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刘慧丹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在我院心理科门诊就诊以失眠为主诉的120例患者,排除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疾病,用自编量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同时对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中重度失眠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轻度失眠组和对照组,轻度失眠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失眠程度越重,生活质量下降越显著。结论: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对其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患者及医护人员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了解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及医护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2400名服务对象进行后勤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患者及医护的满意需求,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完善管理制度,能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提高满意度。结论:通过对后勤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应用,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罗勇(通讯作者);牟效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实施非惩罚、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2011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12年执行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12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11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11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非惩罚、主动上报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就“落伍”护理人员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管理教育提出了解决对策。
作者:张红梅;杨华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为以后针对临床上脑外伤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54例)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I-Meyer和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有显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35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两组均可达到相同靶血糖值,CSII 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糖控制的理想方式。
作者:郭俊晓;李斌;姜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在职与灵活就业两组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病种及患病率情况。方法:对4352例在职妇女及4100例灵活就业妇女进行妇科普查,比较其发病率。结果:两组妇女妇科病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前三位,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6.59%)乳腺小叶增生(9.1%)、阴道炎(4.99%)。结论:作好对妇科病,尤以慢性宫颈炎、乳腺小叶增生等病的预防,对降低妇科病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医学意义。
作者: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防范。方法:针对我科2012到2013年中,收入患者422人,对所放生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研究所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这五起护理不良事件中,高龄患者(75-85岁)居多数。多种基础病的患者,缺少关心的患者发生率较高。结论:预防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当务之急。
作者:周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并用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40例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患者分成针药组和中药组。针药组40例采用针刺和中药人工周期治疗。中药组40例所用中药同针药组。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中药组总有效率82.5%。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优于中药组。
作者:唐宴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观察、评定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分期针刺法治疗和常规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分期针刺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14天和28天后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期针刺法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学义;马小明;范进(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的斑块数及其性质。结果:患者中颈动脉彩超内中膜增厚者98例,占98%,其中斑块形成98例,其中硬斑15例,软斑54例,混合斑29例,好发部位为颈动脉膨大处前后壁及颈内动脉起始后壁,其中颈动脉膨大后壁的斑块为常见。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对心肌梗死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瑜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结核病是艾滋病及病毒感染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HIV/AIDS常见的死亡原因[1]。澜沧县是普洱市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高流行地区,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解我市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流行状况,发现流行特诊和影响因素,将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防控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澜沧县2007年9月1日至12月31人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结核病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02%。男性与女性之间,乡村与城镇之间,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 HIV 抗体阳性检测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澜沧县结核病患者中 HIV 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本市其他县区,符合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但存在着性别,地区,文化程度、职业之间显著性差异,此差异与患者生活环境、卫生习惯、所受教育程度及传染病的自我防护意识等有关。
作者:黄东云(通讯作者);叶勇;高敏;李黎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以提高对小儿肺炎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分析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90例患儿的情况均好转,几乎都治愈出院,个别好转带药出院。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一方面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采取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时为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呼吸道隔离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病程缩短,临床症状减轻,从而促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彭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产妇在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导致出血的高危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减少产妇出血状况,保障产妇生命安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88名,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了解出血原因。结果: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占大多数,其次因素为胎盘情况。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许多种。结论:1.严密加强产程观察2.手术过程应加强对产妇缩宫剂的使用.,3提升医院助产技术,减少出血几率.4.注意出血高危因素的产生。
作者:曾桂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诊治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情况。结果:75例宫腔粘连患者显效63例(84%),有效10例(13.3%),无效2例(2.7%)。结论:宫腔镜对诊治宫腔粘连安全有效。
作者:孙静;王赛丽(通讯作者);陈霖;陈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通过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正规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人员管理等;积极有效的护理:呼吸机环路的管理、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无痛性心肌梗死(PMI)非典型临床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减少漏、误诊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诊治的无痛性心肌梗死9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情稳定48例(49%),死亡16例(16.3%)、心原性休克9例(9.18%),心律失常12例(12.2%),心力衰竭13例(13.2%)。结论:应掌握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仁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近两年于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对照组为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2组患者腹胀、恶心、泛酸、上腹痛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75例病例有46例愈合,愈合率为61.33%,而对照组的75例中37例愈合,愈合率为49.33%。结论: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均能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起效快,患者痊愈较快。
作者:倪宝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莫城管理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现状进行汇总与分析,进行效果评价,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对策,探索更为科学的服务模式,完善协管服务。
作者:张一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结合我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医保血透病人的管理情况,探讨该病种病人的管理难点及对策。方法:以成都市医保局165、155、154号文件规定为依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血透病人按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的相关对策。结果:通过实施医保政策宣传,医患沟通,信息化管理等对策,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血透参保人员逐年增加,并受到患者好评。结论:严格执行国家医改政策,加强管理力度,完善信息化管理措施,保障血透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彭叶;李小玲;季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