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阳;颜才华;马一杰;罗素霞;陈小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的临床治疗对策,为医院治疗阑尾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500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500例患儿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有83例发生术中阑尾穿孔,发生率为16.6%(83/500);经腹腔冲洗后,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83);具体包括6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肠粘连;均在采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在治疗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患儿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及时行手术治疗和术后联用抗生素治疗等方式,来进一步减少阑尾穿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谢泽翌;陆增祥;李永;余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EA)对剖宫产术新生儿的安全性。方法:50例足月单胎妊娠、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均分为CSEA组和EA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观察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SEA组与EA组新生儿1 min评分分别为(8.9±0.8)分、(9.2±0.7)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胎儿娩出时脐动脉血的PH值,CSEA组与EA组分别为7.30±0.07、7.32±0.05,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胎儿娩出前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CSEA组与EA组分别为4%、60%,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CSEA和EA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但CSEA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干扰大于EA,应酌情选用。
作者:郑贵永;蔡鹭;卢祥杭;杨世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干预及效果观察。方法:对社区96例50-78岁存在代谢综合征的中老年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及药物治疗等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干预10个月后观察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96例患者中饮食控制和运动量不合理者占90.6%和87.5%,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者为100%与94.25%干预后TG、TCH、HDL-C及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1),肥胖患者体重降低,总热量与脂肪摄入明显减少,运动量增加,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结论:多因素干预能较好的预防代谢综合征及其带来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范巧云;刘玉珍;姜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管理中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正常组;选取2013年1月至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管理活动前后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评价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后,对照组护患纠纷共发生24例,发生率为6.7%;较增强风险意识前98例(28.3%)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临床护理并观察胃溃疡病出血的治疗疗效并且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入我院救治的被诊断胃溃疡并出血的患者。从中选取82例合格病患。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两组病患均行护理干预与观察。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患则进行严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8.05%,优良率为90.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0%,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呼吸,以及平均动脉压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密的护理观察用于治疗胃溃疡并出血的患者所得疗效更加显著,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蒋兴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或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骨科患者由于卧床、手术、疼痛及环境改变等原因,便秘发生率可高达90%[1]。便秘在临床上长期持续存在,病因多样,症状扰人,患者常感到焦虑不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便秘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下面就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作者:王玲玲;王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根据国内医院后勤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目前国内医院后勤管理当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描述。结合文本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医院后勤管理当中的增收节支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医院后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舒适护理模式在妇科化疗患者中的运用,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病人舒适度。方法:选取我科化疗患者32例,在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舒适护理的应用。结果: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坚定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结论:舒适护理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改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芳;胡景云;任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子痫的护理、水肿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对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可治愈,母子平安成功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子痫的护理、水肿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78例病历资料,早期临床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眼压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及时的观察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作者:付帮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纤维乳管镜又称超细纤维乳管内视镜或纤维乳管镜,是通过超细光导纤维对乳腺导管腔和管壁进行观察和治疗的内镜设备。纤维乳管镜的临床应用,创立了乳管内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同时还利于导管内病变的微创治疗。目前纤维乳管镜是检查乳头溢液性乳腺病因诊断的佳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性的特点;能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定位、定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1]。
作者:蒋维铭;黄静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治疗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收治的38例 ERCP 治疗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心理护理,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全方面护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全组38例患者经 ERCP 治疗术后,3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2例并发症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全部患康复出院。结论:行 ERCP 治疗前后,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巧莹;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干预,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好转的有20例,20例患者仍需住院观察治疗,死亡10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一旦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精心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尤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取内科6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71例,高级别胶质瘤组36例,转移瘤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9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脑脊液胱抑素 C(Csy- 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血清 MMP-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术后3周较术前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患者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术前较术后3周低(P<0.05)。结论:血清MMP-9及脑脊液Csy-C水平与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MP-9及脑脊液Csy-C水平对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预后有指导作用。
作者:田雪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湿疮是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女皆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为禀赋不耐,如先天性体质差、过敏体质;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遗传等因素。外因由饮食不节、过度辛辣、肥甘厚味及荤腥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湿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作者:刘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急诊床旁心脏彩超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已成为协助心脏急症诊断和治疗结果评价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二年来的急诊床旁心脏彩超检查急性心肌梗塞35例。
作者:茶丽珠;张秀琼;李雪燕;何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老年人股骨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制骨变得脆而疏松,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由于老年人各个脏器功能逐渐衰退且可能体弱多病,在骨折后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我们总结了2006年1月-2013年7月,65岁以上的股骨骨折病人实施自我锻炼的经验。
作者:朱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方法:报告并分析我院诊治3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相应对应处理及合并症处理,症状好转。结果:通过复习变应性鼻炎的病因、诊断标准、合并症及治疗原则,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患儿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治愈,避免病情迁延慢性。
作者:李国辉;敖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0例病毒感染患儿和60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PCT、CRP水平,并与40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 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T、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SAA、PCT、CRP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以血清SAA/CRP比值的检测更有意义。
作者:张衍胜;王洋;荣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