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距舟关节在体运动与足内侧纵弓变化的相关性

文军;金丹;李鉴轶;张玉忠;罗吉伟;王钊;宋柯;郭小磊;陀永华

关键词:距舟关节, 三维运动, 足内侧纵弓
摘要:目的 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距舟关节的在体运动特点及其对足内侧纵弓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集5名健康志愿者(4男1女)9例足部在进行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初始体位(中立位)和终未体位(大内翻内收背伸位)的足部CT影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结合刚体运动学原理,计算出距舟关节在足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的变化及其与足内侧纵弓变化之间关系 结果 足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距舟关节发生了内翻内收跖屈运动、其内翻幅度:(3882±5.98)°,内收幅度:(19.71±6.33)°,跖屈幅度:(-5.09±6.89)°;距舟关节运动中足舟骨向内侧移位与足内弓顶角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数字化技术解决了距舟关节在体三维运动测量的难题,通过这一技术的测量与分析发现:距舟关节虽然是一个杵臼状关节,但其主要进行绕矢状轴旋转,距舟关节的运动是引起足内侧纵弓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谱聚类图像分割算法

    目的 提出一种改进的内适应谱聚类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能自动选择出优尺度参数从而提高谱聚类算法分割的准确率.方法 利用约束条件优化相关准则函数,对相似度量函数自动学习迭代并得到优尺度参数,再运用基于 Nystr(o)m估计的谱聚类算法得到后的图像分割结果.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纹理图像采用适合的相似度量函数并应用本文的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后与k-均值算法和预分割后再使用人工调整到优参数的谱聚类算法的分割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这种改进的自动选择优尺度参数的谱聚类算法在分割效果上较其它两种聚类算法能得到更好的分割结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能使谱聚类算法的图像分割效果更理想.

    作者:陈姿羽;黄靖;李伟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局部应用瘦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Wister大鼠的深Ⅱ°烫伤创面模型,外用瘦索来观察和研究瘦素在Waster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瘦素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18只,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将创面分为实验组(创面涂400 ng/ml的瘦素溶液,用PBS释稀)和对照组(外涂PBS).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在烫伤后第3,7,11,15,19天5个时相点测量创面的上皮化率;于伤后第7,14 和21天用手术刀切取各组的伤口及周边皮肤,做HE及免疫组化染色(PCNA),以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组织形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2~3 d左右,实验组愈合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伤后7、14和21d创缘组织HE和PCNA染色见实验组创周表皮反应性性增生快,表皮层明显厚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过程短于对照组 实验组PCNA表达与对照组在7 d和14 d,时有明显差异(P<0.05),在21d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局部外用瘦素能提高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瘦素能加快深Ⅱ烫伤创面的愈合.

    作者:文辉才;巫国辉;陈雯;杨红华;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频超声促进哺乳期大鼠泌乳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用于促进哺乳期泌乳的可行性、方法 24只SD哺乳大鼠,每只母鼠1窝带仔1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窝,分别为对照组(假辅照)、5 min组(超声辐照5min/乳腺·d)和10 min组(超声辐照10 min/-不腺·d).从分娩第2天起,使用低频超声(频率40 kHz,强度0.26 w/cm2)以母鼠乳腺予以辐照,连续7d.检测母鼠泌乳量、仔鼠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血清催乳素(PRL)以及乳腺组织学检查 结果 10min组泌乳量、仔鼠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及PRL浓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5 min组(P<0.05);光镜下10 min 组乳腺腺泡明显增多,腺腔扩张,5min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一定剂量低频超声辐照能够促进PRL分泌和乳腺发育,提高大鼠的泌乳性能,有望成为一种促进哺乳期乳汁分泌的理疗新方法.

    作者:汪琴;乔海;白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距舟关节在体运动与足内侧纵弓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距舟关节的在体运动特点及其对足内侧纵弓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集5名健康志愿者(4男1女)9例足部在进行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初始体位(中立位)和终未体位(大内翻内收背伸位)的足部CT影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结合刚体运动学原理,计算出距舟关节在足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的变化及其与足内侧纵弓变化之间关系 结果 足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距舟关节发生了内翻内收跖屈运动、其内翻幅度:(3882±5.98)°,内收幅度:(19.71±6.33)°,跖屈幅度:(-5.09±6.89)°;距舟关节运动中足舟骨向内侧移位与足内弓顶角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数字化技术解决了距舟关节在体三维运动测量的难题,通过这一技术的测量与分析发现:距舟关节虽然是一个杵臼状关节,但其主要进行绕矢状轴旋转,距舟关节的运动是引起足内侧纵弓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文军;金丹;李鉴轶;张玉忠;罗吉伟;王钊;宋柯;郭小磊;陀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碱性环境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疏水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碱性环境对饥饿期炎肠球菌表而疏水性的影响,了解氢氧化钙影响细菌粘附的机制.方法 收集饥饿期粪肠球菌,在pH值为7.3、8.3、9.3、10.3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孵育15 min和1h,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检测细菌表面疏水率;扫描电镜观测不同pH值的碱性环境中粪肠球菌对人牙本质片粘附量的变化 结果 随着氢氧化钙溶液pH值上升,饥饿期炎肠球菌表面疏水率逐渐升高(P<0.01);相同pH值条件下,1 h细菌表面的疏水率高于 15 min(P<0.05);电镜下细菌对牙本质粘附量随溶液pH值上升而增多 结论 碱性环境可提高饥饿期粪肠球菌表面疏水性,促进细菌初始粘附.

    作者:卢婷;徐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缺血后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和意义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肝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3次循环的再灌注1 min-阳断1 min的缺血后处理,观察假手术(S)组、LY294002+假手术(LY+S)组、PD98059+假手术(PD+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LY294002+缺血后处理(LY +IPO )组和PD98059+IPO( PD+IPO)组的肝功能、细胞凋亡、Akt和ERK1/2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 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增加Akt和ERK1/2的磷酸化程度,应用LY294002或PD98059后都可以取消IPO的作用 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澈活PI3K和ERK1/2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朱宇麟;李静;吕毅;景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清miR-103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诊断标记物

    目的 探究血清miR-103在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表达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搜集50例首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和5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技术检测miR-103在乳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运用SPSS16.0软件行检验.ANOVA、x2检验、秩相检验及MedCalc 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R-10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血清中 miR-103 上调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临术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miR-103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84.3%,区别乳腺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0%.结论 血清miR-103可作为乳腺癌一项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并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提示作用.

    作者:王小拍;吴兴平;颜黎栩;邵建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孕激素膜受体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检测60例乳腺癌PGRMC1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病理分级,临术分期、转移,化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PGRMC1表达阳性37例,阴性23例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大小(P=0.03)和临床分期(P=0.039)密切相关;与年龄(P=0.196)和肿瘤病理分级(=0.526)无关.PGRMC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Log-rank=15.638; P=0.0001) 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4.443; P=0.03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GRMC1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P=0.002)结论 PGRMC1的表达乳腺癌随转移和临术分期升高而增强,可能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纪术峰;吴爱国;杨华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背景颜色对4种全瓷底层材料饰瓷后颜色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桩核材料背景色对Vita In-Ceram AL2色瓷沉积氧化铝、Z21色瓷沉积氧化锆、Cercon base color氧化锆及Cercon base氧化锆全瓷材料饰瓷后颜色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光测色计测量各组试样在贵金属、镍铬合金、银汞合金和树脂背景下的色度值并计算组间色差值.结果 Z21色瓷沉积氧化锆饰瓷后在银汞合金背景下与贵金属合金、复合树脂背景下之间的色差值大,但4种全瓷底层材料饰瓷后在不同背景下的色差值均不能够为人眼所识别(△E<1.5).结论 4种全瓷底层材料饰瓷后,受背景颜色的影响均较小,不遮蔽背景色时,修复体可达到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作者:刘一涵;刘洪臣;邵龙泉;温宁;伊元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腺苷通过NHE-1/CaN途径拮抗大鼠低氧性右心室心肌肥厚

    目的 观察腺苷及其激动剂拮抗右心室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56只Sprague-Dawlcy大鼠随机分成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处理组(低氧+腺苷组、低氧+腺苷A1受体激动剂(CPA)、低氧+腺苷 A2受体激动剂(NECA)、低氧+CPA+A1受体阻滞剂(DPCPX)、低氧+NECA+A2b受体抑制剂MRS 1754组).大鼠置于低氧仓(氧浓度为9.5%~10.5%)连续低氧21d.各处理组于低氧第7天使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给药,持续时间为14d,实验终点时、测定大鼠右心室肥厚程度,采用PCR法检测右心室心肌组织中NHE-1 mRNA、CnAβmRNA的相H时含量.结果 1、慢性低氧对照组大鼠RV/(LV+S)为0.369±0.033、RV/BW比值为0.75±0.095、均明显高于常氧组(0.271±0.010,0.59±0.039)(均P<0.001)及低氧腺苷处理组(0.281±0.022,0.650±0.077)(P<0.001,P=0.025)低氧+CPA组(0.313±0.021,0.66±0.067)(均P<0.001)、低氧+NECA组(0.333±0.019,0.68±0.074)(均P<0.001);2、右心室心肌NHE-1 mRNA、CnAβmRNA表达在低氧组均高于常氧组(均P<0.001 )及腺苷处理组低氧+CPA、低氧+NECA组(均P<0.001).结论 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u可通过NHE- 1/CaN信号通路拮抗低氧性右心室心肌肥厚.

    作者:林明静;黄秀兰;谭建新;王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杏仁中央核内注射NMDA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D-AP-5引起摄水量而不是摄食量的改变

    目的 探讨杏仁中央核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型谷氨酸受体对食物和水摄取的影响.方法 不锈钢套管植入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一侧杏仁中央核内,NMDA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原型物NMDA,或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D(-)-2-氨基-5-磷酰基戊酸(D-AP-5)微量注射入饱食和含水度正常的大鼠的杏仁中央核内.结果 杏仁中央核内注射入8.50,17.00,或34.00 nmol NMDA不改变大鼠摄食量,但是增加注射后0~1h内不依赣于食物摄取的摄水量(F3.32=3.191,P=0.037).杏仁中央核内注射人6.34,12.70,或25.40 nmol D-AP-5也不影响大鼠摄食量,但是减少了注射后0~1 h内不依赖于食物摄取的摄水量(F3.28=3.118,P=0.042).结论 杏仁中央核中的NMDA受体可能参与了对摄水而不是摄食的调控.

    作者:闫君宝;闫剑群;李金容;陈坷;孙慧玲;张嫄;赵小林;孙波;赵师儒;宋琳;魏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的常见突变是该疾病新发生突变的热点区域

    目的 对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及家属(CAH)进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突变来源 方法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特异性识别突变位点的酶学方法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诊断、通过PCR测序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家系进行DNA测序,分析确定肾上腺皮质增生致病基因21-羟化酶的突变.运用基因组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STR)分型技术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用以确定突变位点来源.结果 患者(病例号7424)21-羟化酶基因存在12g和1172N两个已知突变.12g突变遗传自母亲(病例号7536),1172N系新发生突变.STR分析结果表明该患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亲(病例号7536),一半来自父亲(病例号7535),二者系患者的生物学父母.结论 肾上腺皮质增生疾病中出现的常见基因突变在遗传过程中也是新发生突变的热点区域.

    作者:张前军;李汶;李双飞;汤蔚琳;李麓芸;卢光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后长期肿瘤学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4例病人的临床随访资料,对186例腹腔镜组和328例开腹组病人术后复发类型及长期生存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54±28.76)月,两组间远处转移(3.9%vs 5.5%;P=0.284)、5年累积总生存率(69.5%vs 61.7%;P=0.085)和5年无病生存率(67.7%vs 60.7%;P=0.1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期病例中腹腔镜组5年累计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可以获得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作者:钟秉政;刘峰;余江;梁耀泽;赵丽瑛;牟廷裕;胡彦锋;李国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 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 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48,P<0.01).45 例阳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 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 中国人群中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作者:于立新;张新科;罗敏;肖露露;徐健;杜传福;刘如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5b-9在坏死性肌病肌肉组织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C5b-9在坏死性肌病肌肉小血管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坏死性肌痫患者肌肉组织肌纤维和血管的MHC-1和C5b-9表达.结果 本组患者肌肉组织出现灶性或散在分布的肌纤维坏死,间有吞噬现象,肌内、外衣和血管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小血管数量减少,个别小血管管壁增厚MHC-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的肌纤维、肌纤维间隙及血管均呈阴性 C5b-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肌肉组织的小动脉与小静脉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及平滑肌均出现明显的强阳性表达,同时相关的坏变和萎缩肌纤维也出现明显的表达.结论C5b-9可能参与血管启动的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丛璐;蒲传强;毛燕玲;刘洁晓;鲁向辉;汪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SIRT1、UCP2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沉默调节蛋白1(SIRT1)、线粒体脱偶连蛋白2(UCP2)表达的情况,探讨T2DM合并NAFLD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和T2DM合并NAFLD模型组(MC组,12只)NC组喂以常规饲料,MC组喂以高脂高糖饲料,12周未隔夜空腹给予MC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1次,破坏部分胰岛,NC组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14周未测定两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及Real-time PCR法测定肝脏组织中SIRT1、UCP2的表达情况 结果 14周时MC组大鼠空腹血糖、谷内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防酸、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NC+组大鼠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NC组减低(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NC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紧密成肝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圆形;MC组大鼠肝细胞高度气球样变,胞质中有大量脂滴空泡、肝组织均可见中至重度脂肪肝在免疫组化和mRNA水平上表明、MC组肝脏SIRT1表达较NC组明显降低(P<0.05).而UCP2表达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T2DM合并NAFLD大鼠肝脏组织中SORT1表达显著降低,UCP2表达显著升高

    作者:徐静;李楠;王俊红;张春虹;丁石梅;焦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OCT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干细胞标记物OCT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 、qRT-PCR检测OCT4在5种膀胱癌细胞株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V-HUC-1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46例患者膀胱癌根治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 OCT4在人类膀胱癌细胞株RT-4、Tcc-Sup、KK47、T24、5637中均有表达,而在人膀胱永生化细胞株中无表达.OCT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6.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其异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膀胱癌组织 OCT4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膀胱癌组织中的OC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膀胱癌的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与肿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 );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OCT4阳性膀胱癌患者及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2%和76.7%,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35.4%和59.2%,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相关,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有显著意义.

    作者:赵朋朋;刘春晓;许凯;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徐啊白;李炳坤;黄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5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H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2011年7月入院的15例PHP患者(男/女:9/6)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患者诊时病程长短不一(3 d~21年),均有手足抽搐、乏力等症状,并多有癫痫发作病史.实验室检查常提示低血钙,高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等.9例头颅CT提示多发颅内钙化灶,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本病需终生补充钙及维生素D制剂以防止急性发作和病情进展 结论 PHP为罕见遗传病,首诊误诊率高,对反复手足抽搐,药物控制不良的癫痫样发作及儿童先天性发育缺陷的患者应尽早行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及头颅CT等检查 长期治疗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患者若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性腺功能减退,应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曲玲;张婷婷;母义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5[1,25(OH)2D3]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因子TNF-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1,25(OH)2D3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RT-PCR和 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NF-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1,25(OH)2D,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经1,25(OH)2D,处理72 h后细胞周期出现向 G0/G1期移行的动力学改变(F=9.81,P<0.05).TNF-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结论 1,25(OH)2D3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且与其抑制TNF-α的表达可能有相关性.

    作者:张莉;王璐璐;吴小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聚环氧乙烷对内毒素休克兔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应用超声监测内毒素休克新西兰免肾血流,观察聚环氧乙烷(PEO)对内毒素休克免肾血流的影响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组(NS)和溶于生理盐水的减阻剂组(PEO),每组10只每只兔静脉注射内毒素0.6 mg/kg造内毒素休克免模型.待血压下降≥30%时开始复苏,NS组使用生理盐水复苏,5 ml·h-1·kg-1),PEO组使用等剂量含20 ng/g PEO的生理盐水复苏.分别于休克前,休克期、复苏1h后经超声观察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血查肾功能试验全程监测心率和动脉血压 结果 两组兔各级肾动脉休克期流速明显低于休克前(P<0.05),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 RI)明显增高;复苏1h后,NS组各级肾动脉血流流速下降,三级肾静脉流速减慢,PI 、RI无明显降低;而PEO组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流速较休克前明显增快(P<0.05),三级动脉PI、RI较之NS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肾功能指标:两组免休克期BUN、Cr均升高,复苏1h后PEO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小剂量聚环氧乙烷能够有效增加感染性体克肾脏的血流灌注,对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所致的早期肾脏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方琴;胡振华;陈仲清;段星星;陈辉;傅卫军;魏红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