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梅珍;张慧珍;钱莉娜;盛庆云;李菲
目的: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急性踝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踝扭伤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推拿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外涂扶他林乳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5天时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常规推拿的同时外涂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急性踝扭伤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及TTC培养对150份样品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组150分食品细菌总数测定比试验中,国标测试片法、TTC琼脂平板法及计数琼脂平板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试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及TTC法检测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结果相似,三种测定方式各有千秋,可依据测定样品的具体实际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作者:温碧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化疗泵在直肠癌患者使用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0例直肠癌应用化疗泵持续滴注5-Fu联合化疗对照组:28例直肠癌常规点滴5-Fu联合化疗及其它化疗药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应用化疗泵持续滴注5-Fu联合化疗直肠癌的总有效率为47%,而对照组为35%。结论:应用化疗泵持续滴注5-Fu联合化疗直肠肿瘤的有效率高,毒性反应小,化疗泵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终结性评价体系存在诸多的缺点,严重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本文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原则,构建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内科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刘永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是指在一定考试情景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适当的考试焦虑对学习起着促进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又对学习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总的来说,考试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即考试焦虑有一个佳值。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一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过程、他人的反映、心理咨询师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详细报告了在改变求助者认知层面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并指导其进行自我恢复训练。经过系统治疗后该求助者焦虑症状逐渐减轻,恢复正常的心态、身体和学习状况。亦使其建立了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的操作步骤,以及进行干预训练的心理训练过程,并对该生考试焦虑咨询目标的终实现作出了科学的评估。事后,通过对该生进行回访、跟踪与评估,咨询效果良好,属成功咨询案例。
作者:杨安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同时应采用怎样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43例选择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常规护理,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75.0%,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并采用优质护理,可缓解病情,延长生存的时间,并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王慧;张永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利用口服环丙沙星以及坦索罗辛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60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甲基泼尼松龙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0.00%,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75.00%;同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33%,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并且药物实用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蒋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血管外科患者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梅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162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31.09%,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
作者:季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腹膜透析是先建立腹膜透析液进出腹膜腔的通路,将腹膜透析液利用重力灌入腹膜腔,腹膜腔是由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构成的腔隙,腹膜面积很大。血内的毒素和其他物质通过腹膜上的许多小孔进入腹膜腔,排液时排出体外。
作者:陈凤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9例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检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的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全没切除子宫,其中,1例在清宫过程中发生了大出血,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出血减少。结论:采用 B 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 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切口妊娠组织结构的特点,治疗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出血,所以对切口妊娠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都至关重要。
作者:张俊茹;王珊珊;苟元;崔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1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8.5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了解AECOPD患者早期肠黏膜损伤和通透性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炎症反应关系。方法:将54例AECOPD患者和18例COPD稳定期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为通气组及非通气组,定量检测血清D-乳酸、I-FABP及CRP水平并分析。结果:血清D-乳酸、I-FABP及CRP水平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通气组低于通气组但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D-乳酸、I-FABP与CRP均呈正相关。结论:AECOPD早期存在肠黏膜损伤及通透性变化,病情越重肠黏膜损伤越重,其与系统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李轲;武焱旻;卓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运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结果:运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和坠床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后,有效的预防了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确保住院的安全。
作者:刘爱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每年支原体肺炎在儿科均有流行,阿奇霉素等治疗需要2-3周,但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非常常见。既往有报道胃肠安丸可以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故近几个月,我院儿科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给予口服胃肠安丸,观察其预防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静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监狱系统囚犯肺结核病人实施DOTS管理及治疗效果。方法:包头市疾控中心结防科对2011~2012年包头市监狱局囚犯中发现确诊的89例肺结核病人,实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管理,并分析其病情转归。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87.5%,复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66.7%,涂阳病人规律服药率为85%,涂阴病人规律服药率为87%。涂阳肺结核病人占全部确诊肺结核病人的22.5%;因释放停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占9%。结论:对监狱系统囚犯肺结核病人实施 DOTS 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庞世娱;尹瑞华;王彤睿;张燕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热痹属中医学“痹证”之范畴。如今热痹患者日渐增多,而论述热痹的文献却相对较少,对热痹还存在不同的误区。本文主要结合现代人体质及疾病的特点,对治疗热痹的个人心得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朱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熟二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患者应用舒利迭治疗;选取同期治疗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应用氨茶碱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钱丽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6例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5-7天出院,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且疗效满意。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是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方式。
作者:徐贵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治疗进行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的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24小时血清内的Cys C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清C组和正常血清C组,其中正常血清C组有83例患者,高血清C组有8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Kilip分级水平、2周之内左心室射血分数、3个月内血管时间的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的预后的治疗效果。结论:高血清C组患者的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死、高血压病史、Kil ip分级情况、3个月内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都明显的高于正常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清C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的低于正常血清C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升高是急性心肌存活患者在3个月之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是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抑制血清C的升高对于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丽霞;王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