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粒细胞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

田国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 粒细胞,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粒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同期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未输注血小板。粒细胞,而只采用对症、抗感染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粒细胞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血小板。粒细胞是在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谈标本考核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医学的日新月异,如何适应现代医学教育需要,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笔者作为一名解剖学教师,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从校本教育这一层面探索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标本考核这个环节,对运用前后的教学效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标本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013年1-6月我院醋酸去氨加压素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石门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6月醋酸去氨加压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6月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的病历500份,对合理、规范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醋酸去氨加压素在围手术期用药较为普遍。结论:部分科室将醋酸去氨加压素作为常规止血药来使用,用药合理性有待加强。

    作者:敖和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液基细胞学(TCT)、阴道镜、HPV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液基细胞学、阴道镜、HPV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68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采用液基细胞学、阴道镜、HPV联合检测,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受检者共5680例, ASCUS病变以上者556例,其中ASCUS224例、ASCH 176、LSIL71例、HSIL57例、SCC28例。ASCUS、ASCH、LSIL、HSIL、SCC阳性率HPV感染分别为21.4%、25.0%、32.7%、43.5%、44.6%。ASC组与LSIL组HPV感染与其他两组在阳性感染率上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阴道镜、HPV 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变疾病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使疾病准确率大大提升,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娟;王仲;肖贵军;段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情感与慢性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任何一种生物体,只要具有生命,就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的、生物的、语言文字的刺激都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反应。他们对机体的意义被理解之后,就构成了精神刺激(即情感)。1946年,selye通过对应激的生理病理反应的研究,将应激源分为两类:良性刺激可以使人振奋,增加动力,带来益处;不良刺激包括悲痛和苦恼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人是社会生活的高等动物。其行为和心理活动还会受到社会因素(例如婚姻危机、竞争压力、自然灾害发生等)影响,研究范围相对其他生物而言更加复杂。

    作者:邵焕庆;崔红卫;孙亚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长激素释放肽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Ghrelin简介1999年,日本科学家Kojima利用能够稳定表达生长激素促分泌剂受体(GHS-R)的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株,从大鼠胃中提纯出含28个氨基酸的活性多肽,可以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HS-R,并刺激生长激素(GH)的分泌。这种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被称为ghrelin[1]。利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显示,ghrelin的mRNA存在于胃底泌酸腺的颈部和底部。合成ghrelin的细胞是X/A样细胞,简写为Gr细胞。

    作者:杨芬;张雅琪;何熔;张丽华;侯娟;祝志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尿碘快速检测和临床应用

    妊娠期碘缺乏可导致母亲和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智力降低。尿碘是控制孕妇碘缺乏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对评估孕妇碘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尿碘测定的“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大批量尿碘检测时非常简便易行,但对于临床样本尿碘检测就显得操作复杂烦琐,试剂用量大,分析时间长,有害物质排放较多。本项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微量、快速和准确的尿碘定量测定方法,用于孕妇碘营养状况评估。

    作者:周艳;何熔;祝志琴;侯娟;张丽华;张雅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洁莹;郭鸿;朱百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6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经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分,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VitalStim)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64例,每天二次,疗程14天。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步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器官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吞咽障碍,但对重度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

    作者:许海生;刘捷;张锋伟;贾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对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在认真分析和观察手术室仪器设备在临床运用的基础之上,通过结合现代管理学的相关模式,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进行方面的阐述,其管理的内容包括配置管理、申购管理、验收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考试管理及日常管理。后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给出了可行性的管理参考意见。通过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可以大程度的延长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手术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患者手术的成功完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实施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分析

    目的:临床分析胃食管反流治疗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止咳平喘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上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2.0%,对照组患者则仅为66.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马美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青年护士的心理压力探索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索临床青年护士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0名临床青年护士进行心理咨询与沟通,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压力,并对其采取一定的减压措施进行干预,如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加强与患者、医生的沟通交流等方法。结果:通过对30名临床青年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探索,并采取一定的减压措施,使其心理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增进了护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开展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临床青年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减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刘庆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高热惊厥观察要点和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回顾6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要点,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6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过程。结果:细致的病情观察和规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惊厥发作。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有利于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和预后。

    作者:王乃香;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髋置换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3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30例运用半髋置换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进行临床观察。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其男女比例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为手术治疗组,进行半髋置换手术;30例为保守治疗组,进行牵引治疗。结果:在随访的10~20个月里,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和患者恢复活动时间表明,手术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半髋置换手术治疗法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可以尽快的恢复活动时间,并且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进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B超这一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的应用,并且对其起到的价值和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一年内,由于子宫异常出血而进行B超影像学检查的患者进行统计、回顾和分析,并且对经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65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处于月经期的子宫内膜军有1.2㎝~2.3㎝的增厚,并且内膜回声不规则,且强弱呈现不均匀分布,终61例患者被确诊为内膜息肉,符合率为96.9%,剩余4例中,3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炎,1例确诊为粘膜下小肌瘤。对于息肉和粘膜肌瘤在超声检查下的鉴别主要依靠形态的不同,粘膜肌瘤多数为圆形,其回声较弱,内容基底出现变形或中断。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应用阴道超声可以极大的提高对其的诊断率,而且操作极为简捷和准确,值得医学界的继续研究和在临床实践中的大力推广。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人数与日巨增。由于术前下肢活动减少,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可激活全身凝血系统,使血液凝固性高;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位以及组织水肿压迫深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缓慢,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DVT发生率约37%~69%,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1]。DVT由于发病隐匿而临床诊断困难,一旦发生PE,则死亡率极高。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数量的增加对预防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科至2007年以来通过采用早期锻炼指导与协助医生给予预防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对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凯斯普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手术室的使用效果及分析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手术室消毒的效果和失败原因,为促进其在手术室的应用提供实践指导。方法:研究该技术的原理,明确灭菌器械的适用范围,结合手术室270次灭菌记录,找出灭菌循环终止的原因。结果:270次灭菌检测中,266次合格,合格率为98.5%,常见灭菌循环终止原因主要是器械潮湿2次,摆放不正确、物品过多2次。结论:在灭菌前保证物品的干燥及正确的装载,能有效的避免灭菌循环的取消,顺利完成灭菌程序,保证灭菌质量。

    作者:杨庆梅;田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12m为一个疗程后,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的转阴率显著升高,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而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 PCIII 水平显著降低,各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有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永丽;谢瑞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呼吸系统X线平片基本病变临床探讨

    目的:对肺部出现病变时X线平片的表现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影像科诊断出的肺部出现病变的图片,按出现病变的部位逐个进行分析描述。结果:呼吸系统的疾病在 X线平片上因病变类型、部位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表现。结论:胸部X线平片可以为临床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提供重要依据,钻研掌握胸部X线平片的方法是每个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必备的技能。

    作者:马咏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例儿童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求助者是某中学初三女生,小雨,十五岁。她在一次考试中因身体不适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不愿与父母沟通,与父母一起来寻求帮助。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根据小雨的具体情况,分别应用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使小雨克服了成绩不理想引起的的情绪低落。经过数次咨询,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已消失,能够正常生活与学习,效率提高很大,并重新回到原来的行列中。

    作者:岳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ICC在神经外科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危重、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较多。再加上长期卧床、气管切开等因素, PICC的应用优于CV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的使用。方法: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完成了360例PICC置管,从而保证了静脉用药的顺利进行。结果:但是在PICC的置管和留置期间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通过积极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结论:虽然PICC导管为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但是成功穿刺置管后,更离不开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否则可能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而失去了PICC开展的意义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减少PICC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姚秀霞;雷琤;孙杰;刘继红;郭红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