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莉
目的:探讨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因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应用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进行治疗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一例子宫切除,随访至术后42d无一例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结论:改良宫腔纱条填塞加安列克用于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可靠,可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袁爱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营养不良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肺康复治疗组。观察上述三组治疗方法对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影响。结果:治疗16周后,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的肺功能和6MWT较营养支持治疗组及肺康复治疗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组与肺康复治疗组,肺功能和6MWT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能改善稳定期COPD病人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都瑾;程相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掌握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搞好预防保健工作。2013年6月,我们对体系内接受体检的干部567例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7例中,男526例,女41例;年龄在24~55岁。≤35岁者195例,36~40岁者241例,41~45岁者112例,≥46岁者19例。1.2检查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在指定时间,按照统一设计,同步完成各项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及胸片、心电图、腹部 B 超、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体检诊断标准依据总后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作者:王叙国;易文钦;缪汉韬;王淑琴;吴静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日益进步,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包含有视频音频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了我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本文便以此为大背景阐述了将3D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生理学教学的可能性、优势乃及某些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对于教学新方法的一种积极地探索。
作者:乔聪;姜宝华;吴文娇;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为快速、准确估算出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深度,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胰岛素注射深度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男女各200例。测定每位患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用皮下脂肪测量卡尺由专人测量400例成人糖尿病患者常用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通过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来确定不同部位胰岛素注射深度。结果:男女两组的皮肤脂肪厚度与体质量指数均存在直线相关。结论:成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深度与体重指数存在直线相关,根据身高、体重可以估算出其胰岛素皮下注射深度。
作者:苏美玲;陈素青;闫英;武明霞;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居新生儿住院首位,且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患儿居多。本病主要危害是引起核黄疸,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本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不明原因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是足月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12例。对照组选自与病例组同时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37例。详尽记录病例组出生季节、血型及两组新生儿生后是否接受正确喂养教育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季节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出生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患儿血型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B型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是否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患病的危险性是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1.948倍,说明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患儿患黄疸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马晓勇;郭志学;石红;何静;何情;钱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统计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AIDS、乙肝、丙肝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1]。因此,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实验室人员日常操作中的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意义重大。现结合实际工作对实验室人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危害以及防护进行探讨。
作者:岳献荣;孟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规范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质量标准,对供应中心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进行规范化。结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保证了无菌物品质量,满足了临床科室的治疗要求。结论: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海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可宁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实验组60例加以应用心可宁胶囊,对照组58例加以应用黄芪注射液。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AST、CK-MB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LDH、AST、CK-MB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86%,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给予心可宁胶囊治疗,可降低LDH、AST、CK-MB水平,疗效高,值得推广。
作者:魏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需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给予一般的护理措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髋关节的恢复,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91例患者均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同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丸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的预防。方法:全结肠切除、永久性回场造口术后1月后开始服用二十九味能消散,剂量为1.5g/次,口服,一日2次,疗程为12个月;之后,进行了三年随访观察,并将预防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病人的三年随访观察表明,无十二指肠及小肠息肉的复发,且无出现并发症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藏药二十九味能消散是一种有效的抗消化道息肉病预防藏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病人术后小肠息肉复发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加华;曾太乙亥;朱璞太;叶西多杰;多杰仁欠;多杰杨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需做手术患者99例,随机分为α组、β组、γ组,每组各33例,α组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β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γ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30min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OAAS评分与VAS评分,进而评价麻醉效果。结果:α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09%,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06%,γ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12%,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α组与β组的OAAS评分比γ组低,α组与β组的VAS评分比γ组高,α组与β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γ组,且止痛效果较好,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优于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更为安全稳定,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辛继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选取8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和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上述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19例和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2.1%;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26例和14例,治疗有效率为95.2%,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安小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进展,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表现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痰液量增加,呼吸困难,气道阻塞,通气受限,患者气急、有濒死感。有研究表明,俯卧位使肺部的功能性容积增加,横膈肌的运动改善,肺内分泌物易于清除以及血流灌注的重新分布,使得通气得到改善。呼吸肌是保证气体交换的动力泵,COPD 患者由于肺气肿等病理改变致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又由于气道狭窄、粘膜萎陷、分泌物增多积聚等致气道阻力增加,肺及胸廓的顺应性降低,需要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运用俯卧位和半卧位交替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使患者的SPO2上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莉;周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Ⅲ期压疮患者据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常规护理加敷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压疮常规护理,治疗观察时间为2周。结果:实验组压疮愈合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云南白药治疗压疮能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减少换药次数,缓解疼痛。
作者:温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结论: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因此,要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
作者:向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行西药常规治疗,丹参组52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注射用丹参治疗14d,观察10周内疗效。结果:丹参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UAP基础上加注射用丹参,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佳。
作者:宋树亮;郑金艳;邢翠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青霉素假阳性的原因,提出对策,做为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需要做青霉素皮试的150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5例是假阳性。结果:这25例假阳性是由于药物本身原因,操作不当和消毒液等因素所致。结论:临床护士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量排除导致假阳性的人为因素,才能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董群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整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SAH新生儿的CT诊断资料,分析总体的CT表现及不同分娩方式、Apgar评分、体重、有无窒息和有无缺血缺氧的出血位置分布情况。结果:CT检查显示出血部位及形态各不同,脑实质的密度均出现降低表现,而在纵裂池、直窦旁、环池、小脑幕缘、脑沟及鞍上池等部位出现密度增高影或铸型充填。其中直窦旁出血31例,小脑幕缘出血23例,脑沟出血12例,纵裂池、鞍上池及环池出血8例,天幕区出血3例。不同Apgar评分、有无早产、有无缺血缺氧与出血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用于新生儿SAH的诊断、位置判断,同时结合SAH的风险因素,可为早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