越来越多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IFF的基本原则.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尽快恢复功能.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保守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春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两院(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2月收治8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愈80例;中转手术4例,其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及再次肠梗阻,1例经过保守治疗而愈,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一般不发生肠绞窄,首选保守治疗,中转手术应慎重.

    作者:杨贵银;王玉考;范榕森;赏贵华;汤敬东;王昆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引流管致结回肠瘘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反复右下腹壁破溃、溢脓4个月,伴间歇性腹痛、腹胀,以阑尾术后引流管口感染收入院.4个月前外院因阑尾周围脓肿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引流量多,每日在100 ~ 50ml左右,为黄色絮状液;7天拔除引流管,半月后治愈出院.

    作者:林克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安达芬栓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几年,尖锐湿疣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尖锐湿疣发病率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尖锐湿疣的高复发率仍是目前尚存的问题.女性尖锐湿疣是由人乳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变,为重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利于其生长、繁殖,形成外阴或阴道尖锐湿疣.但是,并非所有的外阴赘生物全为尖锐湿疣,所以临床的病理诊断均需严格掌握标准.我院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降低了复发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倡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术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呼吸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时早期成功气管捅管的重要性及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捅管术的必要性,以提高急救水平,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分析108例需行气管捅管患者在不同时问段捕管后效果比较.结果 3 min之内成功捕管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3 min~6 min捅管者.结论 急诊科护士对接诊的、需行气管捕管的各种危重患者及时实施气管捕管术,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气管捕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急诊科多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气道阻塞、窒息以及呼吸和循环衰竭的抢救及心肺复苏.

    作者:王玲;李素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天宗穴注射加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探讨天宗穴注射加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将笔者2002~2010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应用天宗穴注射加针刀治疗,对照组80例单用针刀治疗,观察治疗后颈肩部、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86%,对照组治愈率及显效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颈肩痛、上肢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天宗穴注射加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

    作者:王宏;蔡伟艳;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房颤抗栓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85例和华法林组5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阿司匹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但华法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两组(P<0.05).结论 对于房颤患者,不仅应积极进行栓塞的危险分层管理,还需进行出血的危险分层,权衡出血和栓塞的风险,把好抗栓治疗与预防出血的平衡,使患者大程度受益于抗栓治疗.

    作者:韩忠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新医学杂志

中国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药学会 陕西省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