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赤娥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并规范对本病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尽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353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儿童脓毒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由于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各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同时,由于脓毒症诊断的广泛性,造成脓毒症诊断过滥,存在过度治疗。
作者:洪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医改政策、推进医院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乏善可陈,医务人员仍然存在着在思想状况、医德医风、责任心等影响医患矛盾和问题解决的思想因素。本文结合医院思想工作现状,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分析并寻求治理途径,切实强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医务人员思想及道德素养,进一步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医院改革发展。
作者:李珊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致死率很高,因此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十分必要。
作者:李芳荣;杨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分析出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举证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有60例。该院对这60例患者采用了营养支持、控制血压、降颅内压等治疗,并通过观察研究制定出了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我院的脑出血患者有7例死亡、9例恶化、26例好转、18例痊愈,患者的死亡及病情恶化率为26.6%,患者的治疗好转率为73.3%。结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相对较大的难度,因此护士必须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密切的观察,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各项护理措施并以此使并发症得到一定的减少,使死亡率得到一定的降低,使治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赵永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6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用心可舒胶囊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指标上均要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胶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敬科;郑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及时准确的护理措施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抢救措施等方面起着十分有力的作用。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0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26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梗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心梗患者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尤惠琴;高淑霞;陈玉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PTGCD)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08月至2013年12月,我科以B超定位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0例患者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均获得成功(100%),无出血,胆瘘并发症发生,其后全部患者均继续治疗,其中102例(85%)患者在症状缓解后6天--180天(6月)均顺利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15%)患者在行腹腔镜时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1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00%)。结论: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可迅速缓解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危急症状,避免急诊手术带来的风险,具有微创,方便,安全等优势,可明显降伏胆囊切除术的开腹率。尤其对于治疗危重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应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对96例采用无张力补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对71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0.01)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新军;王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NPDR的82例患者164只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芪明颗粒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82只眼。治疗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4.5g,3次/d;对照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口服维生素C200mg,3次/d。总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视力、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眼底出血及渗出、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结果:视力预后中治疗组显效18只眼(21.95%),有效38只眼(46.34%),不变18只眼(21.95%),恶化8只眼(9.76%),总有效率68.29%。对照组显效7只眼(8.54%),有效25只眼(30.49%),不变34只眼(41.46%),恶化16只眼(19.51%),总有效率39.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2,P<0.05)。治疗组视网膜出血渗出减少、吸收58只眼(70.73%),不变或增多24只眼(29.27%);对照组分别为37只眼(45.13%),45只眼(54.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5)。治疗组、对照组合并黄斑水肿分别为30、26只眼,治疗后黄斑水肿减轻分别为22、6只眼,有效率分别为73.33%、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结论:芪明颗粒治疗NPDR可有效促进出血、渗出吸收,稳定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作者:杜敏;邵玲;闫淑;陈鹏;付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母乳是宝宝天然的食物,是妈妈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它可以让宝宝的智商提高,可以让宝宝的眼睛、心脏、肠道等几乎所有器官都可以更好的工作。可以降低宝宝夭折率,可以预防宝宝得糖尿病之类的重症,还可以帮助宝宝避免很多婴儿期的重症。母乳提供的不仅仅是营养,还是有免疫和促进大脑发育的特性,这是母乳独特之所在。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有利于产后顺利开奶,对母乳喂养非常重要。由于产妇产后切口不适,体位不适,乳量少以及不够耐心等多方面原因使喂哺时间较短,尤其是乳头凹陷者,延后泌乳,使乳量不够充足。下面是吸乳器弥补产后早吸吮的介绍,可以解决产后早吸吮不足,促进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效果满意。
作者:郭冬梅;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予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67%,37.78%,对照组分别为75.56%。26.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作者:陈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投诉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38例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果:护理服务不到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理技术素质不高是导致护理投诉的主要因素。结论:高度重视护理投诉,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能有效防范护理投诉。
作者:郭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脑卒中是指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来势凶猛,患者身体肥胖、脖子短、舌后坠明显,建立人工气道是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本措施。一些患者不需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但不具备插管的条件,这时可选用口咽通气导管法。它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1]。本科对8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逯苹;戚晓东;苏海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重度烧伤病人的急救护理经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重点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闫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治疗、处置等各环节中,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芳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动物性食物摄食过多,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完全素食不能包治百病,只有平衡膳食、合理的调配健康饮食模式、营养和结构才能把握健康之道!
作者:王丽君;朱福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LISS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3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Lis 钢板内固定内固定19例,解剖型钢板固定15例。分组统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随访病人是否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和膝内翻等并发症,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来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LISS组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物松动及膝内翻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也有差异(P<0.05),其中Liss钢板组1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解剖钢板组2例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膝内翻,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膝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治疗遵循微创原则, LISS钢板系统具有相对安全、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较股骨远端解剖板更具优势。
作者:潘承波;孙晓红;陈树涛;陈新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干预,了解中医理论运用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从2011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而观察组达到了100%,两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通过中医各项理论调节患者粘膜状态,让其更快恢复。
作者:孙亚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知识不足导致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其危害在于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甚至延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1-2)。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作者:袁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青霉素类药物是当今社会首选的广谱抗生素,本类抗生素它不耐酸,他的作用与血液浓度有关,高浓度时起杀菌作用,低浓度时起抑菌作用。该类药用途广、疗效高,是很多疾病抗菌消炎的首选药。但该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致敏性,胃肠外用药比口服用药更易过敏,而我们大部分都是选择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为了安全有效的用好该类药品,我们时刻都要牢记好青霉素类药物的护理知识。
作者:杨昌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