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袁爱萍

关键词:注射剂, 不良反应
摘要: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药物,发挥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知识不足导致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其危害在于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甚至延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1-2)。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快速血糖检测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糖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300例,均进行两种仪器进行血糖检测,其中,快速血糖分析仪采用末梢血进行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血清血糖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的检测差异。结论: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为(9.17±4.08)mmol/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为(10.28±3.17)mmol/L。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测仪存在各自优点,如快速血糖仪操作简便、检测迅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范围略高,两种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医护人员可根据临时情况选择出适合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飞;张荣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肝性脑病是影响肝病预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展至症状性肝性脑病,死亡率将达50%,轻微肝性脑病(旧称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是临床常见肝性脑病早期表现,本文就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06年5月~2008年8月住院患者比较完整病例,观察血氨值及临床综合评价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差别显著P<0.05,长期应用亚临床肝性脑病逆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至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应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干预的影响

    目的:探讨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干预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或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但不采用胃肠动力药及缓泻剂通便,从入院第一天,指导患者行吐纳法训练,实验期间每天监测排便情况。结果:常规组有效率46.6%,观察组有效率8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吐纳法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疗效显著,认为该方法具有活血、调畅气机、通便的作用,经济安全、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关露娟;林梅;招少环;吕燕碧;何敏峰;肖彬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联合阿托伐他汀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阿托伐他汀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氧分压、FEVl、FEVl/FVC、二氧化碳分压等呼吸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阿托伐他汀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鲍春英;常月乐;王冉;矣成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器械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是促进临床合理用械,保证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上市后医疗器械监管提供依据、促进医疗器械产品合理使用与研发、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笔者作为基层药械监管工作者,结合近年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就基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加强监测工作的思路。

    作者:李培福;宋金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CT检查宫颈细胞异常标本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

    目的:了解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阳性标本在不同年龄的分布情况。方法:对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通过TCT方法检测标本3749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检查宫颈细胞总的异常率为6.32%,不同年龄组的宫颈细胞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上年龄组的患宫颈细胞异常的风险是35岁以下年龄组的1.62倍。结论:35岁以上年龄组的TCT检测宫颈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胥威;卢明文;韩维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波洁治后硅研末头抛光和喷砂抛光处理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洁牙后使用喷砂抛光和硅研末头抛光处理后对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临床随机选择800例无牙缺失的牙周病患者进行超声波洁治,洁治后随机对牙齿进行喷砂抛光和硅研末头抛光对比,观察 DI、PLI和 SBI变化,对超声波洁治后使用喷砂抛光和硅研末头抛光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超声波洁牙后使用硅研末头抛光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 DI 和PLI和SBI,效果可持续半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喷砂抛光的 D I和PLI增加更快。结论:超声波洁治后使用硅研末头抛光更能提高牙面的清洁度、光滑度,不利于软垢、菌斑的再附着,促进牙周的健康。结论:1个月时DI 和 PL I和 SBI 在治疗1月时两侧数值基本一致:3个月时,均开始增加,但喷砂抛光抛光侧 DI和PLI明显高于硅研末头侧,两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喷砂抛光侧基本回升到洁治前。

    作者:魏小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依托咪酯复合高乌甲素用于人流的研究

    目的:依托咪酯配伍高乌甲素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方法: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女1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高高乌甲素后静注依托咪酯。B组单纯静注丙泊酚。监测人流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并观察术中出血量、;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A组患者MAP在给药后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MAP在给药后1-3分钟有轻微下降(p<0.05)。A、B两组患者心率在给药后均有所降低(p<0.05).给药后,A、B两组患者自主呼吸频率明显减缓,10分钟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两组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但不明显(p>0.05)。A、B两组镇痛效果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依托咪酯复合高乌甲素应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可以产生良好的麻醉与镇痛效果。

    作者:蔚海霞;胡龙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对ICU患者临床护理的影响

    目的:采用心理干预方法观察ICU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ICU患者7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加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救治前后焦虑程度、救治满意度和成功率。结果:救治结束后,护理组焦虑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心理表现多为焦躁易怒、紧张恐惧、悲观绝望,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救治满意度与成功率。

    作者:漆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实习护士的培养

    在手术室内的护理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并且高度要求无菌,高护开始接触手术室的时候会产生神秘甚至恐惧感,这些年来护理队伍持续增加,活跃在手术室内的实习护士数量上明显增长不少。为确保高护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的熟悉手术室,熟练使用手术室护理各种技术,进而满足手术室实习需要,身为实习护士的管理者来说,应积极致力于训练一批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护理队伍,尽可能提升手术配合的质量,满足医疗市场需要,确保手术室内进行实习的护理人员可以满足未来工作的要求。

    作者:谷亚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科人性化护理的实践探讨

    产科是一个高要求高风险科室,孕产妇从入院临产到顺利分娩,再到产后母婴健康出院,整个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如何落实到实处,给产妇一个温馨信任安全的就医环境、诊疗过程显得至关重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蔓延,孕产妇对产科的理论认知从网上有了很多的见解和比较,但实践的考证需要我们产科医护人员给予一一满足。下面就我们医院的采取的一些人性化措施做以下介绍。

    作者:袁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B 超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要求终止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宫腔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出血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 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昕;张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7例肺心病加重期患者,依照患者就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及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接受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观察两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喜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人数与日巨增。由于术前下肢活动减少,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可激活全身凝血系统,使血液凝固性高;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位以及组织水肿压迫深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缓慢,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DVT发生率约37%~69%,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1]。DVT由于发病隐匿而临床诊断困难,一旦发生PE,则死亡率极高。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数量的增加对预防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科至2007年以来通过采用早期锻炼指导与协助医生给予预防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对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原发ANCA-AAV患者72例,其中,合并CRF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32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热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RP、SBP、DBP、AI及CI显著高于对照组;尿红细胞、尿蛋白、BUN、血沉、尿酸、肌酐、红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症状、血尿素氮、尿蛋白、肌酐、尿酸、贫血、高血压以及肾脏慢性病变均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腹泻并发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退黄,给予“蒙脱石散剂”治疗腹泻;治疗组给予“蓝光照射”退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2组均治疗4天,观察2组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8%,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腹泻并发症有效。

    作者:孙丰征;刘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提高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清洁率的应用

    目的:为了提高危重患者口腔清洁率,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方法:通过2013年3月开始组圈活动,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及活动后380次口腔护理后清洁情况,并运用品管圈活动手法进行调查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对比活动前及活动后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检查患者口腔情况。统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后清洁率。结果:380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后清洁率中,其中活动后(观察组)患者口腔清洁率较活动前(对照组)明显升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各种改善手法,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实施持续改进,提高了危重症患者口腔护理清洁率。

    作者:谭春燕;陈海燕;包雪玲;杨婉琼;李丽华;原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巡回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巡回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占据的地位以及如何真正贯彻并且落实精神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精神科的巡回护理特点的专业阐述以及对设置巡回护理岗位的必要性的说明,总结了一系列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措施涉及到这几个方面:巡回护理岗位交接班工作、基础安全护理以及重要的心理护理。结果:(1)任职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巡回护理人员要时刻怀揣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2)无间隙、无遗漏的交替巡回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加大了对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防范力度;(3)巡回护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大努力去为精神科患者保障安全。结论:巡回护理的工作质量是精神科护理的大安全保障,优质的安全管理措施不仅能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还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现象的发生。

    作者:郭健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的临床探究

    目的:探知影响临床血凝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了解临床诊断失误的原因,利用研究结果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或就诊的患者做跟踪性的指标观察,并将相关项目和患者的血凝检验结果做出统计对比。结果:患者的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受到患者疾病种类、患者本身和期间的药物服用有关。结论:患者的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分析患者的血凝试验结果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等各方面因素做出对应的判断。

    作者:周爱华;崔剑;管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LISS钢板与普通解剖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LISS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3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Lis 钢板内固定内固定19例,解剖型钢板固定15例。分组统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随访病人是否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和膝内翻等并发症,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来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LISS组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物松动及膝内翻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也有差异(P<0.05),其中Liss钢板组1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解剖钢板组2例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膝内翻,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膝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治疗遵循微创原则, LISS钢板系统具有相对安全、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较股骨远端解剖板更具优势。

    作者:潘承波;孙晓红;陈树涛;陈新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