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

车兆梅

关键词:介入治疗, 心血管病,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100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心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精心护理组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50例常规护理组有13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0%;50例精心护理组有3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心护理能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米安色林致荨麻疹一例

    患者,男,19岁,未婚,高三学生。2010年11月份开始,家人发现其较以前少言少语,情绪低落,且常唉声叹气,也少与家人交流,经常抱怨自己没用,不够聪明,学东西慢,背课文背不过,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自卑明显,整日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学,被外人笑话等等情况,用过黛利新、百忧解间断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来病情加重,于2011年3月13日来本院门诊就诊。既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个性随和,少语,无家族史,门诊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自称:“对什么事也不感兴趣,且无快感,怕自己成为父母的累赘”,且早醒,食欲减退,自知力部分存在。诊断为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嘱其住院治疗,但患者家长以患者高考在即,拒绝住院治疗,要求门诊治疗。给予米安色林(30mg/片)15mg/qd。3月16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来诊检查发现患者颈、前胸、后背及双上肢皮肤有散在粉红色丘疹,形状不规则,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抓痕,立即让其到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给予临时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0mg及维生素C2.01、口服扑尔敏0.4mg/d抗过敏治疗,2d后皮疹见好转。3月19日,据病情,米安色林加量至30mg/d,患者又出现皮肤瘙痒,检查发现患者面部、前胸、后背及四肢均有粉红色丘疹,为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抓痕,较前次加重,考虑为米安色林致皮疹,故当日完全停用,并给予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0mg,1次/d,连续治疗3d,并口服扑尔敏0.4mg,tid,一周后皮疹消失。为治疗其抑郁症状,给予换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1周后加量至40mg/d,随访3个月未出现药物性皮疹。

    作者:胡晓红;王学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年龄35~74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0.9%,心衰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是,从临床实践来看,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随着非药物治疗手段的不断成熟,非药物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了突出的效果。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现状有一个较好的认识。

    作者:过高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5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作者:宁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低龄儿童厌学问题的实证性调查及对策分析

    厌学是影响低龄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找出影响低龄儿童厌学的根源,对南昌市三所中小学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9份,有效问卷353份,平均年龄10.2岁。调查表明,影响低龄儿童厌学的根源性因素包括儿童自身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教师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帮助低龄儿童克服厌学情绪的对策,包括家长要勇于承认自己教育上的失误、教师积极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工作、学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为低龄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作者:曾红;黄文庚;黎光明;刘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对212例要求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应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患者用药后的镇痛效果、子宫收缩、宫颈松弛、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等情况。结果:116例行麻醉人工流产术患者宫颈口松弛有效,扩宫顺利,镇痛效果均满意,子宫收缩好,术中出血少,无人流综合征发生。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290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影响其术后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结果:在29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经过护理人员的有效干序,术后48h泌乳量正常的占70.3%的比例,而术后72h泌乳量正常的占93.1%,产后纯母乳喂养的比例为96.6%。结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母乳喂养率、母乳质量等指标均有所改善。

    作者:张锦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呼伦贝尔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工作管理及措施

    精神疾病发病率与日俱增,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2013年1月--2013年10月,对大兴安岭地区13个旗市,进行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管理要求,大兴安岭地区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在管患者。

    作者:符徯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药理实验教学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新型人才的培育要求,本次中药药理教学改革主要突出设计性实验的中心位置。学生自己从查阅文献,到确定科研题目,然后总结进行实验,后讨论实验的过程。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让学生能够成为主动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创新精神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新型高素质的医学研究型人才。

    作者:林清;贾永森;喇孝瑾;马会霞;杨晓溪;孙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拟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用加味益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5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痊愈4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2%,平均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殷彩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在卵巢癌腹腔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腹腔留置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在卵巢癌腹腔灌注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随机将疑诊为卵巢癌并发出现大量腹水需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患者分为观察A组及对照A组,行全面分期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B组及对照B组,观察A组及B组均选择行腹腔留置双腔腹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组,对照A组及B组选择传统腹腔穿刺组。结果:观察A组在穿刺次数、腹水放出量、放腹水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率3个方面与对照A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在穿刺成功率及腹腔灌注化疗成功率3个方面与对照A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应意义(P>0.05)。观察B组在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腹腔灌注化疗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率4个方面与对照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留置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使患者避免了多次进行腹腔穿刺的痛苦,可多疗程使用,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曲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专项整治活动前后腹腔镜胆囊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数据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腹腔镜胆囊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趋势。方法:查阅2011年1-6月和2013年1-6月我院出院的腹腔镜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用药时机、用药疗程、选药合理性及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同期相比抗菌药物费用下降了30.22%;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由4.4天缩短到2.1天;抗菌药物使用由98.63%减少到31.93%;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77.38%增长到84.21%;给药时机合理率由6.71%增长到71.9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6.67%增长到72.27%。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疗程明显缩短,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贺彦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同时给予舒适护理,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家庭护理与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化疗,无死亡与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评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庆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空管药物治疗乳牙尖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空管药物治疗乳牙根尖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空管药物治疗52颗慢性根尖周炎的乳牙,治疗有效率达78.85%。结论:空管药物疗法治疗乳牙根尖周炎是可行、有效地根管治疗手段。

    作者:邹晓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独山县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独山县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适宜方法与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独山县2008-2012年18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年份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以来独山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2012年独山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76‰、11.64‰、15.08‰,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3.91%、51.11%、46.23%。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死于新生儿期、婴儿期所占的比例分别在73.13-90%、31.58-65.10%。死亡原因前5位顺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出生缺陷等其他新生儿疾病、意外。结论:①调查资料数据显示,近5年来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持稳步下降趋势,说明独山县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和县级产儿科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在妇幼卫生免费项目的推动下得到不断提高,各项保健措施有力,有效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②前四位死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出生缺陷等其他新生儿疾病,已经成为我县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死亡疾病由相对集中向分散转移,腹泻、营养不良疾病被早产/低体重、出生缺陷代替。③尽管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见参考文献[1]差距还很大。提示今后工作重点为加强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提高产儿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规范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强化考核机制;整合计生资源,推行免费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

    作者:余春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61例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蓝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黎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的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肺栓塞患者(A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血检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右心功能不全组 BNP 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可以反映APE患者的右心功能,有助于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作者:马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听力损失病人的听觉康复

    目的: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预防和治疗听力损失、使用助听器改善聆听的声学环境、充分发挥助听、学语设备的作用、清除或减轻沟通障碍、帮助患者建立自信、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回归社会。方法:对76例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根据个人需要验配助听器进行常规训练。结果:76例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通过佩戴助听器后21例言语识别率达到了90%以上、康复级别达到1级,47例言语识别率达到80~89%以上、康复级别达到2级,8例言语识别率达到70~79%、康复级别达到3级。结论:助听器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听力损失患者的听觉灵敏度和言语清晰度可以使听觉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保护残余听觉功能。

    作者:许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德城区2013年甲状腺癌发病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营养状况、医疗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尤其是近两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已经成为发病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郑颖;芦志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病发原因,并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内科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内科护理,以及及时有效地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展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管、支气管腔内痰液影的螺旋CT影像学分析

    痰液粘附在气管或支气管腔内壁或阻塞气管腔时,胸部CT扫描检查时常发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因经验不足,常常被误诊为气管内占位性病变。本文总结26例患者在气管或支气管腔内确诊为痰液影的螺旋CT检查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螺旋CT影像表现,总结经验,供同仁探讨。

    作者:黄军明;姚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