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辉;杨定华;李湘竑;钟克波;刘萧;毕民平;刘延;廖晓明;林梁
目的 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 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和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同时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病性的关系.结果 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910,P=0.404).单一证型之内的不同证型之间HBV DNA亦无统计学差异(x2=4.672,P=0.323).不同病性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631,P=0.596).结论 HBV DNA不宜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
作者:谢和平;杨宏志;吴伟康;关卫兵;柯千山;李永伟;戴敏;肖阁敏;李杨湄;张炯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初步研究依帕司他保护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糖刺激8h后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利用Rc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同浓度的甘露醇作为对照.给予依帕司他(0.1 μmol/L)预处理30 min,随后再进行高糖培养,检测NO的含量以及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依帕司他的靶向基因醛糖还原酶(AR)以及NO的上游基因NADPH氧化酶4(NO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培养8h之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下降,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甘露醇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先给予依帕司他处理后再进行高糖培养,细胞中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O表达上调,与单独高糖培养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细胞中AR和NOX4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高糖可以诱导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NO的分泌水平降低.依帕司他可能是通过抑制AR和NOX4的表达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芳;洪权;刘皈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对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80d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2010年1月~2011年1月儿童重型地贫Allo-HSCT 35例病例半年后的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比较有CMV(13例)和无CMV感染组(22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T细胞的变化.结果 半年内有CMV组CD8+比率高于无CMV感染组,但CD4+比率低.在CMV感染组伴随CD8+CD28+细胞比率降低,CD8+CD28细胞比率和CD8+比率升高,同时发现CD8+与CD8+CD28+细胞比率呈线性相关性.结论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儿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后会导致CD8+CD28细胞堆积,是构成CD8_细胞升高的主因,且两者比率呈线性相关.
作者:王彦华;吴学东;冯晓勤;何岳林;裴夫瑜;李春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在双歧杆菌中表达重组人颗粒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肽(GrB-VRB)融合蛋白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KDR)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双歧杆菌,以ELISA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以细胞增殖试验和TUNEL法分析其对KDR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 工程化化双歧杆菌培养物的上清和菌体中均有重组产物,重组人GrB-VRB能有效抑制KDR阳性如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细胞增殖、细胞死亡,这种死亡的机制是细胞凋亡;但对KDR阴性细胞则无这些作用.结论 工程化双歧杆菌能分泌性表达重组GrB-VRB融合蛋白,其在VRB的靶向作用下,GrB可有效地诱导KDR阳性细胞凋亡.
作者:陈蕾;曾位森;郑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微量铬(Ⅵ)染毒动物模型的制备,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术后铬(Ⅵ)的释放对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8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低、中及高剂量组.隔日1次分别给0、5、0、20 mg/kg体质量的三氧化铬腹腔注射.分别于染毒4、8、12、16周用颈椎脱位法各处死小鼠5只,检测血铬含量、肝细胞活性氧自由基水平(ROS)、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谷氢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的表达,并对小鼠肝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5 mg/kg组及10 mg/kg组血铬浓度、ROS升高并在第8周以后趋于稳定;20 mg/kg组血铬浓度及ROS持续升高,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各实验组MDA未见明显升高.各实验组GSH含量及GR活性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均下降;5 mg/kg组及10 mg/kg组在各个时间点中GCL表达增加,20 mg/kg组GCL表达随逐渐降低.透射电镜显示20 mg/kg组肝细胞均出现凋亡性改变.结论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术后微量铬(Ⅵ)的缓慢蓄积可能会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以及抗氧化应激系统的改变.
作者:张西旗;李奇;林荔军;刘成龙;李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黄芩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FSB)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干预作用.方法 本实验设HeLa细胞组、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TFSB组,其中pcDNA3.1(+)空载体组、pcDNA3.1(+)/NP组分别通过瞬时转染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中;TFSB组在将重组质粒pcDNA3.1(+)、NP转染到HeLa细胞的同时使用TFSB进行药物干预.转染48 h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测维持液中NP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测NP基因起始核酸量.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测NP表达示:pcDNA3.1(+)/NP组、TFSB组为阳性;荧光定量RT-PCR示:pcDNA3.1(+)/NP组和TFSB组NP基因起始拷贝数分别为(8.90±2.53)×106 copies/μ1、(6.15±1.49)×106 copies/μl,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总黄酮对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和NP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张清;杨斌;王农荣;段林建;何士勤;孙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生存素基因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对子官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接种组、shRNA慢病毒组、空载慢病毒组和空白载体组,每组30只.通过Image-proplus软件测量新生血管面积与鸡胚尿囊膜面积比(VA/CAM)评价沉默survivin基因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TUNEL检测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组织病理学观察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结果 shRNA慢病毒处理组种植内膜存活率低,该组VA/CAM明显低于单纯接种组、空载慢病毒组和空白载体组(P<0.001),后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NA慢病毒处理组种植内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另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NA慢病毒处理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腺体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结论 慢病毒介导survivin基因特异性shRNA能够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种植CAM模型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子官内膜在CAM上的种植生长.
作者:彭冬先;何援利;丘立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接受尼洛替尼400~800 mg/d治疗,随访观察近5年,定期监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记录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及各项生化指标,评价其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26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尼洛替尼中位治疗时间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累计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6例(61.5%),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13例(50.0%),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9例(34.6%),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7例(26.9%).尼洛替尼治疗相关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胆红素升高(69 2%)和皮疹(57 7%).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53.8%)、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分别为26.9%和19.2%).相比进展期患者,尼洛替尼对慢性期和缓解期的患者疗疗效更佳、血液学副作用更少.结论 尼洛替尼为对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CML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并安全的治疗选择,尤其对非进展期CML患者更为安全和有效.
作者:魏永强;张贤;陈伟伟;曹睿;阴常欣;冯茹;刘启发;孟凡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从大量的胶囊内窥图像中人工寻找出病变图片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胶囊内窥病变图像智能识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量胶囊内窥正常图像和肿物图像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图像的各个分量上将纹理和颜色相结合提取图像特征向量,分别输入BP(back propagation,后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识别,对不同分量图像的识别结果采用投票原则确定终识别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内窥图片中的正常图片和肿物图片,有效减少了医生的判读时间,辅助临床医生快速筛查出病变图片.
作者:李凯旋;刘哲星;刘思德;何丽君;罗志冲;王华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冲洗对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1月男性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病例60人,第1组患者采用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术后第1天将利多卡因配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第2组患者采用普通导尿管,不行利多卡因配生理盐水膀胱冲洗,观察术后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尿道疼痛,尿急,会阴部不适等)情况.结果 第1组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11人,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第2组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约24人,其余患者无特殊不适,两组数据资料,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痛导尿管联合利多卡因行膀胱冲洗可明显减轻术后留置导尿管给患者带来的尿道刺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昆;周其赵;刘存东;李峰;卞军;钟钦;薛康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0例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位数48个月并发症及控瘤效果,证实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3年1月~2010年3月210例因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术中及术后提示淋巴结阳性或T3a期的患者给予辅助化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05min,平均出血量为220ml,围手术前输血率为20.5%,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17.6个,淋巴结阳性病例数为42例(20%).围手术期轻度及重度并发症分别为19.0%及5.3%,5年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未复发生存率及未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3.8%,83.3%,81.8%及90.5%.结论 腹腔镜下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安全可行,具有满意的控瘤效果.
作者:许凯;刘春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IAP2 mRNA和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的非癌组织中C-IA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癌组织中C-IAP2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肝癌中C-IAP2 mRNA的表达是非癌组织的2.70倍(P<0.001).C-IAP2蛋白在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0.8%,显著高于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7.8%(P=0.001).C-IAP2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前有无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理分化类型、TNM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时间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硬化以及包膜完整性无关(P>0.05).结论 C-IAP2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转移、复发有关,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
作者:毕民平;杨定华;李湘竑;钟克波;刘延;李光辉;廖晓明;刘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新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描述肿瘤的MRI征象特点,以FIGO2009新分期为标准,对MRI判断肌层侵犯、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54例子宫内膜癌中,Ia期27例,Ⅰ b期9例,Ⅱ期10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对病灶的总显示率达94%(51/54).T1WI肿瘤显示欠清,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时中等强化,低于明显强化的肌层.结合T2W1及T1W1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准确性为91%(49/54),正确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89%,准确性83%,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9%(48/54),与术后FIGO新分期、病理结果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诊断、肌层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杜立新;雷益;李顶夫;邱喜雄;梁碧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阻断p38通路激活对大鼠脑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对照组40只:假手术处理;脑创伤组40只: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p38抑制组40只:脑创伤前15 min股静脉注射p38抑制剂(SB203580,400 μg/kg).分别在脑创伤后2 h、2 d时断头取脑,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P38磷酸化水平及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vans Blue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脑创伤组磷酸化p38的水平在伤后2 h明显上升;MMP-9 mRNA和蛋白在脑创伤后2 h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2d时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p38抑制组伤后2 h时p38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MMP-9 mRNA和蛋白在创伤后2d时的高表达也均有明显下降(P<0.05);(2)与对照组比较,脑创伤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在创伤后2h明显增加(P<0.05),2d时出现继续升高(P<0 01);脑含水量存创伤后2 h无明显变化(P>0.05),在2d时显著增加(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p38抑制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在创伤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阻断p38通路激活可下调大鼠脑创伤后MMP-9高表达,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及创伤性脑水肿,提示p38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MMP-9的表达变化在创伤性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兆华;廖正步;石全红;谢延风;何朝晖;詹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刺激“关元穴”对围绝经期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阴道涂片法筛选围绝经期雌性SD大鼠.选用输出声功率0.1W,工作频率9 MHz,焦距4.5~5 mm,给予大鼠关元穴超声刺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水平,组织学方法观察卵巢组织学结构变化,计数卵巢各级卵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刺激关元10 min/d、5min/d连续刺激10d后显著提高围绝经期大鼠血中E水平(P<0.05),卵巢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增多,闭锁卵泡数减少(P<0.05).结论 超声刺激关无能改变围绝经期大鼠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影响卵巢卵泡发育.
作者:欧洪琼;方廖琼;白晋;刁庆春;翟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对磷酰胺氮芥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携带Bcl-2基因慢病毒载体,包装成高滴度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体外感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再加入浓度30 μmol/L的磷酰胺氮芥诱导细胞凋亡.分为4组进行实验:(a)实验组:pGC-FU-Bcl-2+酰胺氮芥(PM);(b)空载对照组:pGC-FU-EGFP+ PM;(c)实验对照组:只加PM;(d)空白对照组:不加PM及病毒.采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GCs),凋亡峰不明显,颗粒细胞凋亡率为(1.93±0.28)%,实验组(GCs+PM+pGC-FU-Bcl-2)出现微弱的凋亡峰,颗粒细胞凋亡率为(6.99±0.55)%,比实验对照组(GCs+PM)及空载对照组(GCs+PM+pGC-FU-EGFP)显著低,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显著高于其余各对照组(P<0.05).结论 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感染靶细胞后可以过度分泌Bcl-2蛋白,显著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保护PM对颗粒细胞的理化损伤.
作者:王雪峰;何援利;付霞霏;彭冬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分离术中应用内窥镜,探讨内窥镜在房角分离术中的作用,并观察其早期疗效.方法31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内窥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1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4眼).随访并观察其并发症、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情况.结果术后有3例发生前房出血、渗出,均可逐渐吸收.两组术后眼压均有所下降(P均<0.05),相同时间段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仅有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仍>21 mmHg,应用降眼压药物u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术后视力、前房深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分别为16眼(94.1%)和9眼(64.3%)房角全部开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仍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房角粘连,随访过程中未见房角粘连范围明显扩大.结论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内窥镜引导的房角分离术直观、精准、安全,近期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静;邹玉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官颈癌患者亚毫米CT静脉扫描的佳显影时间,建立活人体官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行动脉期及分别延时70、90、120 s的静脉期进行亚毫米CT扫描,由影像诊断科医师对各期图像进行判读,确定佳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影像学诊断,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 确定自注射造影剂后90 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佳显影效果图像.亚毫米CT对≤I B1期的官颈癌诊断率并不高(1/5),对≥I B2期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25例均诊断出,分期判断准确率达64%.以CT动脉期及90 s静脉期数据为基础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官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 恰当扫描条件的亚毫米CT扫描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帮助.基于亚毫米CT数据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女性宫颈癌盆腔数字模型,能够为官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朱洪磊;何援利;王显龙;李湘元;彭冬先;王雪峰;江永焰;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外膜蛋白T(OmpT)基因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CFT073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UPEC CFT073 0mpT基因缺失株(命名为COTD),并建立小鼠急性尿路感染模型,体内外实验比较野生株与敲除株之间在膀胱组织的定植能力.结果 PCR分析及测序鉴定证实ompT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株粘附率为(8.3±1.9)%,敲除株粘附率为(6 7±2.2)%,敲除株粘附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体内实验膀胱组织内,野生株定植细菌数为(7±2)x 105 cfu,敲除株定植细菌数为(17±8)x104 cfu,ompT敲除株定植于膀胱组织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证实OmpT作为毒力因子参与细菌定植膀胱组织,在UPEC致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铁;方幸幸;刘晓露;彭亮;龙敏;张文炳;罗军;曹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SATB1在不同侵袭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表达状况.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人永生化肝细胞株HL-7702及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HCCLM3中SATB1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HL-7702,SATB1 mRNA在其余5种肝癌细胞株中都有较高程度的表达,其中高侵袭性HCCLM3、MHCC97H表达高,MHCC97L次之,SMMC-7721、HepG2低(P<0.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He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HCCLM3肝癌细胞株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1±0.002;0.351±0.023;0.621±0.026;0.878±0.026;1.236±0.006,高侵袭性HCCLM3相当于HepG2的4.6倍(P<0.001);免疫荧光显示SATB1在5种肝癌细胞株的胞浆和胞核内均有分布,高侵袭性细胞株HCCLM3、MHCC97H表现强阳性染色.结论 SATB1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有差异,与肝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李光辉;杨定华;李湘竑;钟克波;刘萧;毕民平;刘延;廖晓明;林梁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