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治疗切口妊娠的护理

张俊茹;王珊珊;苟元;崔媛媛

关键词:甲氨蝶呤,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清宫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9例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检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的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全没切除子宫,其中,1例在清宫过程中发生了大出血,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出血减少。结论:采用 B 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 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切口妊娠组织结构的特点,治疗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出血,所以对切口妊娠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都至关重要。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残根残冠美学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7颗需行桩冠修复的前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玻璃纤维桩+二氧化锆全瓷牙(A组)、玻璃纤维桩+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修复组(B组)和铸造桩核+PFM修复组(C组)三组进行修复,随访2年,比较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桩核折断1颗;B组龈缘灰线5颗,桩核折断1颗;C组龈缘灰线9颗,牙根折裂3颗。PFM修复后龈缘灰线共计14颗;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出现牙根折裂3颗;玻璃纤维桩修复出现桩核折断2颗。A组和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修复后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是前牙牙体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作者:胡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程中的运用

    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产妇怕痛,有紧张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分娩很不利,所以产力异常,造成宫缩乏力,有损母婴,2013年5月以来,我科推出以人性化护理为主题的优质服务,助产人员在产程中给予产妇采取自由体位与措施、并全程陪护,提高了产时服务质量,降低了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健康。

    作者:杨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普刀治疗官颈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官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12月收治的98例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行利普刀治疗,对照组行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中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对于治疗宫颈疾病简单容易操作,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7例肺心病加重期患者,依照患者就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及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接受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观察两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喜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中职护生免疫学的教学方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课程,但是免疫学内容抽象、枯燥,名词及英文缩写多,而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很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加上中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较差。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免疫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显得困难重重,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基础不扎实,给今后的技能培养和临床学习造成困难。如何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免疫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激发护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劲头,让他们在快乐中探寻知识的真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不再感到免疫学难于理解,无法记忆。

    作者:张克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例,对照组11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疗程较对照组缩短,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结论:脑出血的治疗掌握好适应症选择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手段,可迅速缓解头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出血的吸收。

    作者:谢祖艺;梁爱军;杨作卿;钟小燕;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目的:旨在通过比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应用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佳给药方案。方法:选择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I`~II级,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用1%的丙泊酚,按2mg/kg体重静脉推注,给药时间为30s,B组:先按0.3ug/kg体重静注瑞芬太尼,而后再以1%的丙泊酚推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术,术中体动酌情追加丙泊酚20~30mg,术毕在恢复室监护至患者完全清醒,定向力正常,术中常规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高军宁;梁洪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住院患者跌到的护理进展

    介绍跌倒发生原因及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帮助临床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护理人员应了解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故的原因,提前预判;出现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故后能够冷静、果断、正确地处理,大程度的保证减少对患者及家属的伤害。

    作者:施艳群;姚慧;洪诗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对策

    如何针对检验科医务人员的预防措施、应急方案和职业危险作出探讨。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比如组织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加强管理组织,完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接触患者及操作后洗手的原则,保持室内卫生,加强检验器材、仪器表面、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及增强检验人员自身抵抗力。加强检验人员职业危险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预防措施,是避免职业伤害,保证职业安全的关键。

    作者:秦明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芪参护心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OD及MDA的影响

    目的:观察芪参护心汤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探讨芪参护心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选用结扎冠脉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10min 后,恢复冠脉灌注30min,其中假手术组仅做冠脉穿线,不结扎;缺血预适应组结扎冠脉5min后放松再灌注5min,反复3次。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SOD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MDA的含量。结果:芪参护心汤组、缺血预适应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 SOD 活性明显升高,MDA 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芪参护心汤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艳芬;张丽伟;吴艳春;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并胸椎后凸畸形颈椎骨折病人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并明显胸椎后凸畸形患者并发颈椎骨折病人行颅骨牵引术等非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本组3例均为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对患者施以心理、皮肤、肢体、牵引针道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有针对性护理,减少了牵引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有针对性的重点护理结合基础护理可明显提高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明显胸椎后凸畸形颈椎骨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脊髓损伤后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霞;马兴艳;林倩;王自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联合治疗切口妊娠的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9例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检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的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全没切除子宫,其中,1例在清宫过程中发生了大出血,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出血减少。结论:采用 B 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 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切口妊娠组织结构的特点,治疗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出血,所以对切口妊娠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都至关重要。

    作者:张俊茹;王珊珊;苟元;崔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B超引导下PICC置管扩皮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论文探讨经B超引导下PICC置管扩皮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患者35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5例置管者成功带管至治疗结束。结论:并发症的出现不是必然的,它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张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MRA和DSA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MRA和DSA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MRA检查以诊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合并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经DSA检查以进一步分析病变原因和病变部位。结果: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MRA分析,脑血管正常13例,占13%;脑血管狭窄(含闭塞)87例,占87%。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DSA检查,其病因分布情况为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21例,非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9例。2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病变部位分布为颅内病变11例,颅外病变6例,颅内外联合病变4例。结论:临床应用上优先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实施诊断,对诊断为重度狭窄(>70%)以上的患者实施DSA,以进一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变原因,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帕罗西汀与阿普唑仑治疗围生期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普唑仑治疗围生期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围生期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 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6 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8.8%,对照组为88.8%(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 w末、4周末、6周末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程度较轻微,主要为头痛、恶心、失眠、便秘、头晕等。结论:两组疗效相当,帕罗西汀较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

    作者:邓曼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运用PDCA循环下的CBI情景教学模式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英语滞后现象

    目的: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英语滞后现象。方法:运用PDCA循环下的CBI情景教学模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情景教学中对护理英语查房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及充实,与临床护理及时并轨,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第二英语课堂。结论:实施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不断修正及完善教学内容,可有效解决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英语滞后的现象。

    作者:金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饮食处方对慢性湿疹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饮食处方对慢性湿疹患者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名慢性湿疹患者采用抛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后的饮食处方指导,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8.15天(我科的平均住院日)后对病房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房综合满意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8.15天后对病房综合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责任护士对慢性湿疹患者的饮食处方指导可提升患者对病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惠;白美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精神建设--昆山市急救中心在培育与弘扬职业精神中的探索

    昆山市急救中心是县级市的院前急救机构,注重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教育引导、传承创新以及载体建设,培育与弘扬当代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精神,充分彰显了急救人员爱岗敬业的风貌,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创建了“生命之星”急救快捷化服务品牌。

    作者:陈丽卿;沈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射频联合小针刀微创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联合微创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00例均通过6个月以上的疗效随访、分析。治疗前后疼痛缓解评价采用VAS评分,优良率96.4%;未出现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小针刀联合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安全又可靠效果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英;张立国;刘军;穆福林;方志强;徐国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8月入住我科的100例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手术前1天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焦虑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其术前焦虑程度。

    作者:肖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