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艳
超声伪像亦称超声伪差,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解剖面图像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声像图中信息回声的增添、减少或失真。2超声伪像产生的原因2.1超声波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的共同物理特性。这些物理特性使得超声在传播过程中与人体介质之间相互作用,包括反射、折射、散射、声衰减等。还有超声场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影响。
作者:宿世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79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序贯治疗组予有创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治疗初基础情况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等。结果: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有创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序贯组较传统组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通气相比较,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具有优越性。
作者:于文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普光气田职工高血脂症的流行状况。方法:从1960名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资料中,筛检出TG (甘油三酯)增高者938例、TC(胆固醇)增高者35例,分析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与膳食结构、性别及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8.32%,单纯TG增高检出率为47.86%,单纯TC增高检出率为1.79%,TC、TG均增高检出率为1.43%。男女性别之间、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男性高血脂患病率高于女性,年龄增大,患病率增高。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我院腹腔镜宫外孕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异位妊娠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宫外孕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6.8%和9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β-HCG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外孕切除术具有疗效高、恢复快、无瘢痕的好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6例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出现并发症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并发症中出血16例,感染6例,腹腔积液2例,尿外渗3例,气胸1例,结石残留2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细心观察病情和护理是促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术后并发症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知识越来越专业。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通过对影响护士长角色转变因素的探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广大护士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改革患者床头牌,提高临床核对的效率,提高患者身份信息核对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确定床头牌为影响患者身份信息核对准确性的首要因素,对床头牌从选材、规格、格式、标识的放置、挂置的位置等进行改进,对比改革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每次更换补液时间的差异。结果:改革床头牌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91.2提高至96.7%,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6.3%、每次更换补液时间缩短了16秒。结论:床头牌的改革缩短了护士核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杜绝或减少了安全隐患。
作者:黄贤丽;杜合英(通讯作者);张小燕;张晋昕;许薇;黄艺仪;冯月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经桡动脉途径因桡动脉直径小、位置表浅术后可即刻拔管、止血相对更容易优点,从而成功避免了股动脉途径的缺点,同时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故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所以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更容易接受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在很多医院已经成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但桡动脉相对于股动脉而言较为细弱,穿刺难度增大,尤其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尤其在冠心病的患者,尽快完成桡动脉穿刺实施急诊 PCI 治疗极其重要,但当患者血压低、桡动脉波动弱时,给桡动脉采血带来困难,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桡动脉波动比较弥散,也给穿刺带来了一定困难。除常规方法外,现总结笔者在桡动脉途径实施冠脉照影及PCI治疗时采取的桡动脉综合技巧总结如下。
作者:茶丽珠;陈宗宁;赵渊;杨雪花;和清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乳酸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分别进行PCT、sTREM-1和乳酸水平的检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值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存活组中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血清内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动态检测血清中的PCT、sTREM-1和乳酸的水平对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兴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的变化,观察综合护理模式对其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UC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ELISA法测检UC患者综合护护理前后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7、IL-4细胞因子水平,用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其效果,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UC患者综合护理前PBMC中IFN-γ+Th1、IL-17+Th17细胞的数量,Th1/Th2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处理后,Th1、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处理前IFN-γ、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处理后,细胞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C患者外周血免疫紊乱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可改善其免疫紊乱状态,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章丽芳;余道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门诊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指导模式下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可让门诊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但要克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难。需要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结论:护理人员应当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作者:戴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加强和完善组织管理,探索和实践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实习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方法:将采取新的临床教学方法和措施后的2012年第二次二级学科出科考试成绩与未采取新方法措施的去年同期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我院采用新的临床教学方法和措施后,实习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提高效果明显。
作者:郑金玲;李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30%~50%,有效的止血治疗和护理是降低死亡的关键。探讨生长抑素-丽枝雪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熟悉药物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加强饮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对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周血检验,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外周血检验与血液生化检查的异常例数。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外周血血红蛋白均发生异常,其中10例患者出现维生素B族水平降低,25例患者出现血清铁含量降低。结论:对于贫血患者进行鉴别与诊断时,应结合血液检验结果综合考虑,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院信息系统( HIS)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进入到了网络化管理时代。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化医院运行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特别是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医院都建立了与 HIS 相关连的 LIS、PACS、CIS 等系统来为医院各相应部门提供医患信息、费用详单信息、图文报告、影像传输和管理者决策分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对医院的日常业务运行起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医院在管理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透明度,避免了资金的浪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HIS 系统的日常安全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医院各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医院数据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 HIS 系统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来保证医院信息(HIS)系统的正常运转。
作者:孙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机械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手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指离断后再植条件苛刻、再植成活难度大,拥有一双健全的双手,对患者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当重要,因此断指再植的意义重大。断指再植是将完全和不完全离断的指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将离断的血管吻合,彻底的清创,进行骨、神经、血管、皮肤彻底的整复术[1]。影响再植指存活率高低的关键除了断指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技术因素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也至关重要。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80例(134指),对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后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短期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在 ICU 病人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定时更换置管处敷料及输液装置,定时封管,保持导管的固定和通畅,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减少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适宜、快捷、有效的途径,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对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作者:周美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研究表明,平衡功能异常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目前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已经作为预测跌倒的重要指标。评价不同运动项目的各自优势,以及在提高平衡能力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国民的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本综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着重分析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对于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提高的差异。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中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作者:王唯一;曹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发生率高的骨骼,而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1]。髁突具有很强的塑形和改建能力,大约85%的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可以临床治愈[2]。保守治疗中颌间牵引的目的在于固定骨折段,重建和调整咬合关系,以恢复口腔咀嚼系统的生理功能。我院2008-10-2011-03收治21例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患者,均采用牵引钉颌间牵引保守治疗,经精心护理配合,收到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护理要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汉单纯髁突骨折21例,18例为囊内骨折,3例为髁突颈部骨折。5例为双侧髁突骨折,16例为单侧髁突骨折。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4~38岁,平均24.6岁。自攻颌间牵引钛钉(浙江省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直径2.0mm,长11mm。螺钉头侧面有环形槽,供橡皮筋牵引时固位用。
作者:尹文华;饶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颈动脉彩超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脑梗死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未伴有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MRI或CT诊断检查确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MT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管腔狭窄及不稳定型斑块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超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且费用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阳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