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红
人体衰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我国居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日趋增多。如何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止各种老年人常见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医学界正在大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紊乱则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速度。因此,从营养学角度探讨衰老的机理和生理变化,研究老年期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十分必要。1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1.1代谢功能降低:基础代谢下降,老年人较中年人相比基础代谢大约降低15%-20%,,这与代谢速度减慢,代谢量减少有关。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
作者:陆春静;贾银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得结果探讨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方法:我院2010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将相关知识渗入;2011年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进行集中讨论,反应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2012年在此基础上指定专人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讲座。对2010至2012三年间我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将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0至2012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其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也显著上升, 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健康教育确实存在多种问题,但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各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必然收获丰富成果。
作者:王德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200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DN组100例,单纯DM组100例;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FFA、CRP、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MAU)水平,分析CRP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单纯DM组CRP明显升高(P<0.05),以DN组升高明显(P<0.01)。DN患者的CRP与FPG、HbA1c、24hMAU 、TG呈相关性(相关系数均r>0.8524)。结论:CRP升高与DN有明显相关,二者可能参与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损害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待乙肝患者行为态度的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防治宣传及其他传染病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外来务工人员1068人进行调查。结果: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知识知晓率低,对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薄弱;在对待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和行为上,呈现恐惧和麻木两极分化情绪。结论: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知识和乙型肝炎预防知识认知不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作者:郭金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专业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方法:成立培训管理机构及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选择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及结果分析。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结果:实验组的考核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培训效果论证了此种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适宜在全区中医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刘晶;李梅;李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展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以2010年未开展优质服务的120例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两组夜间陪护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心脑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技能及素质均有所提高,患者的投诉率及护患纠纷率与没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房中开始“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环境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OA 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缺失、软骨下骨的坏死,及由此而引起的软骨与骨的修复反应。膝关节作为主要负重关节,是骨关节炎中易受累的关节之一,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和关节不稳,并导致行走、起立和登楼梯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治疗OA时,除应用以止痛药和非甾类抗炎药(NSAIDs)为主的传统药物之外,同时应用改善软骨代谢作用的药物也愈加广泛。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们应用双醋瑞因胶囊及醋氯芬酸片治疗膝OA患者71例,获得满意疗效,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良德;赵卫华;吕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对具有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索其在调控血脂作用之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经超声提示有确切动脉硬化证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0例。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组为治疗组,辛伐他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丹红与纤溶酶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未发现治疗组有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纤溶酶合用有明确调控血脂、抗炎、抗氧化、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
作者:阎广会;杨桐;朱华林;苏玉莲;张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剖宫产它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将婴儿从子宫内取出的方法。由于手术中失血、麻醉因素,术前、术后禁食等原因,使得剖宫产易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所以术后的护理观察,对于产妇的顺利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龚兴盛;尹静;黄富灵;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就中医人才培养思路作了探讨,认为中医人才应姓“中”,要建立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打牢传统文化基础;中医人才应姓“博”,要学习多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中医人才应学习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为我所用,促进中医药发展;现代中医人才培养必须早临床、多实践,培养具有“中医内核”,能够坚持用中医思维治病,同时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中医人才。
作者:徐厚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健康,对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医院由于医疗安全事件导致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不断上升,这时就需要有效调整监管部门的卫生监督职能,加强医疗安全监管工作。因此,本文就全面分析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并有效探究医疗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善策略,以此提高医疗安全监管水平。
作者:丁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脊柱侧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体会,以提供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参考,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护患者满意率。方法:手术前评估患者肺功能状况,再根据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有效咳嗽、缩唇呼吸、吹气球、爬楼梯等运动,还有超声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排痰等方法。结果: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都得到了很好预防控制,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全部顺利出院。结论: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前后积极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周凤曲;杨晓蓉;雷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7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甲,乙俩组:甲组:单边外固定架组35例,乙组:加压钢板内固定4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比较俩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骨折愈合30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畸形愈合2例,关节僵硬1例,骨愈合率为85.7%,乙组:骨折愈合35例,感染2例,骨不连1例,关节僵硬1例,骨折愈合率87.5%。甲组骨折愈合率略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俩组并发症也无差异。结论:单边外固定架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的时间短,可早期活动,功能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上海郊区妇女乳腺癌预防及乳腺自查知识的认知情况。对象为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20岁以上的非乳腺癌、非医务工作者的城镇及农村妇女共378名。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性描述和百分比。结果:大多数郊区妇女不做乳腺自查,对乳腺癌预防知识不了解;极少数郊区妇女能正确做乳腺自查。结论:郊区妇女对乳癌预防知识及乳腺自查知识的认识急待提高,应该掌握正确的乳腺自查方法,科学规范地做乳腺自查。
作者:杨冬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加以分析,同时根据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住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21例进行调查,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将这些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结果:患者在护理中所在的潜在危险性因素有:医务人员服务性不强,占78.6%。有64.3%是由于护患沟通不够,有61.9%是由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有67.9%是因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不强,有75.1%是因患者自身因素而导致。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全部的护理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都要重视并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及时排除和解决产妇护理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做好防范工作,保证患者生命的安全和健康,从而促使治疗及对应的护理疗效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臀部肌肉注射是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0~7岁的小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在执行臀部肌肉注射时,给护理人员的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医疗行业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公众自我维权意识大大增加,对医疗安全更加关注,这就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细心,安全地执行每一项操作,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全国名老中医李七一认为稳定性心绞痛病机为气虚为本,痰瘀为标,以益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则,研制“冠心平”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司亮;李七一(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Braden评分法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应用Braden评分法预测ICU患者压疮发病的潜在危险程度,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进行分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级护理方法护理。比较2组间压疮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10例中,有3例发生压疮,其中Ⅰ期2例,Ⅱ期1例,发病率2.7%;对照组110例中,有10例发生压疮,其中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2例,发病率9.1%。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raden评分法进行分层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高艳琴;张桂兰;高应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宫腔超声及造影术诊治和评估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2组患者,每组30人。分别观察其在宫腔超声及造影术声像图、宫腔镜下表现、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腔超声及造影术28例(敏感率93.3%),术后病理诊断为20例(准确率71.4%);宫腔镜29例(敏感率96.7%),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7例(准确率93.1%)。子宫粘膜下肌瘤组:宫腔超声及造影术26例(敏感率86.7%),术后病理诊断为24例(准确率61.5%);宫腔镜27例(敏感率90.0%),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5例(准确率88.9%)。结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上宫腔镜检查敏感性、准确性较宫腔超声及造影术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镜联合宫腔超声及造影术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宫腔超声及造影术可指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更好地提高安全性、有效彻底性。
作者:王东杰;柴婷婷;焦顺;王洪燕;江卓飞;黄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腹腔镜下手术在国内逐渐广泛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出血少等优势,只要合理选择适应症,熟悉盆腔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巧,可避免不必要的副损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患子宫肌瘤53人,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例,开腹28人,年龄37~65岁,平均45.8岁;既往开腹手术史6例,其中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例,异位妊娠2例,卵巢肿瘤手术1例,输卵管结扎术1例。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