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刘亮

关键词:抗菌药物, 急性胰腺炎, 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旨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用药频数(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DUI>1.0的药物有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洛美沙星与万古霉素。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使用多为头孢他啶,其次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使用少的为阿米卡星。结论抗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使用方面大部分合理,仍有部分在剂量、疗程和用药指征方面需进一步合理规范化。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旨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用药频数(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分析100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DUI>1.0的药物有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洛美沙星与万古霉素。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使用多为头孢他啶,其次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使用少的为阿米卡星。结论抗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使用方面大部分合理,仍有部分在剂量、疗程和用药指征方面需进一步合理规范化。

    作者:刘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国医药梦,向未来

    2013年,整个华夏大地四面“霾”伏,而当我们驻足2014年门槛,回望过去一年的中国医药行业,有惊喜,也有失望,而频频爆出的不和谐新闻更是让整个医药界笼罩在发展的迷雾之中。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应用于阑尾炎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阑尾炎手术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国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美国NCCN成人癌痛指南解读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NCCN指南中国版的引入使我们能有机会了解到目前国际癌症治疗的新进展,并将其及时用于临床实践,造福患者。

    作者:罗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36例异位妊娠,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图像为未破裂型、破裂型和流产型,未破裂型经阴道超声诊断优于经腹超声诊断。结论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的主要依据,联合尿妊娠试验阳性和(或)血β-HCG增高,可准确诊断。

    作者:周俊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护士3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理论考核合格率、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之中,能够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热情,激发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障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取得了患者、医生均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的1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对两组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使得患者的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陈慧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房管理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部门,门诊药房的主要功能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分析药房管理系统的现状和作用,并就如何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系统构建提出合理建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A组(治疗组78例)、B1组(对照1组78例)、B2组(对照2组8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各组患者给予治疗,对比每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A组患者高于B1组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冠脉综合征(急性)疾病概率方面,A1组患者低于B1组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终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确切。

    作者:徐代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降低吸毒人群AIDS感染率方面的应用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于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患者,目前我国采取的治疗方法是以药物和心理干预为主,但治疗效果不明显。通过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吸毒人群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结合吸毒人群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不仅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还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就循证护理对降低吸毒人群AIDS感染率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王玉霞;金美珍;莫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消化内科中存在的护理隐患及解决对策

    分析目前医院消化内科存在的护理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医院消化内科的安全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王秀英;徐凤梅;王敏芹;刘丽娜;张姗姗;李宝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参附黄蒲汤应用于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8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与观察组(采用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每组各有患者34例,观察两者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61.76%、总有效率97.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94%、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参附黄蒲汤应用于脾胃虚寒证胃痛的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张眉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总结耳鼻喉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患者依从性不够、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低、感染风险大、患者不熟悉诊疗流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如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向患者传达护理常识;优化门诊流程,制备应急预案;预防并控制好就诊区域的感染。

    作者:李玉红;徐凤梅;葛文艳;蒋欲晓;李淑丽;刘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成年与老年肾移植受者霉酚酸药代动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霉酚酸(MPA)在成年与老年肾移植受者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成年组和老年组共21名肾移植术受者术后多剂量口服霉酚酸酯(MMF)达稳态后血液中MPA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MPA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MPA达峰时间:成年(1.0±0.85)h,老年(1.38±1.02)h;峰浓度:成年(13.77±7.49)μg/mL,老年(9.80±6.46)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12 h:成年(35.41±20.26)μg/(mL·h),老年(21.62±8.15)μg/(mL·h)。成年组与老年组间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UC 0~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F在体内的吸收有明显的差异;老年人的MMF生物利用度显著低于成年人,服用MMF需要适当增加剂量或缩短用药间隔。

    作者:李夏寅;任斌;容颖慈;李敏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研究诊治的30例PV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效果和随访转归。结果此病多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62岁;有症状者73.3%,无症状者26.7%;早期多为心脑缺氧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而皮肤黏膜紫红(100%)、脾大(70%)等体征有更大的诊断提示作用;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90%,有较好诊断价值;在JAK抑制剂普及应用之前,静脉放血结合羟基脲、干扰素的传统治疗方法,仍然值得推荐,有效率达86.7%,治疗无效者血栓发生率较高(3/4)。结论中老年人就诊需注意到不同寻常的皮肤黏膜紫红、难以解释的脾大和红细胞增多,以减少误诊。推广骨髓活检、JAK2V617F突变等指标,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传统治疗手段,缓解症状,防止血栓,仍然行之有效。

    作者:杨尚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予纤维喉镜治疗,而试验组60例予支撑喉镜治疗。将疗效划分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支撑喉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雅红;李福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眩晕患者的诊治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探讨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74例急性眩晕患者,经过血液生化、心电图、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颈椎X线及头颅CT检查,以及耳科神内科会诊,明确眩晕病因。结果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占56.7%,耳源性眩晕者占21.6%,脑卒中者占16.2%。结论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作者:黄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伴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临床诊疗体会

    目的:提高临床对出现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患者可能伴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3年12月呼吸科ICU收治的6例胸部CT平扫见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伴发热、气促、低氧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6例患者确定均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其中5例HIV抗体检测阳性,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患者,6例患者经口服复方新诺明等治疗后均效果明显,其中2例支气管灌洗液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结论胸部影像见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患者可能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其中以艾滋病患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常见,建议对长期发热、咳嗽少痰、气促、胸部影像学呈弥漫性损害的患者将HIV抗体血清学检测作为就诊的常规检测指标,以提高HIV感染的诊断率。

    作者:徐新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麻醉中采用地佐辛的合适剂量。方法将所收治的64例PPH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A、B、C、D四组,分别为16例。各组使用地佐辛情况:A组:100μg/kg;B组:150μg/kg;C组:200μg/kg;D组:使用芬太尼2μg/kg。此外,分别给这四组采用2μg/mL异丙酚进行靶控持续输注。术中对患者置入扩肛器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监测,同时还需对患者苏醒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所发生的烦躁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中,C、D两组的镇痛效果与A、B两组进行比较,前两者明显优于后两者。此外,C组所发生的呼吸抑制几率明显要比D组低;并且术后,D组要求进行镇痛的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其他三组,但是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明显多于A、B、C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PPH麻醉中,采用200μg/kg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李井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疗效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铝碳酸镁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发现,两组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与对照组的94.1%和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常规制酸抗幽门螺杆菌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能够保证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复发率。

    作者:彭宗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