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研究进展的启示

刘云芬;李燕

关键词:婴幼儿, 综合干预, 早期发展, 研究进展
摘要: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是以现代科学育儿新理念为指导,致力于促进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改变传统育儿习惯的错误做法和不利影响,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为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本综述从婴幼儿早期发展综合干预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存在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提出该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启示和建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德城区2013年甲状腺癌发病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营养状况、医疗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尤其是近两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已经成为发病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作者:郑颖;芦志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拟六神仙人膏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观察六神仙人膏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六神仙人膏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p<0.05。结论:六神仙人膏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药源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便于乡村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颅盖骨单发肿瘤的MR诊断

    目的:探讨颅盖骨单发肿瘤病变的MRI表现。材料:回顾性分析20例颅盖骨单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中骨瘤6例,海绵样血管瘤2例,恶性组织细胞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转移9例,恶性淋巴瘤1例。仅累及单层颅板,另一侧颅板保持完整以及肿瘤周围低信号骨质增生硬化带包绕是颅盖骨单发良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而肿瘤的不规则或分叶样外形,脑膜、脑叶和皮下侵犯是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结论:MRI 能够明确颅盖骨单发肿瘤病变的性质和范围、颅骨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叶靖;王守安;征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2年我院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监测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医院葡萄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分析,掌握医院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菌株。药敏试验采用MIC法进行,质控菌株为金葡菌ATCC25923,数剧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葡萄球菌属细菌在临床分离菌株中共收集417株,其中金葡菌112株,占26.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05株,占73.14%;发现4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3株是金葡菌,1株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的医院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须重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作者:谭翠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传统组,各47例,传统组采用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心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结果:心理组治疗后各项BPRS分与传统组相比,降低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心理组复发率8.51%明显低于传统组31.91%,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自知力,提升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蔡道堂;汪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梅河口市卫生监督协管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梅河口市开展卫生监督协管项目以来的工作情况,加强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法:通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年工作检查评估,对全市卫生监督协管体系的实施模式和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结果: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卫生监督协管,均存在协管人员配备不合理,卫生监督协管员业务知识缺乏,协管人员不熟悉工作流程,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协管指导、培训和考核缺乏经费支持。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协管管理体系,实施卫生监督协管网格化管理模式,协管队伍考核管理有待加强。

    作者:曲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侯江红教授调理小儿亚健康状态经验

    从健康教育及中药调服两个方面,阐述侯江红教授调理小儿亚健康状态经验,临床应用灵活,疗效显著。

    作者:袁飞;申冬冬;刘晨菁;侯江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某部机干部健康体检567例分析

    为掌握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搞好预防保健工作。2013年6月,我们对体系内接受体检的干部567例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7例中,男526例,女41例;年龄在24~55岁。≤35岁者195例,36~40岁者241例,41~45岁者112例,≥46岁者19例。1.2检查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在指定时间,按照统一设计,同步完成各项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及胸片、心电图、腹部 B 超、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体检诊断标准依据总后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作者:王叙国;易文钦;缪汉韬;王淑琴;吴静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唑来膦酸注射液(Aclasta)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唑来膦酸注射液(Aclasta)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分别采用对照组12例,观察组12例进行预防措施的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结果:观察组12例(P《0.01)。结论:观察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确实可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的效果。

    作者:邱志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46例胃肠癌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利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调查患者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12例(26.1%),营养状况不良34例(73.9%);营养良好患者与营养不良患者在化疗后血液系统反应和恶心呕吐反应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损伤对比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存在营养不良,加强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爱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3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3例尿毒症患者,对患者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心理护理经验。结果:53例患者在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其中恐惧、抑郁和失望占大比例。在根据患者心理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治疗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患者消极心理问题也有所改善。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过程中给予精心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战争病魔的信息,提高血透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磊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昌邑区食品安全现状与管理探讨

    昌邑区地处吉林市中心城区,人口60余万,食品行业单位较为集中,为了把握好昌邑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态势,开展好昌邑区食品安全各项工作,促进昌邑区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群众饮食安全,2012年我们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联合其他成员部门,一线走访,组织开展了食品行业单位摸底调查、食品监管能力、检验检测能力、检验检测经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以及辖区内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

    作者:何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2年昌邑区呼吸道传染病调查分析

    2012年,昌邑区报告乙类呼吸道传染病3种,即肺结核(503例)、猩红热(131例)、麻疹(2例),共报告发病数为636例,占发病率为96.69/10万,与去年相比下降18.67%。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病例数据来源于昌邑区17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昌邑区统计局。

    作者:费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研究

    目的: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抢救治疗中,观察并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AOPP中毒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AOPP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30例)和阿托品组(30例)。结果:治疗组在用药次数、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比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治疗AOPP中毒在多方面均优于阿托品,值得推广。

    作者:董丽娜;邹国花;杨水娇;黄龙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风湿灵"汤剂结合甲氨蝶呤片口服)和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率达94.0%。

    作者:梁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浅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只有端正思想、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应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88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24小时,间歇12小时再照射12小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哭闹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哭闹情况(11.3%)明显少于对照组(31.8%),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的哭闹,使其配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及心理疏导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治愈31例,占49.21%,好转26例,占41.27%,死亡6例,占9%。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作者:徐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研究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门诊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效性,预防和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就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期间的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结果: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主要受护理因素、患者因素及药物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结论:加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力度,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和护患的关键因素。

    作者:尹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无偿献血者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等原因,导致了血液成分的复杂化,而且因受血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使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潜在的输血反应,所以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血者安全。

    作者:梁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