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雪;陈丽贞;李燕凌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可在家中操作,节约医疗资源等优点。[1]腹膜感染是腹膜透析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和退出腹透的主要原因。特对2014年第一季度我科收治的6例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任璐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巡回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占据的地位以及如何真正贯彻并且落实精神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精神科的巡回护理特点的专业阐述以及对设置巡回护理岗位的必要性的说明,总结了一系列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措施涉及到这几个方面:巡回护理岗位交接班工作、基础安全护理以及重要的心理护理。结果:(1)任职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巡回护理人员要时刻怀揣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2)无间隙、无遗漏的交替巡回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加大了对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防范力度;(3)巡回护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大努力去为精神科患者保障安全。结论:巡回护理的工作质量是精神科护理的大安全保障,优质的安全管理措施不仅能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还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现象的发生。
作者:郭健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
作者:刘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筛查并预防郊县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方法:通过颈动脉彩超对老年人的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筛查,并且对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根据筛查结果和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后制定干预方案。干预后再通过颈动脉彩超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500例老年人中,通过颈动脉彩超发现异常的有247例,经脑CT检查发现其中的47例有脑卒中。通过干预,老年人对脑卒中的知晓率、发病率均有了明显下降;并且,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此外,通过颈动脉彩超筛查是发现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发现多发斑块的情况,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更高。结论: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能够有效的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预防可以减少老年人对脑卒中的恐惧心理,提高预防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陆晓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发生率,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分析普外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结果:大大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结论: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降低了纠纷的发生,而且把各种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护理的安全系数。
作者:皮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成因及佳处置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尽保母婴平安。方法:收集前置胎盘50例,依胎盘位置分型,选择佳时间终止妊娠。结果:早产3例1例死亡;自然分娩5例;大出血急诊手术4例1例窒息死亡、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适时剖宫产38例。45例婴儿良好,平均体重3050克。50例产妇无产后感染。结论:前置胎盘与经产、多产、剖宫产、人工流产等致子宫瘢痕形成有关。实施期待期疗法,根据胎儿成熟、出血等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达到母亲安全婴儿健康。
作者: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分析了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简明介绍了临床病历资料,抢救处理措施,以及抢救过程中基础护理、静脉输液管路的观察和护理、血浆置换的观察和护理、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护理,取得了有效的效果。
作者:颜克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顺产、难产、剖宫产等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150例初产妇(观察组)与采用普通分娩方式的150例初产妇进行不同方式分娩结局的比较;对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103例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与采用普通分娩方式经阴分娩的82例初产妇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导乐陪伴分娩比普通分娩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数量增加,剖腹产数量减少。结论:实施导乐陪伴分娩可以增加顺产分娩的数量,降低剖宫产数量,进而提高产科质量,丰富和拓展了护理服务,提升了护士责任感,。
作者:林常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38例前置胎盘孕妇的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前置胎盘的孕妇通过入院评估了解其全面情况及结合医生评估孕妇的各项体征,给孕妇进行全面、综合的个性化护理。结果:将前置胎盘的孕妇纳入高危妊娠管理,进行重点监测,收效理想,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黄美凤;韦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42例的病例及回访记录,42例患者共有患肢60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介入治疗:腘动脉18例,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扩张后植入支架8例;髂动脉22例,单纯球囊扩张15例,植入支架7例;股浅动脉20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例,植入支架16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患者近期效果、并发症、远期效果情况。结果:57(95%)例手术成功,2例有血栓形成,经积极治疗顺利出医院,1例手术失败,行人工血管转流术。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针对性高,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毕国玺;张燕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影响护士长执行力的原因:医院方面、护理管理方面、护士长方面。对策:①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发挥护理部垂直领导职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②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后勤为前勤服务;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加强对护士长的约束和监管;④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⑤选拔合适的人到护士长岗位。只有排除执行中的困难,护士长管理意识、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护士长的执行力。
作者:李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在做好急诊急救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努力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我科自2012年9月开始,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先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马春波;宫金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量子点技术为医学检验提供新型的检测标志物。文章简述了量子点技术的发展历史,并着重分析了量子点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医学技术检验领域与医学检验诊断领域的应用。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了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笔者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于中药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方面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
作者:赵迎春;刘艳霞;姜春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以往临床上的经验出发,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各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出如何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方法: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4例,均符合 WHO 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应用进行总结。结果:除过一小部分患者必须通过外科治疗外,80%的糖尿病足患者都可以通过有效地内科治疗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的治疗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勿错过治疗时机而延误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判定肺功能检测在指导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地位。方法:选择我院哮喘门诊确诊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00例,经规范哮喘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时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肺功能检测结果与患儿病情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且对指导下一步治疗十分关键。结论:肺功能检测指导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汤昱;李敏;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X线平片和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提示诊断者40例,占66.6%。CT平扫诊断56例,占93.3%。结论: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不如CT清晰、直观,通过某些征象可以进行初步诊断。CT可以清晰显示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位置、程度、定位与定性诊断,X线平片和CT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董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业护师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纽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纽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评估两组存在心理问题的转归。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lHSS评分(8.6±4.8)低于对照组(12.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45,P=0.000)②治疗前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146,P=0.702);治疗2个后仍然存在心里问题,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一0.001)结论: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能产生有利影响。
作者:吴佳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旨在分析探讨骨折急救的相关措施及治疗经验。以期对医院骨折急救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芳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饮食与心理护理对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50名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针对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与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后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精神状态较良好,康复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饮食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及病情康复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