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巧莹;张春燕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环环相扣,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细节,是减少和杜绝纠纷隐患差错事故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安全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作者:张婧;刘苗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开穴通经疗法系李聚荣和王春梅在经络学、神经学和生物全息论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子午流注开穴疗法及推拿手法的研究,开创的能自然防治疾病的一种新技术。笔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辨病取穴,并将多年潜心研究的开穴通经手法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春梅;房鑫鹏;李聚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以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以酮症起病的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B组)以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疗程2周,对其在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BG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BG、2hBG治疗前后的差值相似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日用量A组少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酮症起病的T2DM患者血糖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柳;肖向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辅助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11月于我院就诊的130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中成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我院引进的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配合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脉冲磁性治疗可辅助药物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黄帆;贺丽娟;何春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产褥期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及其健康教育。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预防。产褥期是指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康复的预防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一般为六周左右。在产褥期间。产妇的每一个身体组织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有较大的变化及不适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一个新生儿的出生,产妇角色的转变及其家庭都要经历着心理的和社会的适应过程。了解这些适应过程对做好产褥期的护理,保证产妇的健康及其重要。
作者:刘彩霞;李佳莹;刘莉莉;杨彩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46例胃肠癌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利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调查患者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12例(26.1%),营养状况不良34例(73.9%);营养良好患者与营养不良患者在化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和恶心呕吐反应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损伤对比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存在营养不良,加强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爱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根据临床血清学和病理学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深部红斑狼疮(LEP)等类型。红斑狼疮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缓解和反复发作交替出现为特点。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大多数病人可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并可与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另外,病情控制好的女性患者还可结婚生子。因此本文将从中西医两方面来讲述红治斑狼疮的治疗,让更多的患者看到康复的曙光,增强对治疗红斑狼疮的信心。
作者:杨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访INSURE技术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作用。方法:本文以本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例NRDS为治疗组(采用INSURE技术),以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NRDS为对照组(采用CPAP)。结果:治疗组需要机械通气1例,对照组需要机械通气7例,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INSURE技术在防治NRDS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该技术应用可避免或减少在机械通气几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江玲;江小英;李国辉;易冬兰;吴海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对脑梗所致抑郁,激惹及焦虑症状疗效。方法:将36例脑梗所致抑郁,焦虑及激惹症状患者用帕罗西汀治疗且分别于疗前、疗后3周、6周进行IDA[1]量表自我评定。结果:帕罗西汀在治疗前三周对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疗效,P<0.001,在治疗六周后对抑郁、焦虑、内激惹症状均有效, P<0.001。结论:帕罗西汀对治疗脑梗死所致抑郁、焦虑及激惹症状有很好疗效。
作者:管大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身心症状异常严重,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监测与控制血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严防并发症发生等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雒秋凤;路建波;张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设立“健康口腔之家”,公立医院口腔医生转变角色,担当家庭成员的长期保健医,由被动看病转变为主动电话预约,督促成员系统性、规范性预防或治疗恶性口腔肿瘤、粘膜病、颞下颌关节病、牙周病、龋病以及在口腔表现的全身疾病。该种创新的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模式为医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创造了条件,为家庭成员争取了时间,特别是公立医院科室之间的合作,保证了人们的口腔及全身健康。
作者:邢树林;曲大利;丛斌;王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3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准确,熟练,默契的配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顺利完成该手术的关键。
作者:张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轻,中、重度发作组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FAF)的水平,同期接受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TGF-β1和PAF的水平。结果: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轻,中、重度组均明显升高,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参与了哮喘儿童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哮喘儿童急性期指标之一,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
作者:安小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四点对策。旨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病毒性脑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采用简易痴呆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记录各项得分。结果:HBO组的MMSE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计算力和回忆认知功能水平明显差异(P<0.05);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P
作者:陈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溢血病人医院感染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42例脑溢血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溢血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42例脑溢血病人中,21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8%。其中9例为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2.9%,6例为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28.6%,3例为胃肠道感染,感染率为14.3%。结论:易感因素主要为长期昏迷,及侵入性操作等,包括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及手术打击。对于脑溢血病人而言,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其易感因素较多,应对其进行重点防控。
作者:陈玉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肾(SLE)患者早期肾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SLE患者肾穿刺活检结果。结果: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82.4%的患者为狼疮肾炎IV型和17.6%的患者为V型。91%的患者为增生性狼疮肾炎,9%的患者为非增生性狼疮肾病。高水平抗双链DNA抗体和低C4水平在增殖性狼疮肾炎更常见(p<0.05)。结论:应积极行肾脏活检穿刺术,从病理学角度明确SLE及狼疮肾炎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敖晶晶;贾晓敏;陈志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初步调查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26%[1],是一种与人白细胞相关抗原 B27分子(HLA-B27)相关的炎症性的脊柱及关节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早期表现为滑膜炎及韧带附着点的病变,后期由于软骨内骨化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近年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OP)或骨量减少在AS中普遍存在,发生频率为50.92%[2-4],疾病早期可出现[5]。AS患者继发OP及其引起的骨折、驼背等严重后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然而 AS 继发 OP 有其自身的特点,缺乏合理的治疗往往会发展为关节破坏和畸形。因此对于AS骨代谢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重症肺结核病人由于病情的需要,需长期静脉使用药物。由于病情及血管的因素,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带来了困难。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而且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在治疗年轻妇女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01-2014-0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观察应用曼月乐后子宫腺肌症的月经量、子宫体积及痛经症状情况;从上述患者中抽取应用曼月乐的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痛经缓解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45例患者放置新的LNG-IUS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对年轻子宫腺肌症患者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宫内放置左炔诺酮T形宫内节育器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避孕工具。
作者:刘团霞;高永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