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成效分析

刘锋

关键词:麻醉方式, 剖宫产, 临床成效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成效。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84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情况。结果:经麻醉后发现,观察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方面要明显快于对照组,在Bromage评分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新生儿Apgar评分、NBNA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术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相对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而言,能够起到更有效的麻醉效果,并且起效时间较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防范于未然。结论: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做好晚期肿瘤患者的安全管理,可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满意度和对所患疾病的适应性,减少医疗纠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庄琳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分析引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通过分析引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曲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多媒体素材库建立的尝试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科学的日益进步,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包含有视频音频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了我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本文便以此为大背景阐述了将3D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生理学教学的可能性、优势乃及某些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对于教学新方法的一种积极地探索。

    作者:乔聪;姜宝华;吴文娇;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內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瘘的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血流量充足,保证了透析的充分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金芝;顾毅;关咏莲;蒋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根据临床血清学和病理学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深部红斑狼疮(LEP)等类型。红斑狼疮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缓解和反复发作交替出现为特点。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大多数病人可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并可与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另外,病情控制好的女性患者还可结婚生子。因此本文将从中西医两方面来讲述红治斑狼疮的治疗,让更多的患者看到康复的曙光,增强对治疗红斑狼疮的信心。

    作者:杨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名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胃肠减压护理、灌肠护理、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丽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采集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5.80%。同时保持血糖基本稳定,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有效合理的急诊护理干预的方法经临床研究可见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月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苏顺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的肺部疾患,是慢性呼吸道炎症,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充血、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管腔狭窄。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我科2012年5月-2013年3月采用优质整体护理措施对住院期间采用苏顺(硫酸特布他林)联合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叶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护理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针对患儿的情况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儿100组,针对患儿情况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因护理干预不当熬制肠穿孔等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清洁回流灌肠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应用进展

    1991年,Hara发明了囊袋赤道环,1995年,Cionni率先报道张力环的临床使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自此被时代赋予及其重要的功能,现就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历史、产生背景、作用机制、设计、分类等作一综述。

    作者:高先新;王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8例重症肺结核病人使用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重症肺结核病人由于病情的需要,需长期静脉使用药物。由于病情及血管的因素,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带来了困难。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而且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6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5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58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60例,感染率为16.76%;医院感染疾病类型为肺炎30例,泌尿道感染16例,败血症10例,皮肤感染4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者17例,占28.33%,≥7d者43例,占71.67%,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胎龄≦32周19例,占31.67%;﹥32周41例,占68.33%,早产儿胎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手指SPO2≦88%﹤均在住院7-10内发生感染;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9例存在混合感染情况。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45%,主要以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结论:早产儿感染的发生与胎龄、住院时间及手指SPO2有明显的相关性,需要加强多个环节中对早产儿的诊治与护理。

    作者:胡旭辉;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伴脐膨出1例报告

    患儿,男,1天又15小时,系G3P2孕39+1周,因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4h”于2012年5月20日剖宫产出。产重3800g,Apgar评分:9分-10分-10分,羊水清,量正常;胎盘、胎膜正常;脐带绕颈1周;无窒息抢救史。其母亲,25岁,服务员,2年前有一次人流史,系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产前监测肝功能正常,查TORCH示阴性。本次孕早期母亲有发热史,T39℃左右,曾服药治疗(具体不详),热退后未感不适;孕中期查彩超显示胎儿单脐动脉,但未至上级医院行进一步检查。父亲,29岁,送货员,体健。患儿有一姐,现6岁,已上学,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陈勇;蒋宇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危重症哮喘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使用时间(单日、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口头方式进行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比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护理15天,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P<0.05)。结论: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密切的护理配合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勤;吴惠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对50例脑性瘫痪伴尖足畸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按摩,推足按膝整足法,下肢牵张运动法;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应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疗法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的疗效显著。

    作者:赵鹏举;李恩耀;史华;郭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网络舆情监测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解网络舆情监测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实施网络舆情监测食品安全管理以来,对其应用的实践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作者:丰戆;周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苦参碱治疗102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0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常规治疗相同:休息、护肝、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利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苦参碱。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措施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及合理应用解毒剂、复能剂可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轻、中度中毒患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6.7%。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并分析讨论反跳死亡原因,以利今后的急救护理工作。

    作者:闫慧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常见的婴幼儿消化道畸形,其病理学基础是幽门肌特别是环肌肥厚使消化道梗阻。临床表现为剧烈频繁呕吐及腹部膨隆触及包块而就诊。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康利克;陈海宁;郑红雨;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安普贴薄膜预防癌痛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安普贴薄膜预防癌痛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癌痛压疮高危风险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在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使用安普贴薄膜。将两组的病例发生压疮的例次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Ⅰ期不可避免压疮8例,Ⅱ期压疮7例,而实验组2例高度水肿病人发生难免Ⅱ期压疮,加用安普贴薄膜在癌痛患者压疮预防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普贴薄膜应用晚期癌痛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程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