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预后的疗效研究

刘丽霞;王娜

关键词:心肌梗死, 胱抑素, 预后
摘要: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治疗进行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的预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24小时血清内的Cys C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清C组和正常血清C组,其中正常血清C组有83例患者,高血清C组有8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Kilip分级水平、2周之内左心室射血分数、3个月内血管时间的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的预后的治疗效果。结论:高血清C组患者的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死、高血压病史、Kil ip分级情况、3个月内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都明显的高于正常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清C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的低于正常血清C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升高是急性心肌存活患者在3个月之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是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近期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抑制血清C的升高对于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2例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50例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1例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1例为腹膜后阑尾中转剖腹手术。1例术后出血而再手术,戳孔感染1例,无因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正确处理系膜并将阑尾移出腹腔,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用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③急性穿孔性阑尾炎。④急性坏疽性阑尾炎。⑤慢性阑尾炎以及肥胖,小儿阑尾炎患者。不适用:①中晚期妊娠阑尾炎。②严重出血倾向的阑尾炎。③不能耐受气腹及有严重的腹腔粘连的患者。

    作者:高应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RNA沉默及其在丝状真菌中的研究进展

    RNA沉默是由siRNA参与的特异性的抑制或消除目的基因表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本文介绍了RNA沉默的历史、机制以及影响RNA沉默效率的因素,并简述了丝状真菌中RNA沉默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红静;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应用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探索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科将1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的是特色专科的健康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过相应的健康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要远胜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要胜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1.43%与98.57%。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彭成君;曾素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阑尾炎65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收治的65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不同妊娠时期阑尾炎的临床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危险。

    作者:杨安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盐袋热敷加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90例疗效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显: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亿,据估算,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人群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的表现,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且随着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及体重普遍增加的趋势,患病人数将继续上升。由于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病率和致残性.治疗耗费大量的个人和社会财力,故而研究其治疗措施已刻不容缓。其病理改变比较明显,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消失,骨质过度增生,关节畸形,临床表现关节慢性疼痛,僵硬,关节肥大及活动受限等。我科通过运用中药盐袋热敷加氨基葡萄糖胶治疗KOA9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改进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社区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互动护理,是4周为一疗程,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7.3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6%,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供互助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社区医院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谷尧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收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0例,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程序做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探讨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的表现有呕血、黑便、发热、出血后疼痛、血象升高、精神乏力软弱等。经过治疗及内科护理后,其中治愈37例,好转38例,未愈6例,有效人数占患者总数的92.5%,改手术治疗者4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及时的内科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整个诊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患者预后提供了科学坚实的保障。

    作者:欧阳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对幼儿先心病检查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幼儿先心病检查的必要性。方法:于2013年12月9日~12月18日期间,对阜康市两所幼儿园的862例幼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用飞利浦CX30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S5-1,频率为3.5MHz。结果:检出先心病34例,检出率为3.9%。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实时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血流的异常,为幼儿先心病检查有价值的检查,值得有条件的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秋蓉;畅芳叶;沈玫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化血清白蛋白酶法快速检测初步评价与临床价值

    目的:验证酶法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GA)性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26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着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同时应用液态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分析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相关性大于其与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相关性。糖化血清白蛋白是一个可反映血糖近期变化的优良且检测方便的指标,采用酶法测定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各项血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董学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

    目的:通过对4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为该病的诊断和指标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对4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免疫学指标、合并症等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患者大多数为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常见的是乏力,其次为黄疸;γ-GT和 ALP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准肝功能指标;AMA和AMA-M2是患者重要免疫学指标,也是诊断指标之一;同时发现患者会出现多种合并症。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但是其特征可循。对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可以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作者:冯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CNFD)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36例,给予所有患者黄葵胶囊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其血浆白蛋白、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尿红细胞。结果:服用黄葵胶囊两个疗程后,患者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尿红细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炎患者黄葵胶囊治疗,不仅能升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还能有效的降低24小时尿蛋白、降低尿红细胞,大大减少远期并发症,同时还可以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池本香;沈良儒;刘志远;沈海龙;孙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小板.粒细胞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血小板。粒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同期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未输注血小板。粒细胞,而只采用对症、抗感染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粒细胞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血小板。粒细胞是在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孢素、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8例分析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CsA),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C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CsA、司坦唑醇;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网织细胞计数(Ret)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sA、司坦唑醇可提高CAA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产生。

    作者:胡宁;丁辉;陈丽;赵红勉;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探求应对策略。方法:结合普外科工作实际,从人员到科室特点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结果:针对分析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结果: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风险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作者:刘林香;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补气活血汤,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比较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比较结果,前者全血比高切黏度、血小板粘附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后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功能的SV、EF、舒张功能的A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89例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插管的途径,输入包括葡萄糖、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静脉营养液的一种方法。患者在不能或不能完全充分由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情况下,使蛋白质、热量、电解质、维生素的补充仍能达到较满意的程度[1]。目前TP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提高危重患者的耐受力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营养液的处方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所用药物的品种及用量各不相同,由于加入药物制剂可达20余种,混合技术较为复杂,其稳定性与相容性直接影响到混合后营养液的质量。不合格的营养液一旦输入体内,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89例危重患者实施了TPN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前牙斜面导板矫治器矫治45例替牙期反颌的临床体会

    儿童替牙期前牙反颌或者个别牙反颌是临床上儿童乳牙替牙期常见的错颌畸形,如果不对患儿进行及时矫正治疗会对其将来产生严重的影响。应用斜面导板矫治器对45例替牙期反颌畸形的患儿进行早期治疗。结果发现,经过两个多月的矫治反颌得以纠正,说明斜面导板矫治器对早期反颌矫治是有效手段。

    作者:申郁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心得

    目的:总结8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和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有效的控制出血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高淑霞;陈玉贵;尤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人流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在人流手术中的重要性。采用方法是:区计生中心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900例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分析结果:通过我们术前术中术后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患者术中谈笑自如,情绪稳定,均未发生人流综合征,手术成功率100%,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医患纠纷。由此,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在计划生育人流手术中至关重要。

    作者:邹国红;朱秋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