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中活性氧水平及p22phox的表达

国荣;周娟;邓秀玲;高广道;蒋小英;林元喜

关键词: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活性氧, P22phox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时活性氧的改变及可能的产生途径,为防治心室重塑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培养出生2~3 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ng Ⅱ(10-7mol/L)组,APO(100 μmol/L)组,APo+AngⅡ(APO 100 μmol/L培养1 h后加入终浓度10-7mol/L AngⅡ)组.干预48 h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活性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2phox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组活性氧荧光强,APO+AngⅡ组明显减弱,对照组和APO组弱.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APO组几乎未见p22phox蛋白阳性表达;AngⅡ组细胞普遍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APO+AngⅡ组稍强于对照组和APO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ngU可能通过增强p22phox蛋白表达,导致NADPH氧化酶途径产生活性氧增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去细胞猪主动脉瓣的制备

    目的 完全去除猪主动脉瓣的细胞,制备成去细胞猪瓣支架.方法 采用胰酶+TritonX-100制备去细胞猪瓣支架,标本进行形态、组织结构观察,并进行DNA含量和力学强度测定.以新鲜猪瓣为对照将去细胞瓣叶家兔皮下坪藏4周后分别取材,光镜进行检查.结果 采用胰酶+TritonX.100法能完全脱除猪主动脉瓣膜细胞,去细胞后瓣膜可溶性蛋白明显丢失[(0.24±0.04)%vs(0.48±0.12)%],瓣叶含水量增加[(92.2±1.5)%vs(89.2±1.6)%](P<0.01),但去细胞猪瓣仍保持了良好纤维支架结构,热皱缩温度[(67.9±1.0)℃vs(68.8±0.8)℃]和断裂强度[(489.3±19.0)g/mm2vs(540.7±19.5)g/mm2]未见显著变化(P>0.01).埋藏于兔皮下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有轻微组织反应,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炎性反应明显轻于新鲜猪瓣组.结论 成功制备去细胞猪瓣支架,并保持良好的纤维支架结构和机械强度,抗原性轻微.

    作者:周华松;顾春虎;陈文生;赵金超;王云雅;谭红梅;易定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分析术前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8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结果 11例中胃间质瘤9例,肠道阃质瘤2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2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交界性4例:恶性5例,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显示GIST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其定位、定性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卢良声;段刚;余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CD99L2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mCD99L2(mouse CD99 antigen-like 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检测其对293FT细胞的感染效率.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首先设计并合成4对siRNA序列,退火、酶切并连接于慢病毒表达载体SD1259,构建携带针对目的 基因mCD99L2的siRNA慢病毒穿梭质粒表达载体(其中包括1条阴性对照序列);然后使用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和构建好的慢病毒穿梭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转染48 h后收集上清离心过滤,浓缩病毒,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3个携带针对目的 基因mCD99L2的siRNA慢病毒穿梭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病毒并浓缩后滴度达1×107/ml,适合感染目的 细胞.结论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了mCD99L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构建类人霍奇金淋巴瘤可视化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弓;刘芳;陈小艳;方唯意;李慧灵;黄作平;褚红娟;王辛;赵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注药速度与注药部位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与出现时间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注药速度与注药部位对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牛率与出现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75例ASA Ⅰ~II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A组通过前臂静脉通道以2 s的速度注药;B组静脉通道建立在足背或踝前大隐静脉部位.以2 s的速度注药;C组通过前臂静脉通道以15 s的速度注药.观察各组呛咳发生率与从开始注射到呛咳出现的时间.结果 A、B、C组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44%、52%、8%,呛咳开始出现时间分别为(16.1±2.7)s、(21.9±3.7)s、(23.3±3.2)s.与A组相比,B组呛咳出现的时间明显滞后(P<0.05);C组的呛咳发生率比A组明显下降(P<0.05),呛咳出现的时间比A组明显滞后(P<0.05).结论 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芬太尼,不同的注射速度既会影响呛咳的发生率也会影响呛咳的发生时间;相同的速度注射相同剂量的芬太尼,呛咳的发生时间在上肢静脉通道快于下肢静脉通道,但呛咳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陈晔明;陈雯婷;梁仕伟;古妙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腺病变MRI检查与全数字化钼靶摄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MRI与全数字化X线钼靶摄像(FFDM)发现病变及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的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08年10月间41例47个病灶(恶性20,良性27)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及病理检查前均经过MRJ检查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3DTHRIVE动态增强.结果 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二者的检出率分别为97.87%(46/47)、74.46%(35/47)(P<0.01);两种检查方法对恶性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00%(14/20)、80.00%(24/27)(P>0.05),62.96%(17/27)、88.89%(24/27)(P<0.05),65.96%(31/47)、85.11%(40/47)(P<0.05).结论 乳腺病变检查各项指标相比较,MRI优于FFDM,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强;胡国栋;况军;黎见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及新危险因素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疑似女性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住院患者235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女性冠心病患者156例,女性非冠心病患者7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1)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显示随冠脉造影病变支数或病变Gensini总积分增加,各组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同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高尿酸病、高纤维蛋白原)的百分率也随之增加.(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水平为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甘油三酯、高尿酸、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高血压、年龄.结论 女性冠心病人中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其中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女性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但新的危险因素尿酸值得重视.

    作者:胡威;郭志刚;陈君;周忠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含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0年4月~2006年3月间救治的10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2003年4月我院成立院前急救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分析比较不同时段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住院死亡率及其预后.结果 院前科成立前、后,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患者分别为602例和490例(其中伤后至入院24 h死亡153人,转院16例),住院患者分别为498例和425例.院前急救科成立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7.28%和35.14%,成立后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3.27%和26.82%,两组间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前科成立前、后,重型颅脑伤住院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其中恢复良好或中残分别为241和274例(48.39%,64.47%)(P<0.01),重残为92和47例(18.47%,11.06%)(P<0.01),植物生存31和21例(6.22%,4.94%)(P>0.05),死亡134和83例(26.91%,19.53%)(P<0.05).结论 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育瑾;吴江;甄云;黎国雄;黄振林;曾碧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分型与经皮导管关闭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解剖变异的显像能力和确定解剖分型的准确性,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经皮导管关闭.方法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诊断VSD患者240例,经过超声心动图筛选有73例(30.4%)不适合导管关闭;在167例(69.6%)适合导管关闭的患者中,有62例(37.1%)患者自愿选择了这一治疗方法.结果 使用Amplatzer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了58例患者的VSD,成功率为93.5%,其中22例(37.9%)患者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患者有7例(31.8%)右室侧见2个或以上的开口.导管关闭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1.7%)患者室水平残余少量分流.导管关闭不成功的4例超声心动网的分型均为膜周流出道型,而外科手术均诊断为双动脉干下型.有7例(12.1%)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除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在术后3~10 d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为0.10~1.05 cm[平均(0.37±0.27)cm],导管关闭前后患者轻微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出现率和返流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的VSD,能使用Amplatzer 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超声心动图能精确地显示VSD的解剖变异和确定分型.必须警惕的是,超声心动图可能将双动脉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流出道型,这是导致导管关闭治疗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传导阻滞是经皮导管关闭VSD的重要并发症.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珍珠层粉在新西兰兔股骨髁内的成骨试验

    目的 探讨植人新两兰兔股骨髁内的珍珠层粉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方式.方法 将珍珠层加工成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术后4、8和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及X线阻射度测定;相应时间点取材,进行硬组织切片处理及组织学观察:应用Image-Pro图形软件分析术后8、12周丽春红染色硬组织切片的成骨面积;对X线阻射度做统计学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成骨面积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X线片密度有轻度变化,未见到明确的新牛骨影像:X线的阻射度测定显示在不同时间点阻射度值逐渐降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可见到类骨质、编织骨和板层骨随时间变化生成量逐渐增加;图形分析显示出珍珠层粉明显的成骨面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珍珠层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在体内的生物降解缓慢.可能以骨诱导的方式成骨.

    作者:王建钧;陈建庭;张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固化方式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同化方式是否会对纤维桩的粘结强度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的单根前磨牙20颗,使用纤维桩进行修复.粘结时分别使用化学固化和光固化的粘接剂进行固化,粘固后在力学拉力试验机上以2 mm/min的速度持续加载,测试其粘结力.结果 化学固化组与光固化组间脱位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学固化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光同化组纤维桩的粘接强度.结论 化学同化方式粘接纤维桩时产生的固位力要优于光固化方式粘接纤维桩时产生的固位力.

    作者:邢静;陈柯;吴补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AngⅡ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PAPP-A、IGF-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应用10-5mol/L AngⅡ与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在Ox-LDL中刺激过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0、6、12、24、36、48h后收集细胞.(2)应用不同浓度的AngⅡ(10-7、10-6、10-5、10-4mol,L)与上述两种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3)应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PAPP-A、IGF-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在浓度为10-5mol/L的AngⅡ作用下,PAPP-A、IGF-1表达量在12 h时开始升高(P<0.05),24 h左右达高峰(P<0.01),而后表达量无进一步上升(P>0.05).在不同浓度AngⅡ刺激下,PAPP-A、IGF-1表达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10-5mol/L时达高峰(P<0.01),进一步加大浓度表达量无进一步升高(P>0.05).Ox-LDL刺激过的细胞不间时间点以及不同AngⅡ浓度下表达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及同一浓度时未刺激细胞的表达量(P<0.05).结论 在一定的作用时间和浓度范围内,AngⅡ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升高PAPP-A、IGF-1,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形成,Ox-LDL可以促进这种作用.

    作者:查政;张清华;蒋知新;陈玲;林虎;梁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他扎罗汀和全反式维A酸对热休克后的成纤维细胞表达金属基质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目的 观察维A酸(他扎罗汀和全反式维A酸)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热休克后,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影响,探讨他扎罗汀和全反式维A酸对热休克后的真皮发生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43℃水浴中热休克30 min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维A酸,24 h后应用ELISA法上清液检测MMP-1和TIMP-1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维A酸类药物作用于热休克后的成纤维细胞,可减少MMP-1,同时增加其抑制剂TIMP-1的含量.其中,他扎罗汀的效果优于全反式维A酸.结论 维A酸类药物对热休克后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在皮肤老化中有重要作用的MMP-1及其抑制剂TIMP-1有调节作用,可能对修复热休克导致的真皮基质改变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平;谭升顺;王琼玉;王永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中活性氧水平及p22phox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时活性氧的改变及可能的产生途径,为防治心室重塑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培养出生2~3 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ng Ⅱ(10-7mol/L)组,APO(100 μmol/L)组,APo+AngⅡ(APO 100 μmol/L培养1 h后加入终浓度10-7mol/L AngⅡ)组.干预48 h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活性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2phox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组活性氧荧光强,APO+AngⅡ组明显减弱,对照组和APO组弱.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APO组几乎未见p22phox蛋白阳性表达;AngⅡ组细胞普遍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APO+AngⅡ组稍强于对照组和APO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ngU可能通过增强p22phox蛋白表达,导致NADPH氧化酶途径产生活性氧增多.

    作者:国荣;周娟;邓秀玲;高广道;蒋小英;林元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应用ROC曲线评价髓鞘碱性蛋白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血清中MBP诊断M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MS组中CSF和血清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组(P<0.01)及对照组(P<0.01).CSF中MBP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037,佳分界值为0.87 pg/ml.以CSF中MBP≥0.87 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3%.血清MBP ROC曲线的AUC为0.761±0.046,佳分界值为0.25 pg/ml.以血清MBP≥0.25 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3.9%.两条曲线AUC的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F及血清MBP水平对诊断MS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可以作为诊断MS较为敏感的指标,CSF中MBP比血清MBP敏感性更高.

    作者: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张帆;曹福田;李少明;邵明;董亚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呼出气冷凝液中亚硝酸盐在判定哮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亚硝酸盐(NO2-)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实验共纳入60名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23、21、16名)和23名健康非吸烟者,哮喘患者就诊或入院初检测并记录肺功能;用EBC收集仪器采集标本,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及分光光度法测定EBC中NO2-的浓度;采用瑞氏染色计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对NO2-浓度与诱导痰中Eos%、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MEF50%)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EBC中N2-浓度和诱导痰中Eo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情越重,两指标数值越高.哮喘患者EBC中NO2-浓度与诱导痰中Eos%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与MEF50%及FEV1%呈显著负相关(r=0.806,P<0.01;r=0.724.P<0.01).结论 哮喘患者EBC中NO2-能作为评估急性哮喘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巫翠华;蔡绍曦;赵海金;宋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垂体瘤术中视路结构和垂体柄的保护及预后

    目的 探讨垂体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与视路恢复的关系,以及术中对垂体柄及视路的保护.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7年间113例乖体瘤手术.肿瘤大小1.9~6.8 cm,其中102例患者有视力障碍,106例有垂体功能障碍.手术均采用经额或经翼点入路.结果 86例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术后视力好转133只眼(77.8%),无变化29只眼(17%),下降9只眼(5.2%).死亡2例(分别死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垂体瘤与视路结构之间的蛛网膜屏障是手术保护视路结构的关键,严格地在其间分离使全切肿瘤成为可能;术前对垂体柄的定位及术中辨别垂体柄是保护垂体柄完整性的关键.

    作者:巩守平;吕健;宋千;杨庆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VC)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肿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静脉给予VC 2.83 g/kg、5.65 g/kg两种剂量,观察用药后移植性肝癌大鼠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移植性肝癌成功率达94%,VC 2.83 g/kg组血清A/G高于模型组(P<0.05),AL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GT亦低于模型组(P<0.05),VC 5.65 g/kg组血清ALT低于模型组(P<0.05),VC 2.83 g/kg组肝癌的坏死程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静脉注射VC 2.83 g/kg可明显改善移植性肝癌大鼠的肝脏功能,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彭磷基;陆大祥;戚仁斌;张涛;王珍;孙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肾病综合征致乳糜性胸腹水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因腹胀、浮肿3 d、尿少1 d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37.6℃,呼吸20次/min,心率82次/min,血压106/73mmHg,意识清楚,呼吸平顺,无力行走,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胀,腹水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肖观清;孔耀中;甘宁;林敏娃;侯爱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SLIPATM喉罩在全麻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SLIPATM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建立通气道的难易及维持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28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成年患者,建立SSLIPATM喉罩通气道.从SLIPATM的插入时间、插入操作成功率、插入过程SpO2变化、术中维持机械通气等方面对气道建立的难易及维持通气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96.4%的病人成功插入SLIPATM,一次插入操作的成功率为78.6%,71.4%的操作在30 s内完成.插入过程及机械通气全程SpO2大于95%.结论 SLIPATM喉罩通气道是一种操作简便、维持机械通气可靠的通气道.

    作者:徐建设;陈辉;唐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对乙肝患者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的免疫耐受作用,从而为重建人体主动免疫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集50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作为乙肝组,检测其乙肝病毒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mRNA,蛋白定量以及表达活性.统计分析乙肝病毒(HBY)复制水平、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IDO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采集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处理之.结果 乙肝患者IDOmRNA、IDO蛋白定量、IDO表达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mRNA:(2.110±0.615)×103 vs(0.143±0.026)×103;蛋白定量:0.22±0.06 vs 0.02±0.0017;表达活性:26.07±8.12 vs 4.98±1.65;P<0.05],IDO mRNA与HBV(r=0.502,P<0.001)和ALT(r=0.65,P<0.01)均呈正相关.另外,IDOmRNA、蛋白定量和表达活性均与CD4(+)T细胞(r=-0.622,-0.682,-0.549,P<0.05)、CD8(+)T细胞(r=-0.487,-367,-294,P<0.05)以及CD4/CD8比值(r=0.426,-0.533,-0.397,P<0.05)呈负相关.结论 IDO与HBV密切相关,并且参与HBV的免疫耐受,抑制IDO的功能可以为打破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提供一个新方法.

    作者:何益平;陈永兵;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