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何援利;付霞霏;彭冬先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Ia期27例,Ⅰ 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1及T1W1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杜立新;雷益;李顶夫;邱喜雄;梁碧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SATB1在不同侵袭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表达状况.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人永生化肝细胞株HL-7702及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HCCLM3中SATB1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HL-7702,SATB1 mRNA在其余5种肝癌细胞株中都有较高程度的表达,其中高侵袭性HCCLM3、MHCC97H表达高,MHCC97L次之,SMMC-7721、HepG2低(P<0.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He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HCCLM3肝癌细胞株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1±0.002;0.351±0.023;0.621±0.026;0.878±0.026;1.236±0.006,高侵袭性HCCLM3相当于HepG2的4.6倍(P<0.001);免疫荧光显示SATB1在5种肝癌细胞株的胞浆和胞核内均有分布,高侵袭性细胞株HCCLM3、MHCC97H表现强阳性染色.结论 SATB1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有差异,与肝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李光辉;杨定华;李湘竑;钟克波;刘萧;毕民平;刘延;廖晓明;林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在双歧杆菌中表达重组人颗粒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肽(GrB-VRB)融合蛋白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KDR)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双歧杆菌,以ELISA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以细胞增殖试验和TUNEL法分析其对KDR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 工程化化双歧杆菌培养物的上清和菌体中均有重组产物,重组人GrB-VRB能有效抑制KDR阳性如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细胞增殖、细胞死亡,这种死亡的机制是细胞凋亡;但对KDR阴性细胞则无这些作用.结论 工程化双歧杆菌能分泌性表达重组GrB-VRB融合蛋白,其在VRB的靶向作用下,GrB可有效地诱导KDR阳性细胞凋亡.
作者:陈蕾;曾位森;郑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清标本炎症因子TNF-α、IL-1、IL-6的浓度变化,对比分析3组的差异.结果 (1)坏死组织匀浆液组腹腔注射后很快可见血清TNF-α、IL-1、IL-6含量升高,12h后达到高峰期,36h后开始出现回落.生理盐水组炎症因子浓度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变化(p<0.01);(2)坏死组织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的上升时间早于内毒素组(2~4 hvs 5~6 h),并且部分炎症因子在峰值期间(30 h)较内毒素组明显增高(P<0 05);(3)曲线拟合中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曲线明显有别于内毒素组.结论 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中含有不同于甚至强于单纯内毒素毒性的能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有害物质.
作者:樊桂成;荣新洲;王学敏;李庆辉;刘思容;周岳平;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柴芪益肝颗粒(CG)和紫杉醇(taxol)对裸鼠异位肝癌的作用及对Bax、p53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转染及G418筛选构建单克隆Hep G2/EGFP细胞系,细胞注射至裸鼠形成异位肝癌模型,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在体观察在柴芪益肝颗粒合Taxol作用下肿瘤的生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ax、p53、VE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axol组和Taxol+CG组在3周和4周时降低肝癌增殖速度,Taxol+CG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Taxol组比.Taxol+CG组增加Bax表达,降低p53表达和VEGF表达.结论 柴芪益肝颗粒明显增强Taxol对裸鼠异位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增加Bax表达、抑制p53、VEGF表达相关.
作者:游敏玲;罗满芳;廖蔚茜;胡世平;许文学;靖林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芩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FSB)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干预作用.方法 本实验设HeLa细胞组、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TFSB组,其中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分别通过瞬时转染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中;TFSB组在将重组质粒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的同时使用TFSB进行药物干预.转染48 h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测维持液中NP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测NP基因起始核酸量.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测NP表达示:pcDNA3.1(+)/NP组、TFSB组为阳性;荧光定量RT-PCR示:pcDNA3.1(+)/NP组和TFSB组NP基因起始拷贝数分别为(8.90±2.53)×106 copies/μ1、(6.15±1.49)×106 copies/μl,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总黄酮对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和NP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张清;杨斌;王农荣;段林建;何士勤;孙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预防应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研究,2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个周期化疗.A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化疗前3d开始注射rhTPO;B组:第1个周期(对照周期)不注射rhTPO,第2个周期(用药周期)化疗后6~24 h内注射rhTPO.结果 24例恶性肿瘤患者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用药周期与对照周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提前给予国产rhTPO可明显提高化疗后血小板的低值,以及缩短化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
作者:李秋文;叶明;肖文华;朱建华;张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铁螯合剂去铁胺(DFA)对脑出血(IC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及其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DFA治疗组,利用胶原酶制备大鼠基底节区ICH模型,术后1h开始每12h腹腔注射DFA,共7d.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变化.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变化.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IL-lβ和TNF-α含量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Nissl染色观察DFA处理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元丢失情况.结果 ICH后3d开始,血肿周围脑组织铁离子浓度较假手术组动物显著增高,并可持续至28 d,同时伴随有局部小胶质细胞数量的显著性增加.应用DFA后,显著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浓度,且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活化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毒性细胞因子IL-l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的丢失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ICH后血肿持续释放的铁离子可激活局部小胶质细胞,造成继发性脑损伤.DFA通过清除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铁离子,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减少ICH的神经元死亡,从而改善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缪星宇;刘晓斌;岳青;秋楠;黄卫东;王继军;许彦钢;张越林;杨军;陈新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将支气管内超声(EBUS)两种简易的回声特征应用于判断肺周围型病灶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102名接受EBUS检查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EBUS图像,了解这两种回声特征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晕环征,实性低回声是提示周围型病灶为恶性的两种同声特征.实性低回声在诊断恶性病变时敏感性较高(89.46%),特异性也较高(83%),晕环征的敏感性为69.51%,特异性为65%.只要存在任何一种回声特征,诊断恶性的敏感性可达94.6%;两种回声特征同时存在时,诊断恶性的特异性可达93%.结论 对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显示的周围型病灶,我们通过EBUS的这两种回声特征可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周围型肺癌.
作者:黄禹;陈正贤;任红岩;何碧芳;黎秀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0例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位数48个月并发症及控瘤效果,证实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3年1月~2010年3月210例因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术中及术后提示淋巴结阳性或T3a期的患者给予辅助化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05min,平均出血量为220ml,围手术前输血率为20.5%,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17.6个,淋巴结阳性病例数为42例(20%).围手术期轻度及重度并发症分别为19.0%及5.3%,5年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未复发生存率及未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3.8%,83.3%,81.8%及90.5%.结论 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安全可行,具有满意的控瘤效果.
作者:许凯;刘春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TiO2的抗菌特性,开发一种能够应用于口腔的无机抗菌材料.方法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TiO2xNx薄膜,用XRD、SEM、EDS等测试手段表征薄膜的结构、形貌、组成,并通过覆膜法利用口腔常见致病菌考察TiO2-xNx薄膜的抗菌性能.结果 纳米TiO22-xNx抗菌薄膜为锐钛矿相结构,氮元素质量比为0.13%,表面结构均匀致密,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7.79%、49.42%和96.84%.结论 纳米TiO2-xNx抗菌薄膜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可作为一种新型抗菌剂应用于口腔临床.
作者:李娜;曹宝成;王育华;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石榴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伪结扎组(Sham)、缺血/再罐注组(I/R)和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连续监测心功能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伪结扎组相比,缺血/再灌后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中,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P<0.01),左室大舒张压(LVEDP)明显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模型组相比,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缺血再灌大鼠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LVSP、LVEDP及±dp/dtmax)显著改善(P<0.05);LDH、CK和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增加(P<0.01),心肌梗死程度减轻(P<0.01).结论 石榴多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石榴多酚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心肌梗死程度有关.
作者:董淑英;童旭辉;刘浩;高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放疗方式对患者颞颌关节损伤的影响,为不同条件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39例,适形调强放疗(IMRT)组32例,以门齿距及LENT SOMA标准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性价比.结果 3D-CRT组近期局部控制率与IMRT组无差异(P=0.878);3D-CRT组的颞颌关节受量高于IMRT组(平均57.06 Gy和40.90 Gy,P<0.001);比较两组放疗后1年与放疗前 门齿距差值,3D-CRT组缩小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颞颌关节损伤按SOMA分级标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相对于IMRT技术来说,3D-CRT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优势,颞颌关节的损伤可耐受,3D-CRT技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是性价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冬平;余意;齐斌;刘锦全;李铭仪;梁玉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生存素基因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对子官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接种组、shRNA慢病毒组、空载慢病毒组和空白载体组,每组30只.通过Image-proplus软件测量新生血管面积与鸡胚尿囊膜面积比(VA/CAM)评价沉默survivin基因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TUNEL检测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学观察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结果 shRNA慢病毒处理组种植内膜存活率低,该组VA/CAM明显低于单纯接种组、空载慢病毒组和空白载体组(P<0.001),后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NA慢病毒处理组种植内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另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NA慢病毒处理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腺体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结论 慢病毒介导survivin基因特异性shRNA能够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CAM模型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子官内膜在CAM上的种植生长.
作者:彭冬先;何援利;丘立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胆管结扎(BDL)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18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E组)组,BDL组和Ang-(1-7)治疗组.假手术组:行开腹术再关腹,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生理盐水;BDL组:开腹结扎胆总管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生理盐水;Ang-(1-7)治疗组:BDL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Ang-(1-7).4周后宰杀动物、取肝组织,行Masson胶原染色,肝纤维化评分,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与BDL组相比,Ang-(1-7)治疗组肝纤维化评分(2.33±0.52vs 5.17±0.75)、胶原面积(23.71±3.43vs 89.77±9.92)、羟脯氨酸含量(0.36±0.03 vs 0.52±0.04)、α-SMA的表达(54.11±17.55vs 191.84±31.72)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1-7)对胆总管结扎所致的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旭;宁佐伟;罗薇;张文雍;余常辉;孟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KCa3.1通道对增殖表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组织贴壁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初代和9代平滑肌细胞形态学特征.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初代和9代平滑肌细胞KCa3.1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MTT和Transwell法观察KCa3.1通道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初代和9代平滑肌细胞分别表现出收缩表型和增殖表型特征,9代平滑肌细胞KCa3.1通道mRNA、蛋白表达水平、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初代细胞(P<0.01),KCa3.1通道阻断剂TRAM-34可显著抑制9代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1),对初代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 增殖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KCa3.1通道表达增加可能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苏兴利;张鸿;于玮;霍健;郭玉芳;王爽;王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外膜蛋白T(OmpT)基因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CFT073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UPEC CFT073 0mpT基因缺失株(命名为COTD),并建立小鼠急性尿路感染模型,体内外实验比较野生株与敲除株之间在膀胱组织的定植能力.结果 PCR分析及测序鉴定证实ompT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株粘附率为(8.3±1.9)%,敲除株粘附率为(6 7±2.2)%,敲除株粘附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体内实验膀胱组织内,野生株定植细菌数为(7±2)x 105 cfu,敲除株定植细菌数为(17±8)x104 cfu,ompT敲除株定植于膀胱组织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证实OmpT作为毒力因子参与细菌定植膀胱组织,在UPEC致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铁;方幸幸;刘晓露;彭亮;龙敏;张文炳;罗军;曹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8组鼻咽癌组织与混合的非癌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鉴定CASP8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并分析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荧光定量PCR确证CASP8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01),与芯片结果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非癌鼻咽组织相比,CASP8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2),且下凋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2)及临床分期(P=0.026)呈负相关.结论 CASP8表达下调作为不利因素促进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方唯意;张千兵;刘真;江庆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冲洗对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1月男性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病例60人,第1组患者采用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术后第1天将利多卡因配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第2组患者采用普通导尿管,不行利多卡因配生理盐水膀胱冲洗,观察术后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尿道疼痛,尿急,会阴部不适等)情况.结果 第1组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11人,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第2组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约24人,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两组数据资料,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冲洗可明显减轻术后留置导尿管给患者带来的尿道刺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昆;周其赵;刘存东;李峰;卞军;钟钦;薛康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囊后肢梗死后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关系.方法 31例累及内囊后肢梗死的患者,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定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ROI放置区为: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区.通过对患者行SEP及感觉功能检测并进行分级.结果 SEP分组后各组患侧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纤维FA值显著低于健侧FA值(P<0.05),患侧SEP分.组后的各组F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EP异常程度越高,FA值越低;感觉功能程度与SEP的分级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 急性内囊后肢梗死后患者患侧中央后回质下白质区FA值变化在评价患者预后方面与SEP具有相关性,一致性和互补性.
作者:王齐琦;宋志彬;周雁玲;董延江;梁海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