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闫莉莉

关键词:乳腺癌, 手术, 护理
摘要: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约为23/10万。乳癌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男性少见。现将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需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给予一般的护理措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髋关节的恢复,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21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防堵管的防范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堵管者与未堵管者的相应资料,总结堵管原因。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为8.57%,对照组堵管发生率为23.81%。观察组堵管率较对照组低(P<0.05);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液剂量不足、封管操作不当、输注营养液、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留置针在静脉中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结论:造成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原因较为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预防,以减少堵管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

    作者:唐桂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议运用多索茶碱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讨论运用多索茶碱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对其实施多索茶碱配合治疗,在治疗后观察患儿的肺功能、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运用多索茶碱来治疗小儿哮喘,显效的为37例,有效的为1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仅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结论:运用多索茶碱来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病程,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力;廖伟(通信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营养不良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肺康复治疗组。观察上述三组治疗方法对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影响。结果:治疗16周后,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的肺功能和6MWT较营养支持治疗组及肺康复治疗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组与肺康复治疗组,肺功能和6MWT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能改善稳定期COPD病人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都瑾;程相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探讨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为医院治疗尿道下裂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B、C、D组各15例,分别行MAGPI、Mathieu、Onlay和Snodgrass手术;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发现,全组60例患者中,共有52例治愈,治愈率达到86.7%;其中A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全组有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结论:临床在给予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术式进行治疗;并严格按照治疗原则、规范手术操作来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能力。

    作者:陆增祥;谢泽翌;李永;余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在医院供应室实行分班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位,它担负着全院的无菌器械、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和供应任务,随着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供应室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国家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也有了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应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预防与减少医院感染为核心的新型供应室。现就我院供应室分班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姜忠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护理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干预,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好转的有20例,20例患者仍需住院观察治疗,死亡10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一旦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精心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尤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DCA在降低不合格标本产生率中的运用

    PDCA循环法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是改善管理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一个循环过程结束又是新的循环开始,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过程。对于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成为下一个循环中应解决的目标,以求在新的PDCA循环中得到解决。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总结,不断发展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质量标准,使质量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循环后不断提高,使任何一项活动具有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作者:罗丹凤;蔡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低浓度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0.2%的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Ⅲ级,采用针中针法完成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4-6ml,术中连续监测 ECG、SPB、DPB、MAP 、HR、SPO2或有创监测 CVP。记录入室时、注药后5、10、15、30min 及出室时的相应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与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TURP,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可以安全的用于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作者:孟鑫;张昊梁;李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在难治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第2组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1组30例患者经BiPAP呼吸机治疗2小时后,患者明显好转,12例病人低氧血症不能纠正,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9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30.0%。第2组30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后,各项观察指标显著好转,5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16.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同时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通气方式。

    作者:贾小青;王渊;常晓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变应性鼻炎引起儿童慢性咳嗽3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方法:报告并分析我院诊治3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相应对应处理及合并症处理,症状好转。结果:通过复习变应性鼻炎的病因、诊断标准、合并症及治疗原则,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患儿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治愈,避免病情迁延慢性。

    作者:李国辉;敖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养血生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心生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及左室射学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分为TCM组(养心生脉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TCM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生脉颗粒。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LVEF。结果:两组患治疗前后者血浆NT-proBNP、LVEF、心衰症状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生脉颗粒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脏舒缩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

    作者:曹现霞;卢立桂;闵庆红;张叶梅;李竹林;赵玉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及血管病变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糖代谢状况及血管病变的内在关联。方法:本组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4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的腰围、体重逐渐增加,本文中IFG组与NGT组患者差异并不明显(P>0.05),而IFG组、NGT组与IGT组或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腰围与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几率明显高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有必要进行常规的糖耐量检测,要定期对自身的血脂、体质量指数、血尿酸、MA及hs-CRP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用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修正,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糖尿病,以降低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刘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探讨

    危重症哮喘属于哮喘病在急性发作期的一种严重的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哮喘持续发作在24小时以上,出现呼吸困难、不能说话等症状,给予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症状,可发生气道痰栓阻塞、呼吸肌衰竭等,危急到患者的生命。临床呼吸内科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本文现对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危重症哮喘提供参考。

    作者:邓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教,观察组的FBG、2hPG及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病情,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糖药物。

    作者:陈玉芳;麦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根据临床血清学和病理学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深部红斑狼疮(LEP)等类型。红斑狼疮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缓解和反复发作交替出现为特点。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大多数病人可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并可与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另外,病情控制好的女性患者还可结婚生子。因此本文将从中西医两方面来讲述红治斑狼疮的治疗,让更多的患者看到康复的曙光,增强对治疗红斑狼疮的信心。

    作者:杨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名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胃肠减压护理、灌肠护理、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丽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

    目的:对住院患儿的家属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秦卫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32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骨折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得到了较好的愈合,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98.48%)、功能完全恢复(100%)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策略可提高小儿骨折认识程度,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取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CU院内转运意识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

    ICU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变化快,需要及时完善各项检查和治疗,有部分检查、治疗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并且需进行特殊治疗时必须转运到其他科室接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CT 及磁共振检查等[1]。危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及时的主诉症状,常因诊断、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检查。但由于 ICU 患者本身疾病的危重,治疗护理措施的特殊性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病情变化、治疗中断、意外伤害、烦躁等情况[2]。为了保障ICU意识障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对入住我科的539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在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许媛;王淑君;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