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比较

孙正明;凌鸣;刘森;张银刚

关键词:大骨节病, 骨性关节炎, 滑膜, 滑液,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 比较大骨节病(KBD)和骨性关节炎(OA)关节滑膜和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收集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和滑液20例和18例,以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滑液19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骨节病、骨性关节和半月板患者关节滑膜IL-1β和TNF-α阳性表达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三种滑液标本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 TNF-α在KBD和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在KBD和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IL-1β和TNF-α在KBD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O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和IL-1β在KBD和OA滑液中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和TNF-α在KBD滑液中的水平与OA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β和TNF-α可能在KBD和OA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性磷酸钙人工骨-骨界面力学性能研究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关节固定的可能性.方法 实验于2007-11/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16只,在双侧股骨外侧髁部建立骨缺损模式,钻取直径4 mm,孔深8 mm的柱状圆洞.将FG/CPC复合材料随机植入一侧骨缺损处,另一侧骨缺损以CPC植入作为实验对照.②复合型磷酸钙骨水泥组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液粉比为0.3)用专用注射器注入骨孔内并使磷酸钙骨水泥外溢,同时加压固定10min直至硬化,对照组同样方法.⑨于术后2、4、8和12周分别处死新西兰兔(n=4),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和力学测试.结果 1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FG/CPC人工骨组比CPC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生物力学测定证明不同的水泥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复合型骨水泥抗剪切力强于对照组骨水泥.结论 FG/CP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和固定人工关节的理想材料.

    作者:赵亮;李奇;林荔军;张力;刘成龙;丁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2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结果 ①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且大量蛋白尿组较微量蛋白尿组表达率降低更明显(P<0.05).③病程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UAER分级的等级变量与CD4+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徐静;苏鸿莉;王俊宏;张春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静默对肝枯否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枯否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基因静默对肝枯否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肝枯否细胞,免疫组化检测AT-1受体在肝枯否细胞的表达.构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质粒,将其转染肝枯否细胞,予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60 min,设立阴性对照.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肝枯否细胞可以表达AT-1受体.AngⅡ可刺激肝枯否细胞NF-κBDNA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KB DNA结合活增强.结论 AngⅡ可经肝枯否细胞AT-1α受体激活肝枯否细胞NF-κB活性.

    作者:李旭;孟莹;周高速;张振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药敏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各种创面细菌菌种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亚热带地区临床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等4个外科科室265例感染创面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创面感染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39%);其次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为20%).普外科和泌尿外科都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分别占37%和64%);创伤科创面感染各种菌都可见到,且其比例大致相当(10%左右).结论 (1)烧伤科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在早期足量抗生素的应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但条件致病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却在这种环境中得以生存.(2)烧伤科常见条件致病菌一般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部分细菌产生了耐药菌株,有些甚至产生了全耐药菌株.(3)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创面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创伤科则是各种细菌均有感染,且比例相当.

    作者:王震;荣新洲;张涛;刘立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我院近期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5岁.主诉为间断性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10年,加重1个月入院.1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伴无痛性肉眼血尿,未引起重视和注意.后来此种表现经常发生,以夏季为重,有时数天1次,有时每天1次或多次.

    作者:张勇;臧桐;孙凤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68930对新生鼠离体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活多巴胺D1受体对延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SPF级新生SD大鼠(0~3 d)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随机分成Ⅰ~Ⅳ组(每组n=5),以改良的Kreb's液恒温灌流,稳定记录到与之相连的舌下神经根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RRDA).Ⅰ组为对照组,只用Kreb's液灌注;Ⅱ~Ⅳ为实验组,分别给予1、2、5 μmol/L的多巴胺D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cis-(±)-1-(aminomethyl)-3,4-dmydro-3-phenyl-1H-2-benzopyran-5,6一diolhydrochlo-ride(A68930)持续灌流10min:观察各组改灌前以及改灌后1、3、5min时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1)给药后RRDA的呼吸周期(RC)和呼气时间(TE)随时间延长逐渐缩短,放电积分幅度(LA)逐渐增大,5 min时RC、TE和IA的变化明显:在2、5μmol/L组与用药前比较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2μmol/L组1 min时的IA与用药前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随用药浓度增大RC、TE逐渐减小,而IA逐渐增大,5 μmol/L时RC、TE、IA变化明显;用2、5μmol/L的A68930灌流后,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巴胺D1受体参与节律性呼吸的调节;多巴胺D1受体可能主要是通过缩短呼气时程增加呼吸的频率,通过增强吸气放电幅度来参与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

    作者:焦勇钢;吴敏;吴中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抗HBc-IgM的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捕获法建立抗HBc IgM TRFIA检测试剂盒.对自制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用自制质控品检测分析内和分析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8~7.2%,7.5~8.6%;与抗-HBs,抗-HBc IgG和抗-HBe无交叉反应;对584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国产酶联免疫法试剂盒对比,结果 显示自制试剂盒的灵敏度更高;300份健康者血清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cutoff值=阴性对照荧光值×3.5.结论 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替代酶免法试剂盒.

    作者:胡妮娅;董志宁;周卓龙;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VEGF及其主要受体Flk-1/KD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结果 恶性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VEGF在乳腺癌性上皮细胞及癌周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Flk-1/KDR在乳腺恶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VEGF及Flk-1/KDR尤其在癌灶边缘呈强阳性表达,良性组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作者:李颖嘉;文戈;王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在中国人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7.01~2008.04间就诊的184例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孕症妇女,采用黄体期长方案,随机分别给予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A组)和重组卵泡刺激素冻干粉制剂(B组)进行卵巢刺激,分析比较两组间用药情况、促排卵与IVF-ET结局.结果 A组rFSH总用量、前往医疗单位次数、购药和注射费用明显少于B组(P<0.05);在用药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剩余药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用药局部红肿的比例显著少于B组(P<0.05),但用药局部瘀斑的比例明显多于B组(P<0.05).A组药物易用性和方便性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在疼痛感受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进行了更频繁的药物个体化调整(P<0.05),而其hCG日血清E2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两组hCG日内膜厚度、总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子数量、每周期移植胚胎数以及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成熟卵子比例、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着床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发生中重度OHSS的例数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 重组卵泡刺激素预充注射笔具有高效、安全、易用、价廉和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个体化COS治疗方案的实施,在临床推广中应注意合理选择和搭配制剂种类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雷宁;全松;李红;杨晓萍;陈思梅;张小育;林蕾;邢福祺;陈士岭;万昭君;王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评价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牙周状况,了解牙周病变程度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及242例无冠心病的健康对照者,纳入的年龄范围为41~89岁,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吸烟、饮酒状况等一般情况,口腔检查受试者的牙周临床指数并按照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进行分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牙周感染与冠心病间的关系.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牙周炎患病率较高且牙周破坏程度严重,排除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P<0.000,OR=23.116,38.223).结论 中、重度牙周炎可能足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书昱;靳安民;范卫华;章锦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广东省医药卫生人才现况及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分析

    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支持,医药卫生人才来源于医学教育的培养.文章通过对广东省2002年至2006年医药卫生人才现况和医学教育需求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广东省医疗人力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提高培养层次,改变培养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合理配置医学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医学教育发展进行了讨论.

    作者:曾志嵘;王鹏飞;周增桓;徐庆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方法 测定64例因卵管性因素不孕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患者卵泡液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研究AOPP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结果 (1)卵泡液中AOPP水平与成熟卵母细胞比例(r=-0.401,P=0.001)、受精率(r=-0.257,P=0.045)、卵裂率(r=-0.290,P=0.024)、良好胚胎形成率(r=-0.520,P=0.000)均呈显著负相关;(2)不同获卵数组之间AOP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3.851,P=0.027),其中以获卵数8~15个组AOPP水平低,获卵数<8个组高;(3)非妊娠组AOPP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组(t=3.665,P=0.001);(4)不同年龄组AOP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919,P=0.000),其中年龄35岁组AOPP水平高,<30岁组低.结论 IVF-ET周期中,卵泡液中存在蛋白氧化应激现象.卵泡液中高水平的AOPP可能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继而影响IVF结局.

    作者:宋亚丽;全松;田建伟;李红;陈思梅;邢福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Na+、K+-ATPaseα1亚单位M1~M2膜外区片段结合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包含人Na+、K+-ATPaseα1亚单位M1~M2膜外区的多肽片断(HES1衍生物),是否具有与哇巴因结合的能力.方法 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进行多肽合成,产物经HPLC纯化,并进行质谱分析.然后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检测其与哇巴因的结合能力.结果 人Na+、K+-ATPase HES1衍生物与3H-哇巴因具有一定的结合能力.3H-ouabain与Na+,K+.ATPase HES1衍生物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为24.58 nmol·L-1,受体密度为492.43 fmol·mg-1蛋白.IC50=3.078×10-7mol·L-1.结论 人Na+、K+-ATPase HES1衍生物具有与哇巴因结合的活性,为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明娟;杨军;朱参战;段宗明;牛小麟;王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世界首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

    目的 世界首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3岁男孩,确诊为膀胱横纹肌肉瘤,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包括先行腹腔镜下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下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再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6h,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部分时间约3.5 h.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中输入200 ml浓缩红细胞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双侧盆腔淋巴结各清扫6个,均为阴性,术中输尿管及尿道切缘均为阴性.患儿术后3 d恢复肠蠕动.盆腔引流管于术后7d拔除,新膀胱造瘘管于术后14 d拔除,术后25 d行经尿道膀胱造影,确定无造影剂外漏后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儿拔除导尿管后1周左右基本恢复白天控尿及排尿功能.5个月后复查,提示新膀胱容量约为110ml,膀胱残余尿量约10ml,大尿流率约12ml/s.围手术期未见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无尿漏、输尿管返流及肠梗阻发生.结论 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患儿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小儿膀胱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春晓;郑少渡;许凯;李虎林;徐亚文;方平;徐啊白;陈玢屾;郭凯;林阳彦;申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110例

    目的 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病例中绒毛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开展优生优育工作.方法 针对11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 110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细胞培养成功103例,成功率为93.7%,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52例,占50.5%,并以三体型为常见.单一流产与反复流产(≥2次)的异常胚胎比例分别为29例(52.9%)与23例(42.6%),无统计学差异.自然流产胚胎中女性胚胎78例,占75.5%;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中,女性35例,占染色体异常胚胎的67.3%,两者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对早期自然流产胚胎开展染色体检查有利于判断流产的原因,并达到针对性地指导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熊丽;刘洁;邓康;刘思平;贾蓓;吴瑞枫;钟梅;曾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微乳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微乳(2.2%十二烷基硫酸钠-0.8%正辛烷-7.0%正丁醇-0.05%三氟乙酸)-0.05%三氟乙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色谱柱采用Hypersil BDS C18 5 μm(4.6 mm×150 mm),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 ml/min.结果 黄芩苷在0.088~0.8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为3.90%(n=6).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守尧;郭友立;王秉钧;林晓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转换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PL)对大鼠皮肤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光子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每只选3个部位用强脉冲光照射,采用同一照射参数,能量密度34 J/cm2,分为3个脉冲,脉宽各为4、5、6 ms,脉冲延时为20 ms及25 ms.照射后第1、3、5、7、15、30天分别于治疗及诈治疗部位切取皮肤样本.原位杂交检测,观察.结果 照射部位第1天皮肤表皮、真皮细胞均呈阳性染色,第7天达高峰,第15天染色渐弱,第30天只有真皮细胞呈弱阳性染色,非治疗部位染色阴性.结论 强脉冲光照射皮肤后可引起TGF-β1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TGF-β1在光子嫩肤过程中对皮肤的重塑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明利;柳大烈;袁强;杜本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蛋白芯片-飞行质谱技术筛选宫颈癌血清差异蛋白质

    目的 筛选官颈癌患者与健康女性血清之间的差异蛋白质,寻找官颈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和弱阳离子结合芯片(CM10),检测24例官颈鳞状细胞癌及25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的血清蛋白质,获得相应的指纹罔谱,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一组有分类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宫颈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分子量1.0~20kDa范围内,共有52种蛋白质质谱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质荷比(M/Z)为4173.77、5903.09、6087.12、10716.9、6109.61、3397.41,在宫颈癌组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10-5);由软件自动建立2个诊断树模型,其一以单个差异蛋白质4173.77(M/Z)作为分类变量,其诊断官颈癌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6.0%;其二以M/Z为5335.81、7562.99、9287.89的3个差异蛋白质建立分类模型,其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96.0%.结论 宫颈癌患者与健康正常女性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6个蛋白质差异非常显著,有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以差异蛋白质所建立的诊断树模型,有助于宫颈癌患者的早期筛查.

    作者:蔡思娜;刘国炳;郭晓红;陈剑光;张军;吴一龙;梁卫江;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K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KIR基因的分析

    目的 为了探讨人类自然杀伤(NK)细胞的自然杀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调查和分析67例国人的KIR基因型和组合型频率.结果 在表达出16个KIR基因中,87.5%的KIR基因的频率0.35;由14个KIR功能基因组成的KIR基因组合型25个,其中仅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而其余频率均≤0.09.比较本文、日本人群、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中已报道的56个KIR基因组合型,4个民族和地区间基因组合型共享率为8.93%;本文、韩国人群和高加索人群间为5.36%;本文和高加索人群间为1.79%;28.58%为本文首先报道的基因组合型.结论 本文证实单个KIR基因多态性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在25个KIR基因组合型中,仪有以传导抑制信号为主的组合型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达到0.373(4%),远低于87.5%的单个KIR基因的频率.但是,KIR-2DL1-2DL3-2DL4-3DL1-3DL2-3DL3-2DS4的分布频率在四个民族和地区人群中均列第一,提示KIR基因组合型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主是一种常态,使自身细胞不会遭受自然杀伤.研究为可能探讨改变肾移植术通过KIR基因调节NK自然杀伤作用活性的增强或抑制功能,改变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利用的数据.

    作者:付绍杰;于立新;罗敏;肖露露;王亦斌;徐健;杜传福;邓文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高龄冠心病患者部分血运重建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部分血运重建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37例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均为多支血管病变,仅对可能的罪犯血管实施PCI术.结果 病变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死亡率2.7%,其余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超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部分血运重建的介入治疗策略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应积极关注患者的心、肾功能状态.

    作者:张稳柱;宋明才;梁嘉永;李健豪;雷汉东;陈国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