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伟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及认识。方法:对本科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共收治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情感障碍、痴呆、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震颤等表现,头颅CT常显示基底节区、额叶皮质下的低密度改变,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广泛不规则的慢波表现。60例患者治疗后经疗效判定,其中治愈11例,有效44例,无效5例。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临床表现复杂,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减少误诊率,通过早期、积极、充足、对症的综合治疗原则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孙智敏;赵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重症。静态心率增快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但是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和功能性瓣膜反流发生和心功能变化并不完全明了。尤其是在合并有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伴有和不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和二尖瓣反流和心功能变化。对象和方法:92例心力衰竭患者收缩功能降低(LVEF<50%),其中扩张性心肌病61例,缺血性心肌病31例其中,无室内传导阻滞患者52例,有室内传导阻滞患者40例。5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病人进行包括M-型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心力衰竭伴有或不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静态心率明显增快。心力衰竭无室内传导阻滞患者,57%患者有二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有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92%的患者有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反流时间明显延长,尤其是射血前期和舒张早期二尖瓣反流明显延长。每分钟总等容时间明显延长和总充盈时间明显缩短。随访结果。在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心脏事件(安装起搏器,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和死亡率较无室内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增加。结论:收缩功能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静态心率增快十分常见,大多数患者有二尖瓣反流,尤其是伴有室内传导阻滞,二尖瓣反流时间明显延长,总等容时间延长,总充盈时间缩短。在药物优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可以减轻二尖瓣反流,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周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宫颈癌患病情况及妇女健康情况,为今后妇女病防治和宫颈癌筛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结果:2009~2013年共11991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其中总阳性例数为661例(5.51%),除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外,不同名族、不同年龄段的妇女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表现无差异(P<0.05),TCT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宫颈细胞学筛查能够早期发现上皮细胞异常,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仍需要对占少部分人群(3.7%)的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加大宣教和普查力度;液基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主要方法,应当加强该技术的培训与质控;
作者:昌秀兰;葛捍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骨盆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接受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并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患者的临床舒适度与感染等并发症方面研究组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通过有效考虑患者需求进行人性化护理,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临床舒适感、预后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侯玮;刘霞;张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32例正常孕妇,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病人胎膜早破、高血压以及羊水过多、新生儿缺氧、低血糖、巨大儿等方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有27例采取剖宫产,所占比例为84.38%,对照组仅有15例采取剖宫产,所占比例为46.8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予以及时治疗显得极其重要,对于降低对母儿的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妇科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用药及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阴道炎患者共20名,经检查分别确诊为:6名滴虫性阴道炎、6名细菌性阴道炎、2名老年性阴道炎、6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针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实施甲硝唑片口服药物及甲硝锉片放置阴道深处的联合疗法;针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局部用药的疗法;针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主要药物机理是控制细菌的增生并提升阴道抵抗力水平;针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可选择局部用药放置阴道内或者是擦涂外阴。结果:经过药物治疗,75名患者均得到较为显著的症状改善,其中6名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有5名痊愈;6名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有5名痊愈;2名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2名痊愈;6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6名痊愈。结论:妇科临床阴道炎根据不同性质实施相应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补气活血汤,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比较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比较结果,前者全血比高切黏度、血小板粘附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后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功能的SV、EF、舒张功能的A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解决临床护理本科生英语滞后现象。方法:运用PDCA循环下的CBI情景教学模式,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情景教学中对护理英语查房的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及充实,与临床护理及时并轨,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第二英语课堂。结论:实施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不断修正及完善教学内容,可有效解决护理本科生进入临床工作后英语滞后的现象。
作者:金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测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诊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对超声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并观察各项目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共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性甲状腺结节62例,恶性结节(甲状腺癌)15例,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影响多为规则形态、边界清晰,内部结构多为实性或囊性,恶性甲状腺结节则形态不规则、边界较为模糊,内部结构以实性为主。结论: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确诊率较高,具有鉴别价值。
作者:周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民营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GB 50333-2002《医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南京市民营医院洁净洁净手术室30间(次),洁净手术室总合格率为80%,其中2010年为70%,2011年为80%,2011年为90%。沉降菌菌落数3年合格率分别为79.4%、82.4%、83.3%。结论:洁净手术室存在医院感染危害因素,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重视后期维护保养。
作者:王冲;熊丽林;张守刚;吴起新;孙燕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 MRI 表现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行MR检查患者35例。结果:35例中,肿块型19例、管周浸润型11例和管内生长型5例。MR平扫,病灶均为T1WI稍低或低信号,T2WI稍高或较高信号,增强后:早期强化不明显或周边强化,延迟后内部呈斑片状、分隔状甚至均匀性强化。伴有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或伴胆管结石,所在肝叶萎缩。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MR增强扫描能较好反映其影像学特征,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其他MR征象和临床综合分析,可与肝内其他疾病相鉴别。
作者:杨永青;黎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是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阶段。我院作为桂林医学院的教学附属医院,长期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其中对于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不高,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本文从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尝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法,旨在提高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学实效。
作者:黄宇璐;潘薪宇;宁金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这是从医之路的首次面对死亡。死者的经历,亲人的瞬间离世都给我震撼,久久难以忘却。对一些常见、多发病,进行常识性的普及教育,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任重道远的任务和责任。
作者:于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饮食与心理护理对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50名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与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后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精神状态较良好,康复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饮食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及病情康复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职业和个人原因,探讨有效的排解方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针对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总结出精神科护士存在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结论:采取有效的排解方式,促进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于世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泄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泄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儿泄泻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吕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收集11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整体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根据组别,分别对整体护理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作用效果。结果:经6个月的护理与观察,整体护理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更加良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整体护理组患者对自身的病情认识更加科学,自我保护意识更高,更能够遵循健康的生活与作息方式。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不仅能更为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更能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吴艳丽;蔡春燕;黄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周低剂量紫杉醇联合钴60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组(钴60放疗+紫杉醇)30例,单放组(单纯钴60放疗)30例。两组均采用钴60外照射治疗,总剂量60~63Gy,6~6.3周完成;放化组采用每周低剂量紫杉醇联合钴60放疗,紫杉醇60mg/㎡,连用6周。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百分比分别为56.25%34.38%6.25%3.13%和38.71%25.81%19.35%16.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单放组稍高,但患者能耐受。结论:每周低剂量紫杉醇联合钴60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明显提高疗效,毒副反应虽有所增大,但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治疗正常进行,且治疗结束,随诊1月毒副反应均有大部改善。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发病时间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组选择我科1998年-2010年收治的80例睾丸扭转患者,对其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与采取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后两年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12小时内手术的32例扭转复位固定患者,术后睾丸均成活,术后两年2例睾丸轻度缩小。发病后12-24小时内手术的28例患者,20例行扭转复位固定术,术后两年3例睾丸有轻-中度萎缩,8例行睾丸切除术。发病24小时后手术的20例患者,18例行睾丸切除术,2例行扭转复位固定术,其中1例术后2周出现睾丸坏死二期手术切除,1例术后两年重度萎缩。结论:12小时以内的扭转术后预后良好,均应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12-24小时的扭转睾丸成活机率仍然较大,两种手术均有可能。24小时以上者,睾丸成活机率小,且成活睾丸术后萎缩发生率高,总体预后不良,建议行手术切除术。
作者:戢金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研究总结了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包括职责管理,排班管理,环境管理等,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治愈率得到提高,满意度也大大提升,认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质量与病人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美君;裴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