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霄凌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头晕、眼花、冷汗、打哈欠,少数患者无症状。严重者血压显著下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意识丧失。若不及时发现会导至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可通过控制超滤率和超滤量,改变透析模式,低温透析等方法予以预防和控制。
作者:娄新捷;刘亚东;曹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因阵发性腹痛、腹泻、恶心1天来诊。腹痛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加重,每次疼痛持续10-30min 不等,腹泻为黄色水样大便,无血便。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天前曾在路边小店第一次吃过大量海蟹,可能为不洁食物。患者平素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脐周及中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血常规:白细胞10.3×lo9/L,中性粒细胞72﹪,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检查:黄绿色,水样便,白细胞2~3/HP,隐血(±)。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吡哌酸2片,3次/日,颠茄片,10mg,3次/日。2天后腹痛没有缓解,再查腹部B超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3×109/L,中性粒细胞70﹪,查体发现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有大小不等的紫癜,呈红色,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双侧对称、散在分布,双膝关节疼痛,无肿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凝血时间正常,纠正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加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3d后,腹痛减轻,一周后紫癜减轻,两周后治愈出院,进一步说明了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是正确的。
作者:刘明勋;王家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健康干预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目标更加明晰,为了有效地做到健康关口前移,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防患于未然;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及预防和延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对辖区居民健康指数提高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对辖区居民健康调查评估,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年来居民健康知晓率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布洛芬与酮替芬(抗炎合剂)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和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后第3天观察疗效,第1和第5天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层析法检测白介素-1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布洛芬与酮替芬联合治疗组(抗炎合剂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高,复诊率比较低,IL-1明显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降钙素原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也无差别(P>0.05)。结论:布洛芬与酮替芬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抑制IL-1水平。
作者:郑贵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面对中国当代不健康的饮食现状和盲目养生热潮,我们需利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指导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饮食养生观,使饮食多元化成为人们饮食养生的基础,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高艺萍;张铭舒;毕立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住院的 NSAA 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2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西医对照组给予刺激骨髓造血、改善造血微环境等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左归补髓生血汤。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作者:何春玲;董昌虎;王新梅;刘晶晶;田林涛;王宗超;梁漫;张云志;王刚;张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优质护理。方法: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改善护理管理模式,注重护理细节,落实基础护理,做好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果: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夯实了基础护理,为患儿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贾晓军;赵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南平地区浦城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确定病原,为今后有效开展流感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8例病人咽拭子,阳性8例,均为 B型,阳性率为100%。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检测8例,第一次培养7例阳性,分离率由87.5%(7/8)。只有1份为阴性,将阴性标本做第二次重培养,才出现阳性,均为B型(Victoria系),病毒培养分离率上升为100%(8/8)。结论:本起流感疫情共发病76例,罹患率为10.8%(76/706)。我们采集病人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鉴定,确定为B型维多利亚株引起。此次疫情结合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用核酸快速检测结果指导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提高了阳性检出率。较传统方法大大保证了检测的时效性,而对基层疫情确定及时有效处理控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鹃;吴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沧州地区高血压人群血压与脂质代谢及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沧州某几个乡镇村民2875例,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1)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2)血脂、血尿酸(Uric acid UA)异常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脂、血尿酸正常者,且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分级与UA、TC、TG呈正相关。结论:沧州地区人群血尿酸和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血脂或血尿酸异常与高血压常并存于同一个体中,临床治疗中在降压的同时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作者:姜立清;梁燕敏;刘恩香;胡大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男,1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2年10月9日在我社区服务站治疗。查体:T37.9,R 19次/分,HR:108次/分,咽腔充血,扁桃体三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哮鸣音,腹平软,肠鸣音正常。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以生理盐水250ml+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针0.9g.静脉点滴。30分钟后,患者出现烦躁、剧烈下腹痛伴出汗。患者无不洁饮食史。遂立即停药,予以生理盐水150ml+654-2针5mg 静滴,TDP灯热敷。20分钟后,患者腹痛症状缓解。然后改用生理盐水250mkl+头孢曲松钠针3.0g,生理盐水250ml++炎琥宁粉针160mg .四天后,患者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作者:刘方章;王丁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临床观察35例肛肠科手术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采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方法解除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括约肌痉挛、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的效果。方法:病人发生尿潴留时,给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结果:35例病人中,有效35例。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能促进手术后尿潴留病人在短时间内排尿,且病情无反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免疫炎症反应。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缺血坏死情况,炎症免疫反应改变,炎性细胞粘附、浸润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AM-l阳性血管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皮层,与梗死灶周围区相一致;P-selectin阳性血管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缺血侧皮层,与梗死灶周围区相一致。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P-selectin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共同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引起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作者:邵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计划免疫开展前后“乙脑、流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六病免疫相关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并予以分析评价;方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计免前后“六病”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前年均发病率621.73/10万,免疫后年均发病率16.22/10万,用泊松分布对计免前后“六病”年均发病率进行比较, P<0.01,由此可得计划免疫前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计免后发病率明显低于计免前;结论:1950~2011年我市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开展计划免疫后,下降幅度非常明显,所以预防接种是消灭或控制针对的传染病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常规接种及流动儿童管理是预防控制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关键。
作者:高慧娟;商颖钰;薛全华;许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及社会不公平的评价等因素影响,护士在高风险、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海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0例病毒感染患儿和60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PCT、CRP水平,并与40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 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T、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SAA、PCT、CRP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以血清SAA/CRP比值的检测更有意义。
作者:张衍胜;王洋;荣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重症肺结核病人由于病情的需要,需长期静脉使用药物。由于病情及血管的因素,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带来了困难。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而且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概述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的预激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一部分或全部。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发生预激的解剖学基础是房室旁路,即在房室间除有正常的传导组织以外,还存在一些普通心肌组成的肌束[1]。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孕1产0,本次孕38周,耻骨联合分离11天,于2013年10月09日16时20分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61mmHg;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98cm,胎心音140次/分,无宫缩,头先露;患者于2003年发现心脏“预激综合征”,曾行介入射频消融术,术后仍时有心慌、胸闷等不适。2013年09月18日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未见异常。于2013年10月10日09时00分送手术室行剖宫产术,剖宫分娩一活男婴,体重3400g,术中失血250ml,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手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母乳喂养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产妇无不适。入院诊断:1、耻骨联合分离;2、骨盆狭窄;3、孕1产0孕38周;4、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5、脐带缠绕。
作者:韦晓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采用静脉输液仍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我院因患者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往往较差。我们通过多年静脉穿刺研究把患者静脉分为6个类型:表浅静脉腔细小型、扁平空虚型、充盈固定型、硬化易滑动型、易破脆弱型、深静脉型。
作者:杨桃;杨淑珍;刘红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增多,为适应艾滋病大规模筛查和尽量早期诊断治疗的需要,目前艾滋病检测技术向着简易、快速、可靠的方法的方向发展,HI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高,缩短检出HIV的窗口期,在艾滋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HIV实验室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HIV核酸检测的各种技术原理、特异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官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文章从头针治疗、针刺加艾灸治疗、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耳穴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系统地回顾了近十年来针刺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汉裕;陈凤丽(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