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皮肤损坏及对策

王悦岚

关键词:留置针, 皮肤破损, 对策
摘要:目的:减少留置针敷贴致皮肤破损的现象。方法:对我科20例留置针致皮肤破损的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留置针致皮肤破损与护士的操作技巧、患儿免疫力低下、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消毒方法及液体的渗透压、pH值等有关。结论: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改良固定技术是预防皮肤破损的关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探析

    目的:分析丙泊酚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02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选择在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氟芬麻醉,观察组患者选择丙泊酚麻醉,后分析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皮质醇、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血液流变学(HR)值的变化。结果:在手术中、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皮质醇与血糖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观察组MAP和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有效减轻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激反应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本文针对社区日益增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阐述了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旨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治疗和保健提供借鉴。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病例特点:患者中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头晕、耳鸣、左侧肢体乏力,视物不清2天,意识欠清半天入我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 ,神智尚清,发音欠清,饮水有呛咳,咽反射迟钝,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10次/分,心率齐,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胆固醇6.0 mmol/L。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双侧枕叶、左侧小脑、脑干急性梗塞。考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行 DSA 检查,提示左椎动脉远端闭塞,右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符合我院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 TOBS)是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累及中脑、小脑、丘脑、枕颞叶等部位的一种特殊的脑梗塞。国内报道占脑梗死的4.3%-5.0%,国外sato等报道为7.6%。基底动脉尖部是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 直径范围内的5条血管交叉部,由2条大脑后动脉和2条小脑上动脉以及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一个“干”字形结构。临床上该部位血管相继堵塞可连续出现相应症状体征。表现为脑干、间脑缺血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区缺血两大症状。前者有意识障碍、注意力和行为异常、瞳孔及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异常运动和半身投掷等,后者表现为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皮层盲、失认、视觉失用、视物变形、运动机感觉障碍等。其病因复杂、病情较重,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疑似病例及早行DSA或者MRA有助早期诊断。确诊病例及早行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效果佳,后遗症少。静脉溶栓效果次之,后遗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所以该病治疗主要的就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溶栓。

    作者:廖佳隆;揭苏平;温小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相关性,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因素和好发人群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亭林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400例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82%,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51%,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胆固醇结石发生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Χ2=23.325,P<0.05),并有一定的相关性(r=0.334)。结论: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存在一定相关性,血吸虫肝病人群较非血吸虫肝病人群易于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血吸虫肝病可能为胆囊胆固醇结石一重要发病因素。

    作者:曾林文;孔祥东;吴鸣;宗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技术。方法:对75例行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75例患者均完成鞘内注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缓解。结论:鞘注前心理护理及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鞘注过程中注意用药顺序、方法、速度;鞘注后认真观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各种不良反应,是保证鞘注化疗的顺利进行及疗效的关键。

    作者:郑桑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08-2012年石林县围产儿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石林县围产儿主要死亡原因有助于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收集石林县2008-2012年206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分年份、死亡原因逐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原因分类早产及低出生体重45例,出生缺陷42例,胎盘疾病34例,脐带病变29例,出生窒息24例,母亲疾病13例。结论:依据围产儿的死亡原因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原;彭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正阳县2892例为抗狂犬病毒IgG抗体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正阳县在2012年内犬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方法:对正阳县2012年狂犬病抗体Ig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92份血清标本,阳性2753份,总阳性率95.19%。其中男性1530份,阳性1450份,阳性率94.77%;女性1362份,阳性1303份,阳性率95.67%;男女之间之差异(X2=1.27, P>0.05)。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P<0.05)。抗体阳性率各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78,P<0.05)。结论:狂犬疫苗常规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十分重要,特别是对暂时未产生抗体应及时加强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作者:李强;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病案的“中医诊断学”教学现况综述

    “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是一门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其四诊和辨证的基本知识,无不来源于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因而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医诊断病证的基本依据,初步建立中医诊疗疾病的思维方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者开始重视将更多病案引入教学,突出病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出现了案例式教学的雏形。本文试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综述,敬请同道指正。1基于病案的教学,不同于案例式教学病案作为“中诊”的主要内容,在近十几年各版教材中均有明确而未予展开学习,但在教师的课堂讲解中,随时可能融入个人临证的经验感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学科教学工作者领悟到古今医案的宝贵价值和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将古今验案专门引入教学过程,并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作者:钱峻;张稚鲲;张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四跨膜蛋白CO-029、CD151与恶性肿瘤

    四跨膜蛋白(TM4SF)是一类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的低分子量细胞膜糖蛋白,其在细胞的活化与增殖、粘附与迁移、分化与癌变等过程中起到了连接膜内外信号通道的功能。其中CO-029及CD151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开展研究CO-029和CD151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为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作者:周勇;李灼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普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当中联合应用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卡托普利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家用普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个月后的心血管事件以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64例患者在不稳定心绞痛、心肌再梗死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治疗组的 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各项指标的提升与改善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朱连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口服、中药离子透穴疗法;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2组均14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率为0,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王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气道管理

    麻醉苏醒期是指从麻醉用药停止到患者自主呼吸、意识、肌肉张力恢复的这段时间。因为麻醉深度变浅或消失,患者自我保护性反应逐渐加强,血液动力学、呼吸方面的一些不良反应易发生在此阶段[1]。因此,如何做好气道管理更是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的重要措施和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复苏室2012年10月~2013年3月共收治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的患者1468例,其中男826例,女642例;年龄大86岁,小2岁。2带管的管理2.1用物的准备:接到患者即将进入 PACU,根据麻醉医师的医嘱,备好床单位,调整好呼吸机各项参数,使之处于待机状态。准备负压吸引装置,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无菌手套及生理盐水等。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药并用治疗不孕症4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并用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40例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分成针药组和中药组。针药组40例采用针刺和中药人工周期治疗。中药组40例所用中药同针药组。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中药组总有效率82.5%。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优于中药组。

    作者:唐宴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尖锐湿疣5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尖锐湿疣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应用电离子治疗50例糖尿病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精心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50例糖尿病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经电离子治疗术后,无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术者除技术熟练外,配合治疗和自我监护以及术后的护理是治疗尖锐湿疣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利航;谭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除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要点。方法:总结对我院5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者行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并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5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术后有少量尿漏,其余患者拔管后无尿漏,腰痛及发热通过术前及术后护理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狭窄,术前给予积极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保彰。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淼;牛艳丽;覃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人性化护理的方式与常规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医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结果:从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以及用餐2h后的血糖等基本情况可得,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表2两组患者的比较情况可知,对照组的在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良好患者所占的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比率,治疗有效的患者占组内总人数的比率(总有效率)也明显低于观察组,两项指标的比较 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效果令人满意,为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更大范围的推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蒙彩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随之而来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及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也将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首要研究课题。[1]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致伤、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甚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然而因疾病影响,而造成的意外跌倒引发的再次损伤,成为一线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文献分析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危险因素,根据住院老年患者不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提高老年患者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跌倒危险因素,减少跌倒发生,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总结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以及术前评估,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双下肢的神经系统症状,加强肺部功能、伤口情况、体位、胃肠道的管理,术后早期进行脊柱及四肢的功能锻炼。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作者:廖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牙周炎症与心血管系统健康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牙周炎与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关联。方法:本文根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室检查,采用spss2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对象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心血管疾病伴牙周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尿酸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胆固醇与龈沟出血指数、松动牙齿数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与白细胞计数与松动牙数等呈正相关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与心血管系统健康存在相关,可能通过“炎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系统疾病”途径产生作用。

    作者:周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思考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与体会。方法:对我科于2013年9月成功救治了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本例患者经我科积极抢救后,产程顺利,出血得以控制,住院6d后痊愈出院。结论:保持清晰的抢救思路与完善的医护配合是本例产后失血性休克获得成功救治的重要因素。

    作者:邬光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