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吕凤英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多发于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及僵硬感,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缓解,上下楼时明显。关节间隙及髌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膝关节积液肿胀时浮髌试验阳性。治疗方法有理疗、手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激素等,但疗效均不理想,特别是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激素常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膝关节镜是近20年来骨、关节外科发展为迅速的专科技术之一,目前关节镜已经突破其开始的单纯诊断技术,成为膝关节疾病重要、广泛的治疗性技术。而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好坏除了需要精湛的技术操作外,与术后能否坚持严格的康复计划有很大关系。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对33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采用了关节镜清理术,我科为保证手术的成功,为患者制订了一整套康复计划进行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赤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我市35-60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免费筛查,综合分析筛查结果与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方法:于2012年11-12月对我市35-60岁4500人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相关调查及宫颈LCT检查。结果:巴氏涂片报告人数4289人,提示43人异常,30人经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排除癌变,13例病人活检,4例慢性宫颈炎,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CIN病变,其中2例CINII-III级,1例CINIII级。分析显示巴氏涂片异常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孕产史、文化程度、HPV感染、筛查史。结论:乌苏市农村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宫颈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娟芳;邵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娩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产程时间明显较短(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产妇心理及生理恢复,提高了产妇生产的安全性,同时,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士长在做好科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的同时,如何做好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如何落实医院感染科各项制度,如何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
作者:杨继芳;陈豫春;薛晓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蜂蜜的选购刚从蜂巢中取出的蜂蜜称作原蜜。原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尘土、幼虫、蜂蜡等杂质必须经过稀释、过滤、消毒、浓缩等工序才能制成新鲜的食用蜂蜜。从营养价值来说,新鳟的熟蜂蜜为上乘佳品。但是,由于蜂蜜是由蜜源植物的花蜜酿造而成,因此,其色泽、性状、气味各不相同,其葡萄糖含量、结晶核大小及蜜度也不相同。所有这些因素,均可成为顾客在选购蜂蜜时,判断其品种和质量的依据。
作者:滕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以2012年2月-12月的体检者随机选取32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以2013年1月-10月的体检者随机选取320例为细节护理组,采用细节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护理观念的养成、技能的提升、体检流程的优化、保护个人隐私、健康宣教、奖惩制度的实施。结果:细节护理组在护理服务、体检流程、健康宣教、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更加细致的满足了体检者的需求,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强和加深了体检者对护理工作者的理解和信任,提高了体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和;陈尊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医院静脉输液安全执行模式-“四步巡视法”于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600例静脉输液患者输液过程中,300例常规巡视,300例四步巡视法巡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输液反应例次率0.6%、皮肤反应1.3%、严重反应0.33%低于对照组3.33%、3.67%、1.33%,操作43例次高于对照组14例次,安全感、输液护理水平、自身感受评分分别为(8.9±0.5)分、(9.6±0.1)分、(7.9±1.8)分高于对照组(6.9±2.2)分、(6.8±2.4)分、(5.9±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步巡视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输液观察方法,是保证安全输液的重要方案之一,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药物、输液器等异常情况,减少对病人的损害,便于任何资质护士学习和掌握。
作者:闫伶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陪检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识别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陪检中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监控,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检查流程、强化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及应急能力培训。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家属满意度达到98.7%。结论:加强风险监控,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护理人员培训,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李建华;张国栋;黄春刚;张术红;刘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微创肺叶切除术的概述1.1微创肺叶切除术在20世纪,尽管胸腔镜检查已经存在几十年,直至90年代初,Kirby等人报道了将电视胸腔镜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1],电视胸腔镜才由单纯的检查工具扩展为检查和治疗工具,微创肺叶切除手术才真正来临。他们选取了44名术前评估处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Ⅰ期的患者,并对其动脉血气及肺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保证这些患者能够承受肺叶切除的创伤。术中3名患者因肺癌分期处于N2期从研究组中剔除,剩下的41名患者中有35人进行电了视胸腔镜手术。手术通过两个胸腔镜切口和一个6-8cm 的手术操作切口完成,平均时间为153+/-26分钟,没有患者因并发症而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所有患者平均5.7+/-1.6天完全康复。这证明了VATS是安全可行的。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能够熟练操作手术的医生较少以及电视胸腔镜本身存在摄像头不清晰、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等问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直到相关手术器械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显示器应用于胸腔镜,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生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式进行肺叶的切除,与此同时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这些资料表明进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对于传统术式的患者并发症少、疼痛较轻、平均住院日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明显改善低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对化疗有更好的耐受性[2]。尽管如此,据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的国家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只有44%的肺叶切除术是通过VATS完成的[3]。批评者认为该项手术方式不利于控制出血、增加了淋巴结清扫的难度、弱的光线及可视度增加了解剖的风险并且该技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作者:田园;刘尊;田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加强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我院自2012年起实施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选拔部分符合条件的骨干护士担任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参与科室管理。结果:通过实施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培养了护理骨干的管理意识和提高了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了科室的管理。结论:开展护士长助理工作方案能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实际管理中迅速成长,利于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加强护理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余海燕;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外科留置管道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避免医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对科室满意度。方法:收集带管出院患者的回访资料,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带管情况,并进行健康指导及征求意见。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0.05);并在回访中发现有5例带管患者需及时来院复诊。有1例需住院治疗。所有带“T管”、“J”管患者在规定时间来院拨管。结论:利用电话回访留置管道出院患者,适应了护理模式转变。将医疗服务工作延伸至出院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搭建了患者与科室之间的沟通桥梁,保证了治疗效果。
作者:杨玉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为防范误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治疗后33例意识均转清醒,肢体瘫痪恢复,病理征转阴,其中1 h内恢复8例,3 h恢复12例,6 h恢复12例,72 h恢复1例。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低血糖昏迷,不要仅局限于脑血管意外,常规查血糖并详细询问病史,以减少误诊。
作者:左丰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手术可达到解除患者髋部疼痛,纠正畸形和恢复功能的目的。但术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指导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是至关重要的。术后配合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能大限度地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作者:孙爱菊;卜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12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12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及DA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DAI评分(1.29±0.41)显著低于对照组(3.01±0.7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再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桂乌煎系张方东主任治疗腹痛病经验方。探讨桂乌煎辨治腹痛病(功能性腹痛)的中药作用机制及疗效观察。将腹痛病(功能性腹痛)患者68例,按照辨证分型,肝郁脾虚31例(46%),肝郁气滞16例(24%)中虚脏寒14例(20%),脾胃湿热7例(10%),采用专方专药桂乌煎(经验方)与辨证论治结合,在内科基础治疗及辨证施护下,观察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评价,症状疗效评价。临床观察时间为28天,结果治愈31例(45.59%),显效26例(38.24%),有效8例(11.76%);无效3(4.41%)例。结论:以桂乌煎为基础方结合辨证论治治疗腹痛病(功能性腹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乾良;张方东;陈巧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诊科患者体现出病情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而急诊科护理人员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其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需要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的血液、排泄物、体液等,因此急诊科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文章汇总分析了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危害及暴力危害等,并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急诊科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程度。
作者:王晓玲;白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以往临床上的经验出发,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各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出如何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方法: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4例,均符合 WHO 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应用进行总结。结果:除过一小部分患者必须通过外科治疗外,80%的糖尿病足患者都可以通过有效地内科治疗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的治疗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勿错过治疗时机而延误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因进行腹部手术引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鼻胃减压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血清炎症变化以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血清炎症变化以及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缓解肠梗阻,缩短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麦喜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临床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160例慢性胃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和陪护家长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在护理效果和家长满意率两个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小儿慢性胃炎护理干预中,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家长满意率,有利于患儿康复和良好和谐护患关系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欣;王乃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拟消胀助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消胀助运汤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 3次/日,三餐前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 3次/日,三餐前口服治疗。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排空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胀助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临床安全可靠。
作者:毕莹;芦少敏;高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