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动人口对不同类型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罗桂华

关键词:传染病, 流动人口
摘要:不同的流动人口罹患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性,血液传染病等。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对策主要从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落实流动人口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多种形式的免疫服务等方面入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结果:正确对待自己,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保证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地完成。结论: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崔明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型高原肺水肿护理措施初探

    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如果抢救处理不及时,会出现生命危险。我们采取特殊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现场配合医师对重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抢救,使抢救成功率达100%,实现了零死亡。1病例资料1.1基本资料本组均为西藏军区总医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重型高原肺水肿病人共35例,男性32例,女性3例,平均29.1±7.4岁。重型高原肺水肿病人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的诊断标准[1],且符合以下重型标准[7]:呼吸急促,呼吸大于40次/分,脉搏大于120次/分,惊慌不安,不能平卧,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咳嗽剧烈。全肺满布大量湿罗音。X线表现为双肺大片阴影。

    作者:徐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近两年于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雷贝拉唑三联治疗,对照组为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2组患者腹胀、恶心、泛酸、上腹痛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75例病例有46例愈合,愈合率为61.33%,而对照组的75例中37例愈合,愈合率为49.33%。结论: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均能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起效快,患者痊愈较快。

    作者:倪宝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CU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及护理体会

    ICU重症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由于疾病和不能进食的影响,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蛋白分解加快,机体呈负氮平衡状态,由此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状态,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营养支持的不断发展,胃肠内营养( 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而正确的实施和积极防治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并发症,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在我院ICU收治的重症、伴有不同程度昏迷不能进食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病后或术后72h内无消化道损伤的条件下行鼻饲饮食,管饲时间为12~90天。患者年龄3~75岁,平均(40.3±9.7)岁;GCS 评分为4~8分,平均为(6.0±1.2)分。

    作者:颜洪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本文就中医人才培养思路作了探讨,认为中医人才应姓“中”,要建立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打牢传统文化基础;中医人才应姓“博”,要学习多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中医人才应学习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为我所用,促进中医药发展;现代中医人才培养必须早临床、多实践,培养具有“中医内核”,能够坚持用中医思维治病,同时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中医人才。

    作者:徐厚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12例涎腺淋巴上皮病患者资料,分析发病特点、临庥表现、常规体检和影像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发生于腮腺者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5例,肿瘤加腮腺浅叶深叶部分切除4例。发生于颔下腺和舌下腺者均行全部腺体切除。结果: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术前误诊为混合瘤者8例(67%)。术后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11例,淋巴上皮癌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淋巴上皮癌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无1例复发。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病缺乏临床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周晓霖;王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方法:对住院患者开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开展围手术期良好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消除他们紧张、恐惧的心里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误解,避免了不变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姜英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反应蛋白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回顾性分析的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肺炎支原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5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支原体肺炎组30例和细菌性肺炎组47例,选取同期3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3岁以上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远远高于3岁以内患儿,115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28.2%。支原体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10例,阳性率为30.41%,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40例,阳性率96.12%,对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肺炎支原体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新;王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辨治冠心病体会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简称。主要是六淫犯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大手术失血、厥脱证之后,或年老体弱,脏气虚弱致心脏的阴、阳、气、血亏损,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湿阻于心络、心经而发病。有时为七情(除喜外)、寒冷,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丧失,脏气亏损的影响而诱发疼痛发病。气虚是发病的基础。心绞痛的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即补虚,常用人参,改变了传统:“诸痛不可补气,”“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的说法。提出“痛不可补气,但心痛亦可补。”并将补气法应用于各型,比单用辨证拟用扶正祛邪法效佳。心肌梗塞的治疗,用生脉散加复方丹参、川芎唪等静滴,配合辨证施治,改善了心脏的循环机能和内环境,且对结代脉(心律失常)、喘证(心衰)、厥脱证(心源性性休克及低血压状态)等有防治作敎用,提出生脉散等静滴代替传统西医用利多卡因防治结代脉,医学育网搜集整理避免了利多卡因可能发生的副作用。用田七末等治疼痛,代替西药度冷丁、吗啡、避免度冷丁等引起呕吐及重复使用有成瘾的副作用。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通过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正规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人员管理等;积极有效的护理:呼吸机环路的管理、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禁食期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56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禁食期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为后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强珂皎;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的疾病。血糖升高必然会对机体造成影响,引发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而引起的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极大地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护理就变得极为重要。实践证明:通过早期的综合预防、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可显著地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比例。

    作者:王雏风;孟庆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宣教、充分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功能训练。结论:7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无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康复出院,随访一年后经X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

    作者:万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精神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对策

    目的:汇总报告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以来收治的3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而行肝切除术术后早期精神状态的相关评估观察及护理手段。早期精神状态的主要护理手段涵盖: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环境维护,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出血、疼痛及感染等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和紧急处理。26例谵妄患者健康状态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他6例患者住院一周后精神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发情况出现。

    作者:刘员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电生理对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观察、评定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分期针刺法治疗和常规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分期针刺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14天和28天后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期针刺法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学义;马小明;范进(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蛇足石杉产石杉碱甲内共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石杉碱甲是来自蛇足石杉的高效、高选择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野生蛇足石杉频临枯竭,石杉碱甲来源亦将匮乏。来自蛇足石杉的内生真菌可能是解决石杉碱甲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庆枝;韩业昊;董丽辉;黄贝贝;张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85例符合本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3例试验组和42例对照组,2组患者无论是否行手术治疗,都予以抗感染、止痛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加服中药并外敷中药且接受针灸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手部肿胀、疼痛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93.5%,对照组的总效率为72.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袁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过程的资料。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58例顺利脱机,3例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例高龄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无创呼吸机能够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呼吸肌的疲劳[1],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膑骨骨折4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采用张力带钢丝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可进行早期的伤肢的关节活动,但克氏针手术处理不好时上下两端容易刺穿皮肤而发生局部感染,从而影响膝关节的活动。良好的护理和恰当的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也很重要。

    作者:王英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8例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并2型糖尿病58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患者49例,行结肠造瘘术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系统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共12例(20.69%)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1例及吻合口出现渗漏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吻合出血1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在有效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性增大,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作者:林丽;周苗华;彭守华(通讯作者);周丽静;简红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