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孢素、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8例分析

胡宁;丁辉;陈丽;赵红勉;杨柳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 CAA, 外周血, 骨髓, 副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CsA),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C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CsA、司坦唑醇;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网织细胞计数(Ret)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CsA、司坦唑醇可提高CAA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产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利用口服环丙沙星以及坦索罗辛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60例患者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甲基泼尼松龙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0.00%,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75.00%;同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33%,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并且药物实用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蒋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断指再植成活6-7天指坏死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断指再植成活近7天再植指体坏死的原因,以提高断指的成活率。方法:10例再植坏死指中5例行坏死指解脱术,3例行腹部皮管修复术,2例行血管移植术。结果:5例坏死指解脱术后2周切口拆线甲级愈合。3例腹部皮管修复术后4周断蒂,甲级愈合,保留了患指的长度,随访半年,患指关节活动较好。2例血管移植术再植手指成活良好,功能接近正常。结论:对于创伤严重断指再植术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再植术中要高质量吻合动静脉,在痉挛期内避免刺激导致顽固性痉挛,以至栓塞,使再植失败。术后10天内严密观察血运,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当再植断指出现坏死后,尽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患者意愿得到及时处理。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普及营养与膳食的知识,引导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对保障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既是教学亦是科普;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学生及周边人群的健康膳食意识,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全立群;王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婴幼儿抚触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婴幼儿抚触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逐渐被临床护理所重视。抚触能促进婴幼儿食欲,改善消化系统和睡眠状况,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亲子情感交流。同时对患病婴幼儿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本文从婴幼儿抚触的起源、发展及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对婴幼儿抚触的应用进行研究。

    作者:向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肠安丸预防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对照研究

    每年支原体肺炎在儿科均有流行,阿奇霉素等治疗需要2-3周,但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非常常见。既往有报道胃肠安丸可以防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故近几个月,我院儿科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给予口服胃肠安丸,观察其预防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静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收治的324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Leep组(164例)和激光组(160例),Leep组行Leep刀手术治疗,激光组行灼烧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Lee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5%,激光组为78.13%,差异显著(p<0.05)。结论:Leep刀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病变治疗术式,其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相关费用少等优势,显著优于传统激光灼烧术。

    作者:韩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门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分析及对策

    探讨分析影响门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失误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急性腹痛疾病的鉴别、分诊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江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在临床上观察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缺血(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相关药物禁忌症并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缺血的患者40例,通过运用连续三个月口服米非司酮12.5mg,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运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的厚度,通过抽血化验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以及进行常规的血常规检测,随诊观察患者的月经恢复状况。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闭经症状,其余4名患者出现月经量降低的现象,对于子宫内膜的厚度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患者在血红蛋白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肝肾功能均表现为正常。结论:通过运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疗效可靠,不存在肝肾功能的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马桂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及护理满意度(95.56%)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护理满意度7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可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汪年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在妇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应急措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0%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7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2.8±6.7天)后出院,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0%)(P<0.05);实验组护理失误率为0%,低于对照组(15%);实验组治疗费用为(0.7±0.4万元),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急措施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表达变化。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q-PCR检测糖尿病小鼠肾脏S1P受体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结束12周时糖尿病小鼠出现明显肾功能损伤。糖尿病小鼠肾组织S1P2、S1P4和S1P5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表达增加S1PR可能参与糖尿病小鼠肾功能损伤过程。

    作者:刘慰华;刘少军;邱怀娜;郭景新;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拟平悸汤辩证加味治疗心悸50例

    目的:观察自拟平悸汤辩证加味疗心悸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均采用中药自拟方加每位病人辩证分型选用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8例,好转1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自拟平悸汤辩证加味治疗心悸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四手操作护理控制探讨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预防口腔科医源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通过传统护理方法和四手操作技术的对比试验,说明实行1名医师和1名护士共同服务于1例患者的四手操作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医院感染。结果:通过对四手操作方法的高度重视,建立严格、规范的四手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落实四手操作措施注重流程质量。有效降低了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确保了口腔医疗安全。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在提高临床口腔治疗质量、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有效阻断医源性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增加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作者:孙晓红;张昀;孙晓晶;张兆秀;邓宝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丘疹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探讨百癣夏塔热片联合依巴斯汀片等治理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应用依巴斯丁片联合百癣夏塔热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依巴斯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0446,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癣夏塔热片联合依巴斯汀片等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作者:吴宏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总有效率、护理舒适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总有效率以及护理舒适度上明显较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室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其针对性较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手术效果以及舒适度,在手术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陆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蛋白质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营养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且多因宫内生存条件变化而致早产,生后常有喂养困难等合并症,易发生蛋白质缺乏及血脂代谢紊乱,其早期的营养状况不但决定早产儿存活与否,而且对早产儿远期生活质量也有持久的影响。研究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前白蛋白是目前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敏感的指标。监测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及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薛军(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双黄连分散片治疗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

    目的:以循证思想评价双黄连分散片治疗感冒风热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感冒风热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前者给予双黄连片治疗,后者给予双黄连分散片治疗,3日后评价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27.50%、显效32.50%、有效30.00%、无效10.00%,对照组26.67%、29.17%、30.83%、13.33%,观察组降温时间(12.3±1.9)h、证候积分下降值(15.2±7.1)分,对照组则为(14.1±1.1)h、(15.3±8.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解热时间(16.8±2.2)h低于对照组(23.9±2.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黄连分散片治疗感冒风热证,3日内临床疗效与双黄连片基本相同,疗效较显著,但双黄连分散片解热效果更优。

    作者:石贵荣;郝建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维持性透析并发胸腔积液121例临床分析

    目的:积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胸腔积液患者,39例患者由于胸膜腔及临近脏器组织炎症所致,35例患者由于水钠潴留、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24例患者由于低蛋白血症所致,15例患者由于肝素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胸腔内出血所致,6例患者为肿瘤性胸腔积液,2例患者为特发性胸腔积液。②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除肿瘤性胸腔积液、特发性胸腔积液以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均得到有效缓解或治愈。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针对病因疗法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案。

    作者:宋红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妇幼保健院论文被引评价启示

    目的:分析该院学术研究水平情况,寻找评价其科研绩效,促进其科技进步对策。方法:利用高级搜索和跨库检索为工具,以“被引次数”和有全文为条件,检索出该院各年度的论文发表及其被引用情况,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年度发表文章被引率2006年高,被引篇数年代集中在2006-2009年,统计可见被引率与被引频次偏低。结论:要加大引导力度,鼓励作者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加强作者对杂志影响力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向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投稿。

    作者:刘家元;陈光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饮食结合心理护理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营养不良状况,临床实施饮食结合心理护理的措施予以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并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分别护理后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较为理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结合心理护理的模式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扭转营养不良的现状,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辛辽辽;王美霞;秦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